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6篇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6篇

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中,大家對於心得體會的寫作應該也有了自己的瞭解,個人內心的想法能否得到很好的抒發,就需要記錄在心得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育專著閲讀心得6篇,供大家參考。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6篇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1

別人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叫《我為誰工作》。閒暇時細閲,頗有感觸。就象書中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歡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的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們説人生是一條路,而這條路確實是無數本書鋪成的。如果沒有了書,那麼它就失去了本身的好處,就會永遠只是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會變成一條被人們遺忘了的路,一條被人們丟棄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話尤為精彩:“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變……無非就是讓我們博覽羣書。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相信我們的生活就必須會充實幸福。

?我為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就應把心態迴歸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時常處於消極頹廢的心理狀態中,覺得社會太大,自我所學、所想的在現實中經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離自我更是遙不可及。於是,便有些垂頭喪氣,駐足不前,面臨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時候,對自我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導致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這樣,抱怨與痛苦就產生了,在這個時候,一本好書,它能夠幫忙我們,它啟示了我們的思維,掀起了我們久違的熱情,亦詮釋了某些灰與黑的現實本質。

然而,工作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工作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如果沒有機會工作或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處,他們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達某種目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目標,也有自我的夢想,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到達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為和諧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為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種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着生活的質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為誰工作讓我們一齊來調整好自我的心態,一齊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活力,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理解: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個樸素的人生理念,職責、敬業、忠誠就從而誕生了。敬業鑄成燦爛人生。愛崗,在自我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在平凡中創造着不平凡的輝煌,勤奮努力、自強不息,要明白我們不是在為誰工作,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們是在為自我的夢想而工作。我們要把自我當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從中獲得發展的機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經很明顯,我們是為自我而工作,在為自我的人生工作,既然這樣,我們就就應負起天經地義的職責,義不容辭以誠信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盡心盡力,忠誠第一,忠誠於工作,忠誠於同事,誠實坦率,視誠實為生命,敞開心扉,坦蕩處世,率直為人,把職業當作生命的信仰。記住,我們是在為自我的人生而工作,一齊努力、一齊奮鬥,為建立和諧社會而盡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2

今天,我終於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中的內在魅力。”教師,作為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細想一下,不當幼兒教師我們照樣會老,正因為作幼兒教師我們的外表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亮麗很多,我們的心態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着我們,帶動着我們,年輕着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再延續……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後,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麼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還可以跳、唱多久?因為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朱教授説“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後重複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善於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為畏懼凋謝而後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為畏懼乾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作為幼兒教師,或許我們的絢麗也只有一陣子,但只要認真把握好這“一陣子”,使它發揮生命真正的價值,那便是最自然,最從容的生存藴意。我願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陣子時光留給蘋果樹下的孩子們,和他們快樂的學習、遊戲。願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懷着“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3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如今與書為友,享受這種温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小説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為與其説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於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們的言行中洋溢着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於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着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當安利柯發現這户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藉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聖節"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温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並非有意,並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裏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關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犯錯之後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説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並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為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説:"對不起。" 還有許多的人:如 ,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如何去關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着,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我們教育着並愛着學生們!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4

這個月一直在讀王嘵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感覺有幾點感受最深:

一、王老師實話實説。

面對如今鋪天蓋地的成功教育案例,王老師提出質疑:教育事業真是這樣簡單化、輕鬆化、單一化的嗎?王老師的見地我非常贊同,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國小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教育感化一個孩子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做案例研究。我們做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積累經驗與教訓,指明研究的方向,從而為實踐提供導向作用。因此,我們做案例研究應側重於過程和邏輯分析,不應側重於是否成功;側重於理智的判斷,不側重於激情燃燒。

回顧了一下自己以前所謂的案例分析,總好象是為了凸顯自己的成績在塗脂抹粉。其實説句心理話,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蒼白無力。

二、做研究不要總立足“怎麼辦”?應先找“為什麼”。

對於這一點我也感同身受。剛開學接了個新班,劉斌是班級的“老大難”。

一開始我總想:怎麼辦才能不讓他拖班級的後腿。於是天天中午留他在學校與我一塊兒吃飯,並給他輔導功課。可是半學期下來,他依然如故,儘管在行為習慣上略有好轉,但對於學習還是能躲則躲,能賴就賴。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為什麼他這樣不願學習?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竟然如此大膽?這麼多的壞習慣又是怎樣養成的?為什麼他有努力的願望卻看不見進步呢?

經過與家長的多次接觸我逐步瞭解到由於父母忙於生意疏於管教孩子。租住場所魚龍混雜,他與哥哥只有狠一點才不會吃虧。至於學習因為父母沒有明確要求、期望,自己也就順其自然。待到落後時便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家人也無暇顧及。而我們的學校教育又是主動或被動地採用了“學習成績”這一把丈量的尺子,於是,成績落後的他自然就將自己列入了班級、老師和家長的對立面,以此來保護自己。

我想:自己即使窮三年之力也未必能使這孩子改變多少,但我至少了解了造成孩子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家長的疏忽與環境的影響。是呀,我們不應總是責怪孩子,多從成因上找找,我們就能以更寬容的心對待孩子。

三、現代教育呼喚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書讀來,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現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現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的背後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為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優化的“研究者”。如: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為:“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於是老師開始主動接近他,深入瞭解他,談話“一開始涉及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退縮”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老師在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在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的情況下,經過長期努力得到轉化。王老師認為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的歸因錯誤,走了不少的“彎路”: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這也是目前中國小教師工作的普遍弱點”。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無用功。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為什麼還不起勁呢?”解決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就如同醫生要能對症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師是這樣想事情的,剛説過不能怎麼樣,學生就公然違反,“頂風作案”是明擺着與老師對着幹。於是火冒三丈,處理起來“簡單、粗暴”,一頓訓責,學生在高壓之下似乎也立竿見影。可以説這是教師在使用權力壓制學生——“拼力氣”,學生是否真的服氣很難説。也可以説這種教育方法是在“製造敵人”。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時候體現在教師能否“化敵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敵為友,教師要有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師説;“人有研究的心態,他是不會向研究對象發脾氣的……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我想,人的寬容度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靜的面對意外情況,舉重若輕,把麻煩釀成快樂。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5

我第一次聽到“優秀教育”一書的名字時,感覺很奇怪。當然,質量是培養的。你想在這本書中解釋什麼?所以在其中,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我拿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讀它。結果出人意料地説,我沒有“看在我面前”的感覺,而是我認為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提到的要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他們談論禮貌,主動要求關心,不要在公共汽車上發出噪音,看到老師問好,並且不要拖延作業時,並不總是我們的老師通常強調的話。書中沒有宂長而繁瑣的規則,有些只是小細節。但是,當我第二次再次閲讀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追求事業的精神。對於國小教師來説,“優秀的教學”確實是一本無法閲讀的好書,這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作者捕捉到了教育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他不僅嚴格教育孩子,還以愛和熱情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克拉克不僅注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育。

作為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作者沒有談論如何教學,如何分析教科書,如何準備課程計劃,更多的是如何為他人做事和對待他人。作為讀者,生動的生動例子生動而乏味。相反,作者描述了我們所描述的內容,並且是善良和自然的。書中描述的奇蹟的55個細節經常被忽視,它的細節創造了奇蹟並實現了榮耀。該書主張孩子應該尊重孩子,容忍孩子,欣賞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生活中學習,學習從他們的鼓勵中學習,並從現在開始鼓勵自己。寬容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習感恩,從接受中學習自愛,從欣賞中學習行動,從分享中學習感恩,從誠實中學習真理,從公平中學習正義,從護理中學習尊重,保護學會信任,學會成為來自愛情和友善的友好; …

在日常工作中,ron clarke的做法給了我很多靈感。例如:一個“問題”問題,學生多日沒有交作業,而羅恩克拉克多次沒有聯繫過他的父母。一旦我最終被聯繫,克拉克以一種直截了當的方式告訴學生的父母,他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我不認為這位家長已經聽完了並且説:“我的孩子一直待在家裏,你只會看看。”這個答案真的讓clark笑了起來。也許克拉克自己意識到自己與父母的溝通需要改進,所以當另一個學生犯了錯誤時,他改變了自己的策略。他首先耐心地打電話給父母。與第一個學生不同,他沒有直接向父母報告父母。相反,他告訴父母他的孩子侵犯了他的心臟。在這段時間裏,表現有多好,父母聽完之後非常高興,説老師必須繼續嚴格要求他的孩子,父母會非常合作。兩天後,克拉克再次撥通了父母的電話。這一次,他告訴父母這個孩子過去兩天表現不佳。父母非常生氣。他們立即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並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批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ron clark的治療後,我真的很佩服他的聰明才智。事情是人為的,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治療會有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未來,我們必須在我們的工作中進行創新。我們必須結合欣賞和批評來處理大學生的問題。教授卓越,普通人對這種教育有一種狹隘的理解:即學校教育。不是這種情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將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簡而言之,教師的態度讓我對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有了更深的感受。

教育專著閲讀心得篇6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這些教師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讀書是第一位的,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讀書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寶山空手而返.孔夫子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者,迷惘而無所得也.它告訴我們思考的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個人這樣認為:讀書是借別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都是人類思考的結果,人的成長更是如此.我在閲讀《教學工作漫談》時深深感受到魏書生的`卓越、淵博和機敏,折服之餘,我發現在他專業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勤於讀書之外還有另外至關重要的兩點:那就是課前的獨立閲讀、思考和課後的深刻反思、總結.一句話,沒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沒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他註定了會一事無成、枉度此生.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思想的創生,是一種精神的歷險,需要膽識,需要勇氣,也需要寬鬆、寬容的氛圍.讓我們共同去營造,讓我們用心去呵護生長思想的土壤,讓陽光灑滿大地,讓美好永駐人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想聖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3yk1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