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教案的靈活性使得教學更具適應性,教案中的先後順序反映了教學的邏輯結構,確保了知識點的有序呈現,不容易混淆學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四則運算(一)

教學內容:p/2-3(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整理資訊中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完整的敘述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愉快、短暫的寒假生活結束了,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嗎?

二、指導提問

出示書本情境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這副圖中蘊藏著很多的數學知識?

1)學生彙報冰天雪地裡的數學知識。

2)教師將資訊呈現: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

3)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小組合作:你還能挖掘出哪些數學知識呢?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倡導的一大新理念,獨立安排一節課的教學教師重在小組指導不僅教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而且為本單元的教學奠定基礎。

小組彙報:

如果學生還難於發現問題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歸納概括

師:怎樣提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提取資訊—提出問題.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

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

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設計理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簡單的資料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90頁—92頁“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二中部分習題。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簡單的統計表,本節課是把已學的統計知識和認識平均數結合起來,學會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移多補少,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平均數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通過多種練習讓學生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數一般方法的掌握。從整個國小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平均數是一個持續的學習內容,今後還要學習稍複雜的平均數以及其他常見的統計量。因此,我覺得這節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求簡單的平均數,更要引導學生從資料處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用平均數進行比較,描述分析一組資料的狀況和特徵,感受平均數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在學習認識簡單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最基礎的資料整理分析,平均數的知識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資料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礎,新教材明顯地加重了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既平均數反映了一組資料的整體水平。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資料的方法,發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徵,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瞭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麼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資料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為什麼要學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資料,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資料: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資料,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資料: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資料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並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麼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彙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後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麼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麼。括號裡的表示什麼?關係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麼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徵,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麼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麼?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麼敏感!這組資料中任何一個數發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

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於什麼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麼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釐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釐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絡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則資訊。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麼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資料,你有什麼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釐米,小明身高130釐米,小明站在游泳池裡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麼?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穫,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要培養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重要途徑就是要在教學中著力展示統計的廣泛應用。這是因為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

這節課著眼於經歷、體驗、感受平均數的產生,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關注的是學習過程,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解題的策略,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做數學”,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討論合作、獨立探索、實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從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有關平均數的知識,教學中我沒有隻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資料,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緊密聯絡實際,課的匯入用“兒童身高免票線”如何確定的問題串,使學生體會到為什麼要學怎樣才能使四年級的國小生感受到學最後,為了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及特徵的把握,我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開頭相互呼應,學生梳理思路,明白了相關部門從調查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求平均身高,最後呈現6歲以下兒童平均身高,因此確定“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0釐米。

通過以上教學,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應用價值,為樹立應用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初步形成了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並通過這一應用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將數學課中的統計與生活有機的結合,體會到數學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老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平均數的教學中,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經歷了從探索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從體驗中發展的全過程。教師起到了一個組織者的作用,但交流者的作用體現不足,如能更好的與學生達到互動,能給孩子以富有個性的評價,相信效果會更好。在這節課中,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認識了平均數,他們感到平均數就在身邊,並獲得了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學得興趣盎然。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6~4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共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

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教學具準備:

每組2袋人民幣,-個錢包,一張白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宗。

(考慮到人民幣學具卡表演不清晰,與真幣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沒有反面,容易造成學生認識上的誤差。真幣票面清晰、真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接近,便於學生認識和學習,所以我們為學生準備的是真實的人民幣。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準備的是新幣,同時注意提醒學生養成用後及時洗手的衛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創設情境

課講演示“藍貓當家”的動畫,讓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

1.認一認,說一說。

師:請小朋友把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學具人民幣拿出來,在小組內認一認,說一說;不認識的.請小組的小朋友幫忙,看誰認的多,認的準。

(小組活動,初步認識人民幣。)

2.分一分,理一理。

師:剛才小朋友們認的很好。但老師覺得這些學具人民幣這樣放在桌子上有點亂。下面請同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這些人民幣分一分,有順序、整齊地整理到錢包裡,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好。

(小組活動;通過整理錢包,進一步認識人民幣。)

彙報交流: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整理的。

(通過展示學生的整理結果,使學生清晰地、有序地認識,人民幣。)

3.猜一猜,擺一擺。

分別出示一枝鉛筆,一個轉筆刀,一個鉛筆盒,讓學生猜猜並擺出它們的價格。

(通過讓學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擺法,說自己的想法,討論得出:2角可以換2個1角;5角可以換5個1角;l元=10角。)

三、應用拓展

出示實物,標明價格:2角、5角、7角…… 1元。

師:如果你有1元錢的話,打算買什麼?

四、全課總結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並理解算理。

2、初步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珠子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生:珠子。

師:這裡有幾種顏色的珠子?

生:兩種,紅色和黃色

師:猜,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學生猜。

師: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多?

生:數一數

生:擺一擺

師:怎麼擺?

(指名演示)——“同樣多”

二、探究新知

1、12個紅的,8個黃的

師:現在呢?(紅的多)

那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

生:多4個

師:你怎麼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開(指名演示)

師:現在能一眼看出來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嗎?

生:能

師:怎麼看出來的?生說

師:你看,這個時候紅色的分成了幾部分?

哪兩部分?

(和黃色一樣多的這部分及多出來的這部分)

師:誰聽明白了?

生重複說

師:那你看,把這些一樣多的拿走,剩下來就是比黃色的多的幾個。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師板書算式)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我們知道了:從紅色珠子裡拿走和黃色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減法計算。

2、下面我們來擺一擺,小朋友袋子裡的珠子,哪種顏色的多。

學生操作。

展示反饋:你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麼列?你是怎麼想的?

哪種顏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麼列?你是怎麼想的?

3、比較

求……比……多幾與求……比……少幾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

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只是問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樣。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4、揭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三、鞏固深化

1、松鼠弟弟說我有20個松果,松鼠哥哥說我有25個,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幾個呢?誰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個)

2、小女孩有34本連環畫,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幾本?

34-30=4(本)

還可以提什麼數學問題?

3、p74t1

4、這是一個班裡4個小朋友的作業情況,從中你獲得了什麼資訊?

根據這些資訊,你知道了什麼?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掌握相似 三角形的定義、表示法,並能根據定義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據相似比進行計 算.

(二)能力訓練要求

1.能根據定義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訓練 學生的判斷能力.

2.能根據相似比求長度和角度,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與相似多邊形有關概念的類比,滲透類比的教學思想,並領會特殊與一般的關係.

●教學重點 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及運用.

●教學難點 根據定義求線段長或角的度數.

●教學過程

Ⅰ.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 我們就來研究相似三角形.

Ⅱ.新課講解

1.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及記法

三角對應相等,三邊 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 似三角形。如△abc與△def相似,記作△abc∽△def

其中對應頂點要寫在對應位置,如a與d,b與e,c與f相對應∶de等於相似比.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麼哪些角是對應角?哪些邊是對應邊?對應 角 有什麼關係?對應邊呢?

所以 d、e、f. .

3.議一議,學生討論

(1)兩個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嗎?為什麼?

(2)兩個直角三角 形一 定相似嗎?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呢?為 什麼?

(3)兩個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嗎?兩個等邊三角形呢?為什麼?

結論:兩 個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兩個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兩個等邊三角形一定相似.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兩個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4.例題

例1、有一塊呈三角形形狀 的草坪,其中一邊的長是20 m,在這個草坪的圖紙上,這條邊長5 cm,其他兩邊的 長都是3.5 cm,求該草坪其他兩邊的實際長度.

例2.已 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 =70 cm,bac=45,

acb=40,求(1)aed和ade的度數。(2)de的長.

5.想一想

在例2的條件下,圖中有哪些線段成比例?

Ⅲ.課堂練習 p129

Ⅳ.課時小結

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方法定義法.

Ⅴ.課後作業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絡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並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現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遊樂場裡,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裡面就蘊含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板書:對稱】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現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摺後,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5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遊,遊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遊收費、遊樂專案)

2、出示課題:小練習

3、——郊遊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

(1)收集數學資訊,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遊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張()元?

4、遊樂專案。

(媒體出示遊樂園圖)

(1)找一找,有哪些遊樂專案?(介紹專案及單價)

(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

(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複玩),你可能怎樣玩?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麼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麼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麼新本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kmevv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