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6篇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6篇

優秀的教學反思是需要我們的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的,寫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關鍵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6篇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1

2、5的倍數特徵有共同之處,既都要關注個位上的數字。我在教學2的倍數特徵時下功夫較多,由找倍數——觀察特徵——驗證發現——得出結論,每一環節都使學生明確活動目的,找到學習方法。再到5的倍數特徵時,何不由扶到放,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時,我沒有讓學生通過做課本上的習題總結結論,而是通過讓學生說自己的學號,誰是2的倍數,誰是5的倍數,然後自然的追問一句:“為什麼有的同學舉了兩次手?”全體學生幡然醒悟,原來這幾個同學的學號既是2,又是5的倍數,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我感覺這一個環節的設計非常自然,貼近學生實際。這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處:

1、.營造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不夠。

課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這節課一開始教師營造氣氛不很到位。後來氣氛有所緩和。

2、.總怕學生在這節課裡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識,所以在個別應放手的地方卻還在牽著學生走。總結性的語言也顯得有些羅嗦。

3.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對學生的評價少,激勵性的語言不夠。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2

?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因數與倍數”中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學生在學習了2和5的倍數特徵之後的新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徵與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有很大差別,2和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斷,必須把其他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來判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在本節課設計理念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方法為主線的原則,從現象到本質,從質疑到解疑。當然本節課也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進行做幾點反思。

1、瞄準目標,把握關鍵

在匯入環節,我通過複習舊知識進行“熱身”。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了2和5倍數的特徵,知道只要看一個數的個位就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因此在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自然會把“看個位”這一方法遷移過來,儘管是負遷移。實際上,鮮明的衝突讓學生髮現卻不是這樣,於是新舊知識間的矛盾衝突使學生產生了困惑,有了新舊知識的矛盾衝突,就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願望,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有效的將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過程,授之以漁

猜想3的倍數特徵是基礎,在學生得出猜想後,我便引導學生找出百數表中3的倍數去驗證,並在驗證中推翻了剛才的猜想。驗證也是有技巧的,30以內即可發現3的倍數中,個位上可能是10個數字中的任何一個,之前的判斷已經站不住腳。之後繼續探究,在100以內,基本可以發現規律,但為了嚴謹,必須跳出百數表,在100以上的數中去驗證這個規律。最後,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結論背後的原理,為什麼它的規律和之前的規律不一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會本節課知識,更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

3、追求本真,知其所以然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上,我考慮到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我決定引導學生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背後的道理。這一嘗試建立在我對學生學情把握的基礎上,因為3的倍數的特徵的結論一但得出,運用起來沒有難度,後面的練習往往成了“休閒時間”,而進一步提升探索難度,無疑是開發思維的良好契機。我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逐步深入,最後還是把話語權留給學生,這樣就給予不同學生各自適應的個性化學習方略,真正做到了讓每位同學在數學上都得到發展。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3

3的倍數是在學習了2、5的倍數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我讓孩子們提前進行了預習,通過授課發現孩子們的預習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在彙報時能夠圈出3的倍數,而且非常準確,在彙報3的倍數的方法時,他們大多數是藉助結論得出來的,沒有體現出他們研究的過程。因此,我在課上進行了及時的指導,把孩子們需要彙報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孩子們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立刻進行了新的分工。第一位同學彙報了他們找到的3的倍數,並介紹的找3的倍數的方法即,用這個數除以3,看商是不是整數而且沒有餘數。接下來彙報百數表中前十個3的倍數,讓大家觀察個位上的數字,通過觀察發現3的倍數個位上是0-9的任意一個數,不能像2、5的倍數特徵只看個位的特殊數就行了。因此只看個位不能確定是不是3的倍數。

由於孩子們有了提前的預習,孩子們心目中已經有了結論。因此在這個時候孩子們思考的深度不夠,沒有理解教材的意圖。教師把教材的意圖有意識地進行了滲透,讓學生駐足片刻,把握課堂的結構。

第三個環節,孩子們發現斜著看每個數的各位逐漸加一,十位逐漸減一,因此個位上的數字和十位上的數字之和不變,而且都是3的倍數。讓孩子試著總結結論:兩位數個位上和十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麼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第四個環節,其實並不是把3的倍數特徵總結出來了就完成任務了。這個結論只是通過觀察百數表得出的關於兩位數的結論,兩位數滿足這個特徵,是不是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於是讓孩子試著寫一個三位數、四位數而且是3的倍數,然後用這個結論進行驗證,看是否符合。孩子們先試著寫幾個3的倍數,老師羅列到黑板上,然後分別用用各個數位之和相加的方法和除以3是否有餘數的方法進行驗證。驗證的結果是肯定的,因此得出的結論適合所有的數。

到這裡孩子們對於3的倍數特徵已經理解的很透徹了,做起練習來也顯得得心應手。孩子體驗了結論得出的過程,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有他的意圖,在每個環節孩子都有思考,有思維的碰撞,這才是教材的意圖,才是真正的數學課。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4

每週四都是學校裡聽蹲班課的時間,儘管剛剛結束中秋假期回來,但是仍舊沒有中斷聽課,由於這次蹲的是我的另一個班,因此在假期裡就查閱了一些相關知識。

關於蹲班課,我的態度是無所謂,不想盡很大的力去準備,倒不是因為不重視,相反,我更想呈現出日常上課的狀態,這樣才能暴露問題,評課時大家積極發表建議,在以後的上課過程中才能落實下去。

今天講的是2,5的倍數的特徵,其實我在課下做過調查,很多同學都能夠準確說出2的倍數的個位是0、2、4、6、8,5的倍數的個位的0、5。那麼這節課還需要讓學生知道什麼呢?後來我把重點放在“為什麼2、5的倍數的特徵只需要關注個位就可以了?”這也是在為後面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做鋪墊。

整節課上下來,聽課的老師們給出了很多建議,總結如下:

1.從課堂內容來講,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推理能力的經驗與策略,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概念、數數、舉例、數的組成等方面來進行對於數字5的倍數特徵的驗證,然後把2的倍數特徵的驗證放手讓學生去做;

2.將課後習題進行歸類,可以在預習時讓學生嘗試分類;

3.在課上突出落筆,可以由學生去講臺上板演,然後讓做的快的同學上去批改,如果有不會做的同學可以找臺下的同學“搬救兵”(救兵小聲講明白了,還由原來的同學完成);

4.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由於雙減政策的實施,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嘗試編寫一些有趣的問題,講給同學們聽;老師也要把手中的輔助材料用好,不是一味地給學生做題,可以把一些有價值的好題放到課堂上完成。

5.增加課堂上的生生互動,小組化學習還有所欠缺,教師的課堂語言還需要再精簡。

6.在講解習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只說思路,不要特殊化學困生,保護高年級學生的自信心。

目前存在的困惑:如何才能在課堂上梳理出推理策略的多樣化:概念、數數、舉例、數的組成……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5

?2、5、3倍數的特徵練習課》是一堂練習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5,3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以後學習分數,特別是約分、通分,需要以因數倍數的知識的概念為基礎,到進一步掌握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和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需要用到質數、合數的概念,而最基礎的就是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徵。從開始學習2,5的倍數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數上,到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從只看個位轉向考察各位上的數相加的和,學生已經有了思路上的轉變,思維的轉折,觀察角度的改變,以此讓學生自主探索4的倍數特徵,但由於與2,5,3的倍數特徵又有些許不同,對學生依然有一定難度。

如果只是單一的做習題,勢必有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這樣子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保障,對教師的功底與教學策略有很大的挑戰。因此課堂伊始,我直接開門見山式的先對前面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梳理,接著利用學生感興趣也是正在使用著的工具——“手機”的鎖屏密碼為線索,通過提示讓學生解密碼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以破解後的密碼1080,匯出本節課我們要重點探究的4的倍數特徵。讓學生帶著趣味,自主的去探索。由於有了前面探索2,5,3倍數特徵的基礎在,所以在探索4的倍數特徵時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從而有所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接著通過計數器,讓學生明白判斷4的倍數特徵背後的原理。最後在練習鞏固中,逐漸熟練應用所學知識,感知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如何讓練習課不僅僅只是做練習,讓學生能在練習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思維上實質的提升,仍然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考探索。

5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篇6

[教學例項]

師:我們今天要來研究2和5的倍數的特徵。可是自然數那麼多,我們能一個一個研究嗎?

生:不能。那樣的話永遠也研究不了,自然數太多了,是無限的。

師:那怎麼辦呢?

(同桌討論)

生:我們可以先研究小範圍裡面的數。再推廣。

師:他的想法真棒!那我們就先確定一個比較小的範圍1-100,看看這100個數裡2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徵。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都是5或0。那麼在所有的自然數中,是不是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呢?

生:(凌亂地回答)是!

師:肯定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要證明這個猜測對不對,我們還要進一步驗證。那如何驗證呢?有那麼多自然數啊?

(同桌討論)

生:可以找一個數看一看。

師:找怎樣的數呢?怎麼看一看呢?誰能說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個末尾是0或者5的數,然後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盡。

師:哦,如果找不到這樣的數,那說明——在大範圍裡面也適合。

如果找得到這樣的數,那就是有了反例,說明——在大範圍裡面不適合。

(學生在本子上舉例)

……

師:我們舉了大量的例子,沒有找到反例。那現在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都是5或0。

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呢?在怎樣的範圍內呢?

生:在自然數中,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那這個數一定是5的倍數。

師:當然,我們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數。

……(練習)

師:我們已經找到了5的倍數的特徵,並能靈活運用了。那我們來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來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的呢?

(同桌討論,教師巡視並啟發)

生1:我們先確定了一個範圍。

師:為什麼呢?

生1:因為不確定範圍的話,數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們找到了這個範圍內5的倍數特徵後,就把範圍擴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數,進行了猜想。

生3:猜想後,我們又進行了驗證。

師:我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進行驗證的呢?

生4:舉例。看看有沒有反例。

師:說得真好,最後我們才得出了結論——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數中,5的倍數的特徵是個位上5或0。然後運用這些結論能快速判斷。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個研究過程說一說呢?(同桌說——全班說)

……

師:那2個倍數特徵我們怎麼研究呢?

生:也是先確定範圍,尋找一定範圍內的2的倍數特徵。然後擴大範圍,舉例,尋找反例,最後得出結論。

師:那我們就用這樣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組開始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

……

[教學反思]

從以上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掌握2、5的倍數的特徵不是本節課的唯一目標,在制定目標的時候,還從數學研究方法這個方面著手,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數學研究的過程。

我們知道,一堂課的知識目標是很容易達成的,但是如果要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或科學的研究方法,往往會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很多困難。在這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結論”三個流程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正確的數學結果,並進行應用。

1、滲透“範圍”意識。

當我們說要研究2、5的倍數的特徵時,學生想當然地會認為只要一個數一個數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讓他們實際操作,他們很可能會寫了幾個數後,就下結論,當然這時候他們下的結論也很可能是正確的。大部分老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肯定學生的結論,然後進行練習鞏固。

但是教師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抱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僅僅幾個數就能得出結論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項結論的得出不是這樣草率的。如果教師如此這般教學,一次兩次不要緊,長久以來,學生也會形成草率的態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種科學的嚴謹,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們看到,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了“小範圍”的意識,在資料比較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確定一個範圍,在有限的時間裡研究這個範圍中的數的`特徵,得到在1-100這個範圍內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這時候教師沒有滿足於此,而是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結論僅僅適用於1-100這個小範圍,是不是在所有不等於0的自然數中都使用呢?還需要研究。所以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認識到還要繼續拓展範圍,研究大於100的自然數中所有5的倍數是不是也是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只有進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最後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應用。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嚴謹的態度,同時有了一定的“範圍”意識,知道了在進行一項數目巨大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從小範圍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後逐漸擴範圍大,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相信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明確範圍意識,建立科學嚴謹的態度的。

2、感受“猜想”與“結論”的不同。

在教學2、5的倍數的特徵之前,教師找了幾個學生訪談,想了解學生學習的前在狀態,當然所找的學生是各種層次都有的。對於2、5的倍數的特徵,應該說比較簡單,所以中等學生和優等生都已經知道了它們的特徵——2的倍數肯定是雙數,5的倍數末尾是5或0,只有個別學困生一無所知。同時有個奇怪的現象,所有知道這個結論的同學都認為這個結論非常正確,以後就能用這個結論來進行判斷,不需要進行驗證,當然他們的結論獲得也僅僅是“知道”的過程,沒有經歷“探究”過程。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識的探究者,以後將只習慣於被動接受,而不會主動發現。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找到1-100內2和5的倍數特徵時,教師追問學生,“是不是比100大的自然數中,也有這個特徵呢?”學生異口同聲地都認為是。這裡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我們看到,教師告訴學生是不是有這個特徵,我們沒有研究過,所以只是我們的猜想。當教師一點撥後,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認可的。確實,沒有經過研究,怎麼能知道是呢?

有了這樣的猜想,最後通過舉例的方法驗證後,學生沒有找到反例,這時教師才告訴學生,一開始的猜想現在變成了結論。雖然同樣是一句話,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界定,沒有經過驗證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後,猜想才可能變成結論。

相信學生不斷經歷這種過程後,他們才會具備科學的態度,才會學會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才不會貿然下結論,當然我們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從這節課中,我們看到,當學生擴大範圍,研究比100大的5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就引導可以用舉例的方法來研究,尋找有沒有不符合這一特徵的例子,如果有,說明一開始的猜想是錯誤的;全班舉了無數個例子,如果沒有,那麼在國小階段,可以認為是正確的。這樣,當下節課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時,學生就會大膽猜想,並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要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目標,只有從小培養,從小滲透,那麼我們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才會更深刻,也才會在數學上有更大的造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42kz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