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中班認識7的教案7篇

中班認識7的教案7篇

為了讓我們的可以更加有秩序有趣,我們應該要提前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總結和評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班認識7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班認識7的教案7篇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遊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隻(可撥動操作)、掛鐘一隻、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著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裡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麼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麼?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標;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遊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後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遊戲遊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鍾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時?

遊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鍾(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遊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鍾,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鍾、辨認半點練習遊戲。

三、鞏固新知1.遊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佈遊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遊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後,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國小,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錶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2、3,理解它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根據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

3.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的動物卡片:1只貓、2只兔、3只雞;1~3數卡。

2.幼兒用書第1頁1~3的數卡,小玩具(2組),幼兒用書第20頁《認識數字1、2、3》以及第5頁《數物拼版》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按相應樹立排列卡片。

1.教師出示動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卡片上有什麼?每種動物有幾隻?

2.引導幼兒按序排卡片。

教師:請小朋友按動物數量的多少給它們排隊,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最後。

3.師幼集體驗證是否按數序排列卡片,並引導幼兒說一說卡片是怎樣排列的(1只貓,2只兔,3只雞)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對3以內數量感知的不錯,卡片上的不同數量的小動物一眼就能看出其數量,也能按著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認識數字1、2、3。

1.教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1只貓呢?(在1、2、3、4幾個數字中讓幼兒找出數字1)這是數字幾?它像什麼?整理兒歌(1像什麼,2像什麼。。。)

2.教師逐一引導幼兒為2只兔、3只及匹配數字,並引導幼兒觀察數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評析:現在孩子家教也比較早,很多孩子在家裡已經認識過1、2、3的數字,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能將數量和數字進行很好的匹配,也能正確認出1、2、3 三個數字,還能正確的說出數字1、2、3像什麼,並能正確匹配。在個別交流中,我特意請了對數字不是太敏感的孩子來回答,是出現了兩三個寶寶不能正確辨認出數字,其他孩子還是不錯的。)

三、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教師:數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貓,還可以表示什麼?數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還可以表示什麼?數字3呢?

(評析:在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剛開始對這個問題不理解,可能是第一次接觸的緣故吧?不過當幾個孩子回答後,再加上我的引導和鼓勵,孩子們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義了,就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舉起了手,對此,我給予他們回答的機會,讓每個舉手的孩子都來說一說,充分體現了孩子是學習的主人,體現了孩子學習的主體性。)

四、幼兒分組操作。

1.第一、二組,給數卡排隊,匹配實物。

教師:請小朋友把數卡按順序插在分類盒上,再給數卡送小玩具,數字是幾就送幾個小玩具。

2.第三組,看數字擺積木。

教師:數字是幾,就在下面的空格里擺上幾個積木。

(原教案是讓孩子們看數字畫點子,在這我改了看數字擺積木,一是孩子們剛升入中班,從沒畫過點子,於是就想用積木代替點子,讓他們由積木慢慢的`過渡到有自己來畫點子,於是就改了擺積木。)

3.第四組,看數圈畫

教師:數字是幾,就圈上幾個實物。

(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放到了延伸部分,由於這是第一教時,以前也沒接觸過這樣的練習,於是就放了和第三組一樣的材料,利用課餘時間和孩子再完成這一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4.第五、六組,數物拼板。

教師:請小朋友為每個數字找到實物卡並把它們拼在一起,拼對了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拼好後再說一說“幾個XX用數字X表示”。(活動結束後將數物卡片整理好)

五、交流與評價

展示第三、四組幼兒的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集體驗證並說說操作理由(數字是幾,所以就畫上幾個點子等),並關注其作業整潔度。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隨時滲透數量的學習內容,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對數的認識。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早就在生活中接觸到數字,所以看到數字1、2、3都能很容易認出來,讀出來,可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要對數字1、2、3真正有所瞭解,特別是和一些具體的操作活動聯絡起來,涉及到理解這一層面,有的寶寶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了。

在本次活動中,數物匹配是重點,理解數字1、2、3的實際意義是難點。在小班時,孩子們已經接受過數物匹配,所以這一重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攻克。於是我們就把認識數字1、2、3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在觀察數字時,我們問了一個問題“1像什麼?”,本來以為孩子們會回答1像鉛筆,像小棒等,沒想到有一位孩子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1像鉛筆會寫字。”這讓我靈機一動,要求孩子也說這種完整話,這個環節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自由地說出了“2像鴨子嘎嘎叫,2像天鵝升脖子,3像耳朵聽一聽”等話,為孩子們學習認識這些數字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學習起來很感興趣。如果能夠及時出示相關的圖片,幫助幼兒更形象地理解,學習效果肯定會更好。

在操作活動時,因為這是小班升入中班後的第一次數學操作活動,對於操作的要求,及材料的整理,我講得很詳細,而且加以示範,孩子們完成的效果很好,但也有個別孩子表現出一竅不通的樣子,連操作的習慣也相當差,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3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兒已經學習了關於圖形的有關知識,並且也非常的喜歡圖形,他們對圓形、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等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由於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在活動中陳老師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操作活動,讓幼兒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遊戲化、生活化的原則。《認識梯形》這個活動就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圖形,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師:請你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幼:長方形/正方形…

師:請拿相同圖形的小朋友把圖形放到一起(幼兒依次擺放)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就給幼兒創設了一種輕鬆、愉悅的環境,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說說自己選的是什麼圖形,並請小朋友將相同的圖形擺放到一起,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個環節教師不僅讓幼兒對所學的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進行鞏固,而且也為下一步認識梯形做好鋪墊。

二、初步認識梯形,瞭解梯形特徵。

師:這是什麼圖形呢?

幼:梯形。

師:梯形是怎麼樣子的?

幼:像滑滑梯…

師:梯形有幾條邊,上面二條邊是怎麼樣的?

幼:四條邊

師:上面兩條邊是平行的,用手來做一做平行,梯形還會翻跟頭,請你找找平行的邊。

師:這個圖形像什麼?

幼:滑滑梯。

師:它有幾條邊?

幼:四條邊。

師:上面一組邊平行,旁邊的一組邊是怎麼樣的?(教師對摺)兩條邊一樣長。我們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它有幾條邊,平行的邊在哪裡?(教師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個角是直角,我們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詳細地講解梯形的特徵,特別是一開始介紹梯形時,教師將梯形的特徵:四條邊、一組邊平行,通過用語言和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演示,並利用幼兒感興趣的翻跟頭遊戲貫穿於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用雙手來表示自己尋找到的平行邊。在幼兒初步瞭解梯形特徵的基礎上,教師又通過對摺和比較的方法,進一步的講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徵,使孩子們對不同的梯形有了一定的瞭解。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瞭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師: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幼兒依次來找),他找的對嗎?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幼兒對梯形特徵的瞭解,結合幼兒喜歡的機器人,讓幼兒在機器人身上尋找梯形,幼兒通過尋找:有四條邊但一邊不相接的圖形、有四條邊但沒有一組邊是平行的圖形……教師進行講解、示範,集體再一一的檢查、分析,充分的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經驗,去分析圖形特徵,正確找出梯形,使幼兒對梯形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瞭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裡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幼兒操作,教師適時指導,講評)。

評析:在最後環節,教師還是以翻跟頭貫穿活動,教師清楚地講解操作的要求,給每個幼兒提供了獨立操作的機會,鞏固幼兒對梯形的認識,讓每一位幼兒的認識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案例反思:

1、活動環節流暢,過渡自然

本次活動陳老師設定了四個環節:幼兒自選圖形→初步認識梯形→集體尋找梯形→獨立尋找梯形。在環節的設計上,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發展規律。每一環節都讓幼兒充分的動手,動腦,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認識水平得到了不斷地提升。

2、教學方法運用豐富

本次活動關鍵在於讓幼兒初步的瞭解梯形的特徵,認識不同的梯形,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正確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動中教師採用了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示範、講解、幼兒觀察、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從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看,這些方法的運用是比較合理的。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思維活躍,能夠跟隨情境的深入和發展而作出相應的反應。

3、活動準備充分,順利開展。

本次活動教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要求,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並將遊戲貫穿與活動中。在活動中,教師不僅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師在自身的語言組織上簡練且具有指示性,讓幼兒清楚的瞭解到該做什麼。活動中幼兒大膽發揮、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從而更好的習得有關梯形的知識。

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幼兒在這樣一個寬鬆、自在的環境中探索的興趣也非常濃厚,本次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從各方面去學習、探究。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4

活動內容:找梯形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徵

2.能從多種圖形中辯認出梯形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徵

活動難點:能從多種圖形中辯認出梯形

活動準備:背景圖一幅,各種圖形卡片若干,教室地面佈置圖形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梯形

(1).出示背景圖,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故事:雨後的春天真美麗,小兔子出來玩了,可是它嚇得跑回家了。原來下過雨的草地上有很多的泥坑。請小朋友們看看都有些什麼形狀的泥坑呢?

(2).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梯形

(3).梯形的定義:梯形有兩條平行的邊和兩條不平行的邊

2.通過操作,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徵

草地上有這麼多的泥坑,小兔子不敢出來玩,那我們們幫它把泥坑蓋好吧.

(1)請幼兒上來操作,將圖形卡片對應

(2).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有什麼東西像梯形

3.遊戲活動,鞏固對梯形的認識

剛蓋好的蓋子小兔子擔心會搖晃不敢踩,那請中一班的小朋友幫它踩踩緊吧!

音樂遊戲:跳一跳,幼兒全體起立與教師一起跳舞並根據教師的口令跳到對應的圖形中.

[反思]

由於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梯形的概念是較抽象的,幼兒要了解它的特點,就要藉助於操作,對比,觀察等方法來理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通過比較法、遊戲法讓幼兒找出梯形。活動開始,通過故事的口吻讓幼兒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等方法在多種圖形中找出梯形。在此基礎上,發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通過操作,引導其說出生活中玩過的和見過的與梯形相似的東西,在活動中加深對梯形的認識。通過幼兒實際操作,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梯形的概念,讓幼兒切實感到生活裡處處有數學。通過輕鬆自如,饒有興趣的學習過程,提高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取得最佳學效果,讓幼兒更好理解梯形的概念。

當然,在這節課設計上,我也有不足之處,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時間偏短,特別是未充分利用做遊戲的過程,讓幼兒在遊戲氛圍中學習,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設計,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培養幼兒勤動手愛探索的良好品質,讓小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列算式,理解數字及符號在算式中的意義。

2、在看圖列算式的過程中積累加減運算的經驗。

3、能積極參與活動,並清楚地用語言表述算式與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掛圖4幅。

3、幼兒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看看那兒有什麼?

二、學習解答加減應用題並列式計算

1、學習解答加法應用題。

師:這兒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麼呢?(大樹、草、花等)

師:瞧!這麼美的景色把誰給吸引來了?(瓢蟲)

師:花叢中飛來了幾隻瓢蟲?(3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3)

師:看,又飛來了幾隻瓢蟲?(2只)又飛來的2只瓢蟲用數字幾來表示?(2)

師:現在花叢中一共有幾隻瓢蟲?(5只)5只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5)

師:我們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3+2=5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這些數字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3表示什麼意思?(3表示花叢中原來有3只瓢蟲)2表示什麼意思?又飛來了2只瓢蟲,5表示什麼意思?(5表示一共有5只瓢蟲)為什麼要用加號?加號表示什麼意思?(因為又飛來了,變多了所以用加號)等於號表示什麼?(一共有)

師:我們一起把剛才瓢蟲發生的事情說一下:花叢中有3只瓢蟲,又飛來了2只瓢蟲,花叢中一共有5只瓢蟲。3+2=5

2、學習解答減法應用題

師:小朋友學得認真,把掌聲送給自己吧!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去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

師:看!草地上有幾隻蜻蜓?(5只)

師: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5)

師:咦,飛走了幾隻蜻蜓?(1只)飛走的1只蜻蜓我們又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1)師:現在草地上還剩幾隻蜻蜓?(4只)四隻蜻蜓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4)

師:我們也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5—1=4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這些數字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5表示什麼意思?(5表示樹葉上原來有5只瓢蟲),4表示什麼意思?t;老師、>(4表示爬走了4只蜻蜓)1表示什麼意思?(1表示還剩下1只瓢蟲)這裡為什麼用減號?(減號表示爬走了、變少了)等號表示還剩下。

師:我們一起把剛才蜻蜓發生的事情說一下:草地上有5只蜻蜓,飛走了1只蜻蜓,草地上還剩下4只蜻蜓。5—1=4

三、看圖解答應用題並列式(每次出現3幅圖)

1、出示毛毛蟲圖

師: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什麼昆蟲來了?(毛毛蟲)老師手指第一幅圖,這幅圖是什麼意思?(樹葉上有3只毛毛蟲)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又爬來了2只毛毛蟲)現在樹葉上一共有幾隻毛毛蟲呢?我們一起看第三幅圖(樹葉上一共有5只毛毛蟲)怎麼列算式?告訴大家為什麼要用加法?(因為又爬來了,原來少,最後一幅圖中的毛毛蟲變多了,所以用加法)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樹葉上有2只毛毛蟲,又爬來了2只毛毛蟲,樹葉上一共有4只毛毛蟲。2+2=4

2、出示螞蟻的圖片

師:看,這又是什麼昆蟲?土坡上有幾隻螞蟻?這幅圖師什麼意思?走掉了3只螞蟻,現在土坡上還剩下2只螞蟻。現在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完整地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土坡上有5只螞蟻,走掉了3只螞蟻,土坡上還剩下2只螞蟻)誰來列算式?說說這裡為什麼用減法?(因為螞蟻又走掉了,原來多,最後一幅圖中的螞蟻變少了,所以用減法)

3、出示蜘蛛和蝴蝶的圖片

師:小朋友看,這裡有什麼昆蟲?(蜘蛛和蝴蝶)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動動你的小腦筋,這兩大幅圖應該用加法還是用減法呢?(蜘蛛用加法,蝴蝶用減法)為什麼蜘蛛用的是加法?(因為蜘蛛又來了,原來少,最後變多了)為什麼蝴蝶用的是減法?(因為蝴蝶又飛走了,原來多,蝴蝶最後變少了)誰來用一道算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我們一起說說這三幅圖的意思。(蜘蛛網上有2只蜘蛛,又爬來了3只蜘蛛,現在一共有5只蜘蛛。2+3=5花叢中有4只蝴蝶,飛走了1只蝴蝶,花叢中還剩下3只蝴蝶。4—1=3)

總結:今天小朋友學得很認真,學會了看圖解答應用題,並且列出了算式。

四、幼兒看圖練習

1、講解、示範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來完成一張作業單。先說一說三幅圖的意思,然後在下面的空格里列出算式。數字寫在日子格里,符號寫在圓圈裡。

2、幼兒練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昆蟲: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梯形的特徵以及不同方位的梯形。

2.能在各種圖形及圖案中找出梯形。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圖形若干(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鞏固對已學圖形的認識

1.出示各種圖片,幫助幼兒複習對圖形的認識

2.出示梯形

二、認識梯形,觀察瞭解梯形的特徵

1.這個圖形長的像什麼?(出示梯子)

2.梯形寶寶有幾個角?幾條邊?

3.它4條邊有什麼不同?四個角是什麼樣的?

4.幼兒觀察講述。

教師小結:這個圖形寶寶它有四條邊,四個角,其中兩條邊平平的還有兩條邊不是平平的,它的名字叫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

(1)出示3種不同的梯形

(2)你們好好看看,他們哪裡不一樣?

(3)幼兒觀察比較並利用肢體做一做梯形不同的兩條邊。

教師小結:這些梯形,有的手一樣長,有的一個手放直了一個手沒有放直,有的一個手長一個手短,他們呀都是梯形。

(2)出示梯形圖片,認識不同方位的梯形

教師小結:原來梯形倒著放,睡著放都可以,不管怎麼放它都叫梯形。

(3)找梯形(教師出示有各種圖形的圖片,幼兒找梯形,請幼兒上前指出,教師隨即用紅色圈出梯形)

三、找一找,塗一塗

1.(出示一張有梯形的小船圖案,)剛才我們認識了梯形寶寶,還和這個調皮的梯形寶寶玩了好多的遊戲,你們開心嗎?現在它又要和我們來玩遊戲了,它已經躲到這個圖案裡面去了,等下請小朋友把圖案裡的梯形寶寶找出來,然後塗上你喜歡的顏色。請個別幼兒上來找出梯形並塗上顏色。

2.剛才小朋友找出來了兩個梯形寶寶,還有許多梯形躲在各種圖案裡呢,你們想不想去把它們全都找出來呀。

3.交代要求:出示幼兒用書圖片(梯形大聚會),請小朋友先從圖案裡找出梯形,然後把梯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幼兒動手操作。

5.集中講評

小結:今天和梯形寶寶做遊戲真開心,你們開心嗎?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梯形的東西,下次我們去找一找再來告訴大家,好不好。

中班認識7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在說說、折折中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2、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並能數出每一類有幾個。

3、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活動準備

教具: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

學具:幼兒兩張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講講、折折認識梯形,觀察感知梯形的特徵。

二、幼兒通過猜測圖形的變化,感知梯形的特徵。

三、師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說出梯形特點。

師:“這是什麼圖形?猜猜我會把它變成什麼?”

通過折一個角的形式,教師結合手勢,幫助幼兒明確長方形變梯形的方法。

梯形的特徵:由四條邊組成,還有斜邊把這兩條平行的邊連起來。

四、嘗試在長方形的紙的基礎上折出梯形,進一步感知梯形是有兩條平行的邊和斜邊組成。

交待要求,明確折法。

師:“在我們的桌上,老師也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白紙,請你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他變成梯形。

五、幼兒操作,動手摺梯形。教師提示幼兒把摺好的梯形及時放入籃中。

六、鼓勵幼兒交流介紹摺梯形的方法和過程。

師:“你是怎樣摺梯形的?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在觀察、比較多種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梯形的形狀特徵。師:老師這裡有許多圖形,請你把梯形找出來,說出理由?

七、幼兒操作,能給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類。

幼兒通過抓抓、分分,感知圖形可以按形狀、顏色、大小分類。

師:請你從籃中抓一把圖形,數一數一共抓了多少圖形。

八、自定圖形特徵分類。

師:這些圖形形狀、顏色、大小都不同,請你幫它們分一分。

九、遊戲“跳格子”。根據教師口令選擇不同圖形,快速分辨梯形。

師:“在圈裡有許多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圖形,請你聽口令跳到相應圖形的格子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0q47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