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7篇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7篇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從實踐中汲取營養,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總結心得有助於我們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專長和優勢,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7篇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1

為期五天的90學時理論培訓已經結束了,時間雖然短暫,但通過聆聽智者的教誨,同時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給我帶來很多心靈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穫,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我們的教育與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下面是我通過這次培訓獲得的一些心得。

一、專家引領,提升解讀,豐富知識體系

本次培訓中,們有幸聽取了多位專家、名師的講座,讓我覺得收穫頗豐。

方__老師的《情懷思想智慧——國小語文教師的整體規劃》的講座,指出國小語文教師的目標和方向,那就是要做一名有情懷、有思想、同時充滿智慧的語文教師,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語文魅力去感染學生。同時方老師還帶著我們一起解讀教材,研讀課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刪繁就簡,聚焦重點,同時通過對目標的把握去進行開放性習作教學的無痕指導;張燕老師的《追尋語文教學的本真》的講座,讓我們更深入地明白課標理念下如何更加合理地制定和表述教學目標,如何從“教學目標”巧妙變身為“學習任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張晨瑛老師的《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適體而讀》帶著我們一起探索機遇與用的閱讀教學路徑;胡國軍老師的《以文化人—談閱讀教學中的文化傳承》告訴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語文課堂要走在提高文化素養的路上。周青老師以課堂互動的形式漫談作文教學,從文字入手,用方法引領,深入淺出。陳士凡老師的《網際網路+下做個有學習力的教師》的講座從《如何閱讀一本書》切入,提出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當今,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嘗試和運用新的教學媒體,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引領智慧學習。

這些講座把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更把名師名家對語文課程的解讀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指引。

二、內化理論,反思成長

通過消化和學習這些理論知識,剖析自身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文字解讀

在進行文字解讀時,教師要進行細緻深入地分析,確立文字的“語文核心價值”,也就是找到文字獨有的語文的特徵,根據文字的語文核心價值來設計教學過程,突破難點,讓學生通過文字的學習,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及其精妙之處。對於不同型別的文字,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解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深入鑽研,從而將解讀轉化為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

(二)習作教學

習作來源於生活,和學生的生活、經歷、體驗息息相關。學生對習作感興趣,有習作的願望,這是把作文寫好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寫作策略。寫作是為了抒發情感,因此要善於引導學生動用各種感覺器官—眼耳口鼻進行觀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觀察點進行細緻深入地觀察。其次多進行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形成具體、形象的畫面。當然,要寫好作文,學生平時的積累和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好段,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和習作素材。

(三)現代媒體運用

在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作為老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敢於嘗試,勇於創新,藉助多媒體工具來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使之變得更為高效。比如微課程的製作,將自身教學的某個重點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簡潔明瞭;移動裝置的同時運用,在課堂上隨時隨地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地進行反饋和評價;查詢文獻,進行問卷編制,瀏覽教學資源,撰寫論文······總而言之,教師要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嘗試各種新興媒體,做一個網際網路+下有學習力的老師。

最後,通過這次90學時的集中培訓,我收穫了許多,反思了許多,相信這樣的培訓對我以後的教學生涯一定有許多的裨益。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多參加這樣的教師培訓活動。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2

導學生寫好作文?國小作文該如何教?是當下語文老師們最頭疼的問題。怕上口語交際課,怕上作文課是大多數國小語文老師的心聲。為此,州教育局專門組織舉辦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國小語文、中國小數學教學展示與研討會”特地邀請了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永正、閆學、賈志敏、為我們舉辦專題講座,並進行口語交際及作文指導的示範教學,還邀請了現任山西省教科所語文教研主任崔雲巨集為我們解讀20xx版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獲益良多。

首先聽的是於永正老師上的作文指導課,指導學生學習寫人物對話。於老師雖然64歲了,但上起課來依然飽富激情。於老師以與同學們課前交流的資訊為引子,教學生怎麼寫人物的對話,掌握引用人物對話的三種方式,並在教學中自然的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教育學生用禮貌語言進行對話。之後於老師以小猴子跟媽媽要桃吃的情境設計對話,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和演,使學生在歡快和諧的氣氛中對話的內容,揣摩人物的動作、神態等。然後,於老師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加上時間、地點、根據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出一篇

記事的作文,寫好之後,讓學生上臺朗讀自己的作品,於老師一邊傾聽,一邊及時地給予恰當的評價,提出改進的方向,之後讓學生之間互讀、互改,再讓寫得好的學生上臺朗讀自己的作品,老師給予肯定,表揚寫的好的地方,然後讓同學們再次進行修改,直至成文。整堂課過渡自然,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引導適時有效,語言風趣幽默,讓人耳目一新。

其他兩位教師分別上了一節口語交際課和一堂作文指導課,都上得非常精彩,在設計提問和引導分析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通過幾位名師的示範教學和講座,我感受到,要教學生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語交際與作文息息相關,上好口語交際課是上好作文課的前提,而上好口語交際課則要抓實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不是孤立的兩項工作,而是相互聯絡,互為依促的。如果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不注重詞句的積累與運用,學生沒有深厚的語言基礎,教師的教學水平再高也是教不好作文的。所以,作文教學要從一年級的說話訓練抓起,重視學生的字、詞、句的積累與運用,多抓口頭造句、口頭說話,鼓勵學生多讀、多背、多抄寫,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等。豐富學生的語言資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掌握必要的修辭方法,學習一些作文構架的方法等,才能從根上解決作文難的難題。

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來講,更應加強自身的繼續學習,提高語文素養,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光靠某個年級、某個老師的努力就能實現的,需要靠1——6年級的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從最基礎的語言抓起,從最基本的說話寫話抓起。一步一步,夯實基礎,才會有萬丈高樓的平地而起。在此,我願與各位同仁共勉,為改變作文教學之窘狀而努力。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3

這次有幸參加了由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為期四天的“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主題的32學時培訓。聆聽了xx、xx、xx和xx老師的關於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語教學的講座及xx、xx、xx、xx、xx五位老師的精彩課堂,受益匪淺。

古詩詞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之一。它們大都具有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點。在語文教材中國小、國中都會滲透到,而且每一個學期都會有。可想而知,古詩詞教學的重要。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

我認為,在學習古詩詞中,要欣賞詩詞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所以我們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這也是我在這次學習後的一點體會。

怎樣更好地組織教學,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首先要讓孩子們反覆吟誦,感受語言美。古詩的語言精確、凝鍊。每首古詩的字數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鍊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

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古詩的形,讀出古讀的神,讀出古詩的味。用xx老師的話講就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誦讀,就是因聲解義,因聲傳情,因聲求氣的誦讀,就是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的誦讀,就是眼與口謀,口與耳謀,耳與心謀,心與神謀的誦讀。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的美有50%是吟誦出來的,是朗讀出來的。

其次,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古詩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村居》一詩教師通過散文詩似的語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薰陶。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孩子巧妙聯絡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春天的記憶。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風箏為依託,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礎,順理成章地進入春天這個美好的情境中,在學習古詩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感悟到詩中的樂趣,情趣。

最後,拓展延伸,領悟意趣美。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這次的五堂課,每一位老師都很好地進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時間雖短,收穫頗豐,讓我對古詩詞吟誦有了全新的認識。“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留心做一個有心人,我的古詩詞教學之路會越走越敞亮。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4

這次國小語文教師全員培訓的網路學習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視訊中幾位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給了我們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我明白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從大處說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從小處說則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生活。所以,閱讀不應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更應該具體地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裡來,從書中來,歷史、哲學的、自然的、科學的,我們都應有所涉獵。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中也說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能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此外,老師也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必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慧,發展他的優勢智慧,為他們的“成才”提供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盡己所能。

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只有把學習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面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首要的是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這也是我在閱讀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語文的本。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本,從關注內容到關注語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傳統教學中可取的東西。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5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收穫很大。糾正了以前認識上的一些誤區,比如備課,曾經我認為備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真正上課用不著帶備課本的通過學習,我徹底明白,我這種認識的錯誤,備課不僅僅是你一個人在那個地方埋頭研究下節課講什麼的環節,它包括很多,備教材,備學生,備技能。要做很多的工作,才可能上好那一堂課,而不是敷衍完一節課。另外,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基礎知識,什麼詞語,拼音等這些大學聯考的必考點,當然這些肯定是不能忽略的,但是新課程要求學生更注重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得擺脫掉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要把語文學習當成是一塊大學聯考的敲門磚,各種日常寫作指導,而應當注重學以致用。

這次學習之後,我把這些內容融到了我的教學中,首先我從最初的備課做起,認真的備好每堂課,有時我也與其他老師一起共同備課,我發現,這樣做以後,上課的效果明顯的好於以前,特別是上課的時候自己底氣很足,一點也不會有慌亂的感覺。然後,我在抓好基礎的同時,更注重的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現在的學生壓力很大,作業多,又面臨大學聯考,很多學生都壓得喘不過氣,很少有學生能靜下心來讀一讀書,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別說百變,就是十遍恐怕都難,時間長了,慢慢地就不讀了,不讀自然就沒有語感了,反應也就變得遲鈍了,所以,我改變了方法,讓學生們讀自己喜歡讀的書,讀一遍,兩邊,十遍,而且讀完後還得交流,時間一長他們對讀書就有了興趣,慢慢地就讀得多了,感覺也就好了,審美能力也就提高了,也完成了我的把功利性的朗讀,突擊性的背誦變成了不厭其煩的朗讀,潛移默化的薰陶的這樣一個目的。

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將我的所學應用到我的工作中,爭取做到越來越好!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6

閱讀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無數神奇、可能的想象和幻想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然而,實現獨立閱讀的前提是識字,因此,識字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而在學校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國小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國小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是語文課程發展中的一貫要求。

一、直觀識字

兒童的天性明顯要求直觀性,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把抽象的文字元號還原成影象,藉助兒童形象思維的優勢,讓他們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畫,易於學生識記。第一冊教材的第二課《口、耳、目》安排了一組象形字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先找出“口”、“日”、“月”等形象突出,圖畫感強又易畫的獨體象形字,讓學生畫一畫。然後在學生的畫上直接演變成象形字,再演變成楷書字。在學生驚喜的小臉上,看出學生不僅記住了這些字,也明白了漢字的起源,對漢字更是充滿了熱愛。對於另外的象形字,為了省時以及更準確的表現漢字演變的過程,利用了課件進行操作,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樣在課後的拓展練習中,學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通過看圖觀察,猜讀認識了“水”、“火”等字。同樣,對於一些會意字如“休”、“林”、“森”也可通過看圖直觀識字。

二、生活識字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隨時都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這個大課堂。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識字,引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學習資源以及課堂以外的學習渠道自主識字,這樣,學生既有識字能力,又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學生等於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的王國裡展翅飛翔。

三、遊戲活動識字

玩是兒童的天性,在平日裡和學生相處時,一說到做遊戲,孩子們總是情緒高漲,興趣盎然,無論多複雜的遊戲規則都會靜靜聽講,牢牢記住。在識字教學中也可採用遊戲識字。如對字的鞏固複習,可採用開火車,或來個小組競賽,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複習。生字碰碰車,可教學合體字,根據我國形聲字的特點,偏旁車和獨體字車進行碰碰組合,會有許多意外之喜。根據季節推移可組織秋天的果園,冬天的遊戲,開展水果,蔬菜釋出會;根據字形特點進行編迷,猜謎活動。在生動、好玩的遊戲氛圍中,識字效率是驚人的,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課標的漢字情感目標。

教育提出“寓教於樂”,儘量使兒童於快樂中掌握知識,他認為兒童慾望的正當滿足能導致精神上的愉快,而這種愉快反過來又能成為求知的動力。由於兒童的注意力穩定性不強,遊戲活動可在一定程式上控制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在遊戲的樂趣中,在亢奮的精神狀態和愉快的情緒中,充分調動他們各種感官協同感知,培養他們的注意和思維,提高識字效率,減輕識字疲勞。

四、編故事、創情境識字

國小生愛聽故事,尤其是童話故事,小動物活潑可愛的形象讓他們感到親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學“鼠”字時,我臨時編了個小故事:小老鼠最愛幹壞事了,(師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窩裡跑呢!也許並不是很恰當,但課後一抽查,連平時識字最困難的小朋友也記住了,看來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還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認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創設使得這由點點畫畫組成的漢字不再枯燥無味,變得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從而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靈活地融合上述幾點的做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義,發展了組詞造句的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得識字不再是一種乏味的機械記憶,而是一種有趣的遊戲過程。這樣學生能主動參與,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實現了自身的發展。

語文教學能力培訓心得篇7

特崗教師“國培計劃”之我的培訓體會通過這次的國培計劃,它給我的教學理念和思維帶來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主要教學啟示有:

啟示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式它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輕感性;重結論、輕過程,傳統的學習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使得課堂顯得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活動消極、被動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為此要把學生從單一的、他主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徹底轉變成自主的的、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上來,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所以今後我將重點朝以下三種學習方式轉變:

1、自主學習;它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

2、探究學習,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

3、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明確責任分工,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評價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

啟示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其主要體現在: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教師須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尊重和讚賞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讚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讚賞每一位學生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和引導;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3、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4、在對待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強調合作,任何一個教育者都須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和諧相處,必須講究和諧和合作精神。國培計劃給了我今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n8x8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