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資訊教育化心得6篇

資訊教育化心得6篇

心得體會就是談談自己內心的感想,通過記錄心得的方式從而可以加強我們的寫作水平,白領範文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資訊教育化心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資訊教育化心得6篇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1

在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青年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通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版權知識,上網方法、資訊搜尋引擎,網站及網頁建立,光碟的使用,文書處理軟體,桌面排版,電子郵件)。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更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改變,就像某老師舉的例子一樣,19世紀的醫生到20世紀的手術室就不會動手術而19世紀的老師到20世紀的教室卻能照常上課,而且越是老教師經驗越豐富。看似個笑話,背後卻反映出了我們教育事業的悲哀。而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結對共享是通過電腦派位、撲克抽籤、自由組合或其他一些方法,隨機或者按一定規則、標準的兩兩組合,學員們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幫助。教法研討是讓學員討論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將要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等。每個學員都按嚴格的要求創設規範的資料夾,且設定共享,並在每一模組完成後按要求上傳到教師機指定位置。每個學員都可以根據需要參考其他學員的學習成果,使用其他學員的支援材料以及搜尋到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愛好者博墅。

4、每天在探索的時候,每一點進步,每完成一個作業,甚至每下載一幅圖片,一段文字,都是為今後完成作業作準備。一旦當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再加上採用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技術,學生的負擔就會有所減輕,學習的興趣也會真正萌發。

培訓後在工作中的打算

1、我校其他學科已有教師教育培訓,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探討與交流。

2、為鞏固培訓成果,在校內準備利用學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研組集體學習,以及搞校內級的、區級的、甚至市級的公開課與研討課。

3、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通過培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儘快團結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連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2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教育局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

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暑假教育局舉辦了計算機培訓,我積極參加了培訓。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很好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

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雖說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經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說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

學習中,我學會了如何下載各種軟體,如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擁有了自己的郵箱。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的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這次培訓學校從教師的實際培訓出發,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學習了word的操作,excel的操作,等操作。

本次培訓時間雖然很短,但對我來說確是受益非淺。這次培訓為全縣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雖然這次培訓的時間很短,但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心,對於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總是一遍遍地講解,這讓我很受感動。在與同行的相互學習、交流中,我收穫頗豐。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

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

通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通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還要不斷學習新的資訊科技。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3

通過對了劉迎新老師的《在資訊科技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訊保安意識》學習,結合自身相關的探究學習對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息安全意識有著深深體會。

一、培養學生資訊保安意識

讓學生了解資訊保安威脅,培養學生資訊保安意識。通過對資訊保安的事例講解與分析,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資訊保安的重要性。再通過講座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有關電腦資訊保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在平時資訊科技的教學過程中,就資訊保安的知識點進行較為全面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密碼安全意識。

教師的教案及學生的練習可以以教師機共享的方式讓學生訪問,或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而在開啟教師的共享資料夾時都要求輸入密碼。而當學生做完練習後,我們也是採用學生上傳的方式把做完的練習上傳到教師機上。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加認識到資訊保安的重要性。

三、培養學生個人資訊保安意識

利用專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就“上網安全”、“電腦病毒”和“黑客”等一系列社會現象從自己的體驗和認識角度來進行討論,進而充分理解資訊保安的重要性。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實用工具,正在發揮著應有的作用。而“上網”實際上等於把自己在大範圍公開曝光,亦得,亦失,亦患,都在難測之中。因我們的學生缺乏社會交際經驗和自己保護意識,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上網時必須把資訊的安全意識放在第一位,於是我們要求每位學生在上網時至少不要把姓名、住址、電子郵件地址、照片等與自己身份有關的資訊資料作為公開信息。要學生注意自己資訊的安全,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資訊保安意識,同時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做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文明網民。

四、培養學生自覺保護國家或企業機密的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中,通過涉及國家機密洩密的刑事案件和企業機密洩密事件的材料,讓學生認識到洩密的危害性和密行為的嚴重性,教育學生養成自覺保護國家機密和企業機密的意識。通過一系列的計劃實施,讓學生在資訊科技學習過程中首先意識到資訊有安全的問題,進而意識到自己的資訊需要安全保護,從而讓學生自發要求知道如何來保護個人資訊,最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資訊保安意識和習慣。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4

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中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交流學習體會, 所以彼此的資訊科技能力進步很快。

通過這次資訊科技的培訓,我深有體會:

1、提高了我們教育資訊科技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對本人現有資訊科技狀況的測評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特別是我們中年教師。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 興趣濃厚、明白易懂, 使我對課程發展、 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活動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這次培訓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 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通過這次培訓, 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這個培訓,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師們讓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 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 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 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一日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5

我有幸參加了黑龍江省電教機構人員培訓班,在四天的緊張培訓中,使我更加理解了電教工作的新精神,新思想,使我受益匪淺,尤其在一線教學的我來說,更加是雪中送炭,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我一定以此為契機,把學到的內容帶到今後的工作中去,以下是這次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新精神的解讀,瞭解了新的形勢

20xx年9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國教育資訊化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資訊科技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把教育風格資訊化納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明確了近期的工作目標:在十二五期間基礎教育資訊化的工作重點為“三通兩平臺”,“三通”為:推動“寬頻網路校校通”,完善學校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推動“優質資源班班通”,加快內容建設與共享;推動“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兩平臺”為: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資訊科技可以對中國的教育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提高中國人工作和生活的質量,面對全球化,面對複雜的社會,人腦思維是遠遠不夠,一定要人機思維,君子要“善假於物”,善借“千里馬”,才能“日行千里”。

二、新概念的學習,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理論水平

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技術越來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環境越來越複雜。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技術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基本素養。教師在課堂上要從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手段整合要慢慢過渡到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手段融合,要向“教育與技術的融合,人和技術的癒合,技術與技術的融合”方向邁進。在資訊社會中的人的生存是一種資訊化的生存。作為一名教師也必須改變我們去資訊科技的偏見與看法,許多教師認為資訊科技會帶給學生許多負面的影響,比如沉迷遊戲、黃色不良資訊、進入陌生的交際圈。對於這種情況隔離並不是辦法,也不可能,關鍵是要找到正確的替代品,讓學生有成就感。現在的老師不能只是講知識的本身(書上和網上到處都有),而是要講知識快速獲得的途徑和方法,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演算法思維、設計思維、批判思維、分層思維等各種現代思維方式,有這種思維的老師教出的學生一定是活在未來,而不是過去。

三、要善於獲取知識,瞭解獲取知識的途徑

現在電教資源的建設越加完善,獲取教育資源的方法和途徑變得更加重要,只有快速的獲取資源,處理資源,才能讓教育資源迅速的輔助我們的教學。

這次培訓,讓我從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認識了資訊化教育。今後,我將盡自己所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工作中,並不斷努力提高自己。

資訊教育化心得篇6

9月27日——29日,我有幸參加了海南農墾通什師範學校培訓中心舉辦的為期3天的“20xx年墾區南片國小教育技術培訓”,通過3天培訓教師認真的講解、不厭其煩的答疑,同班學習的各校同行們激情四射的討論交流,使我真當有醍醐灌頂之感,收穫頗豐。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微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充份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對所收集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水平。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後,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複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資訊社會呼喚資訊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資訊的能力、有效利用資訊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資訊素養的高低來決定。

3、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三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些須的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標籤: 教育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5vdx1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