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參考8篇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參考8篇

憑藉準備好教案,能夠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課堂進度作計劃分析,眾所周知,會寫教案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必須具備的技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參考8篇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3.瞭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讚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4.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句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作者及鳥的天堂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展示大榕樹的遠景、近景圖,鳥的天堂中眾鳥紛飛的錄影;出示有關練習題等。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美麗的榕樹,有些榕樹上住著許多鳥兒。鳥兒們成天在樹上飛呀,叫呀,生活得那麼自由,那麼歡樂,所以人們把這兒叫做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二、資料交流,解決問題。

1.針對以上問題,學生自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

2.檢查交流情況。

(1)能利用資料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如:鳥的天堂在哪兒?鳥的天堂裡有些什麼鳥?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老師隨機利用課件或展示臺展示有關資料。

(2)不能解決的問題存疑,留待理解課文時解決。

三、檢查預習情況。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請談談你進行了怎樣的預習?

1.學生談到生字新詞的問題時,出示課件(或小黑板)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不可計數逼近靜寂留戀停泊一株纜繩顫動

應接不暇一簇糾正縫隙昨天燦爛槳錯過

2.學生談到讀書時,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並請同學進行評議。

四、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鳥的天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榕樹大、鳥兒多等)

五、再讀課文,理清內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那美麗神奇的景象。你們願意再讀讀課文嗎?

1.默讀課文,看看你從課文中又瞭解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分別在書上做好標記。(給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

(1)填空練習:

課文寫了作者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沒有看到,所以他認為;但當他第二天再經過時卻看到了,他覺得。

(2)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解決簡單的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還不能解決的繼續存疑,老師將與課文重點部分密切相關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朋友說這裡是“鳥的天堂”,為什麼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麼說我的眼睛欺騙了我?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而第二個不加?

3.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

5.“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

…………

六、作業:寫字。

提示:“株、樁”分別由“朱、莊”加木字旁組成,“糾、錯、昨”與“叫、借、作”比較記憶,知道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左窄右寬。“漿”是上下結構,注意與“將”區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鳥的天堂》,瞭解了課文內容並給本節課留下了許多要解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追隨巴金先生去鳥的天堂感受那裡美麗和諧的景象。

二、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

1.作者第一次來鳥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板書:大榕樹)

2.指名讀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的內容,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

①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請找出有關語句。

②課文描寫了大榕樹的哪兩個特點?

3.交流。

①讀一讀你找的句子,說說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

(板書:遠、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換作什麼詞?表示什麼意思,哪一個詞用得最好?

4.(課件展示)就是這樣的一株大榕樹,作者從遠到近,又描寫了大榕樹的兩個什麼特點?(板書:大、美)

5.四人小組討論,畫下你找到的描寫榕樹“大”和“美”的句子,並讀一讀。

6.出示句子,感受榕樹的“大”和“美”。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1)自由讀句子,從這句話裡你讀出了什麼?(樹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個詞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計數”嗎?(“不計其數”)

(3)“臥”字說明了什麼?想象:這個句子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能用你學過的詞語讚美一下大榕樹嗎?

(4)讀句子,體會榕樹的大!

(師範讀,生評價,指名讀)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齊讀句子。

(2)“堆”說明了什麼?(茂盛)

(3)榕樹什麼時候的葉子是翠綠的?明亮的原因是什麼?什麼令它們發光?

“顫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顫動?請給它換個詞,比較哪一個更合適?“新的生命在顫動”是什麼意思?

(4)面對一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麼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指導讀句子。

(男生讀,評價,女生讀,範讀,齊讀)

7.在這兩段裡,作者抓住了大榕樹的哪幾個方面來寫?(板書:枝、幹、葉、根)

8.齊讀這兩個自然段,作者筆下的大榕樹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寧靜、悠遠、美麗、幽雅)這種對事物靜止狀態的描寫,我們稱為靜態描寫。(板書:靜態)

三、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

1.第一次來鳥的天堂,作者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大榕樹的靜態美,第二次,他又看見了什麼?

課件展示。小鳥出來了,鳥的天堂裡出現什麼壯觀景象?

2.學生觀看錄影,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3.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這種熱鬧情景?(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4.為什麼出現這種熱鬧的場景?是什麼把小鳥給引出來了?找出句子,朗讀體會。

5.從這段描寫中,你又知道了什麼?(鳥的種類多,大小、顏色不一,形態各異)

6.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找出一對反義詞:靜寂――熱鬧)

7.這麼多的鳥聲,這麼多的鳥影,作者有什麼感覺?(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從哪兒看出作者“應接不暇”。你能用“應接不暇”說一句話嗎?)

8.哪一隻小鳥引起了巴金爺爺的注意?找出句子,讀一讀。小畫眉為什麼興奮?它會唱些什麼呢?

9.如果你就在鳥的天堂,看到這些,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帶著這種心情讀句子。(個別讀,評價,齊讀)

10.你覺得小鳥出現後的熱鬧場面,和大榕樹的寧靜幽雅有什麼不同?這種對處於活動狀態的事物的描寫,我們稱之為動態描寫。(板書:動態)

11.作者終於看見這數不清的小鳥了,原來對於小鳥們來說,這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就是它們的――(天堂)啊!果然名不虛傳。

四、再讀課文,練寫解說詞。

1.從描寫大榕樹和眾鳥紛飛的情景中選擇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讀。

2.師: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通過對大榕樹的靜態描寫和對眾鳥紛飛的動態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無處不在的美。現在,“鳥的天堂”已經成了一處旅遊觀光勝地,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寫一篇解說詞,介紹那裡的美麗景象。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寫解說詞。

4.現場解說。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第8、9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跟著巴金爺爺先後兩次欣賞了鳥的天堂裡一動一靜的美麗景緻,當他要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感受作者的留戀與讚美之情。

1.指名讀最後一段,找出寫巴金爺爺離開時心情的有關詞句。

2.為什麼作者對鳥的天堂有一點兒留戀?

3.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麼說我的眼睛欺騙了我?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而第二個不加?

4.除了留戀,從這句話你還能讀出什麼?(讚美)

5.指導用留戀、讚美之情朗讀這一段。

三、總結全文。

1.課文寫了作者先後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2.“鳥的天堂”其實就是指什麼?(大榕樹)為什麼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聯絡上下文找出原因。(①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②大榕樹枝繁葉茂,便於鳥兒棲息。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3.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4.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

5.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6.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7.師總結: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麼生動活潑的畫卷哪!這裡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裡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四、作業。

1.選詞填空。

陸續繼續連續

(1)我們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

(2)我們學校()三年被評為“文明衛生單位”。

(3)同學們()走進了會場。

2.讀讀下面的詞語,用“逼近、應接不暇”各寫一句話。

不可計數逼近靜寂留戀停泊一株

應接不暇一簇糾正縫隙昨天燦爛

3.課外找一找,讀一讀巴金先生的原文。

備課參考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說《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等。

關於榕樹

常綠喬木,樹幹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鬚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幹。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關於“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互動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說《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等。

關於榕樹

常綠喬木,樹幹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鬚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幹。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關於“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互動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2

?草原》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絡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漢的民族感情。

?教學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裡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說說“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說說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裡,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裡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著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成語的含義。

培養學生讀書興趣。

教學重點: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小鳥和青蛙頭飾、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匯入:揭示課題,解題。

板書“坐井觀天”“觀”是什麼意思?“坐井觀天”連起來是什麼意思?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是誰坐井觀天嗎?青蛙都看到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畫出不認識的字。

2、說說讀懂了什麼。(課文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什麼事?)

檢查生字詞語:青蛙、井沿、邊際、相信

⑴比一比,再組詞。井()沿()抬()開()沒()拍()

⑵用“答”字擴詞。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範書寫重點字。

學生描紅,臨寫。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再讀課文,想一想小鳥和青蛙各在什麼地方?

它們因為什麼事情爭論起來?

五、課後思考:天到底大還是小?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呢?從那些話可以看出天很大?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猜字謎:水邊幾張口……(沿)二隻小耳朵……(際)

貼一貼: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我們知道了青蛙、小鳥分別在什麼地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去板貼。

青蛙坐在井裡,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它們爭論不休。它們在爭論些什麼呢?請小朋友仔細聽。

二、聽錄音,瞭解大意,啟發讀課文

1、學生看動畫。

2、指名回答:它們在爭論什麼?從它們的爭論中,你聽懂了什麼?

3、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找一找課文中,你從哪兒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各自的看法,用筆劃一劃。

三、彙報成果並講解

1、你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2、理解“大話”。

理解“那麼遠”。你能讀出青蛙不相信小鳥的語氣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無邊無際”有多大?

角色朗讀課文。指名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願意扮演小鳥的學生起立讀,其餘學生坐著讀青蛙的話;請一學生上臺表演,其餘學生當小鳥,分角色朗讀。

四、請你勸勸青蛙,學生表演。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4

一、情景匯入

1、出示詩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圖配樂朗讀。

3、師: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們知道他是為誰寫下的這首詩歌嗎?(母親) 是呀,母親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詩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學家卡里。紀伯倫就用這樣一句話來讚美母親,他說:“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4、引入課題:上節課,我們從一份免費的賬單裡找到了無聲、無私、無價的母愛,這節課, 我們來繼續找一找母愛。(板書:賬單 母愛)

二、 品味故事

1、 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由讀文。 認真默讀三個小故事,畫出能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或段落,並思考:你從這些詞語、句子、 段落中讀懂了關於母親或母愛的什麼?

2、 小組交流,組長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3、 全班交流,自由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三、 追憶往昔

1、 師:有時,凡老師在想啊,我要是一直處在小時候該多好啊!因為我在慢慢長大的同時, 母親卻在漸漸老去。

2、 播放配樂圖片,感染學生心靈。

3、 師:母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裡,藏在責罵裡,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 教師講述往事,引發學生共鳴。

5、過渡:看完我們的成長經歷,讀完老師寫的關於母親的兩件小事,你對母親和母愛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找一找母愛還藏在哪裡?

6、聯絡生活,練習說話:母愛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結

1、母愛藏在一張免費的賬單裡,無聲,無私,無價;母愛藏在一桌子的飯菜裡,香醇無比;母愛藏在一塊小手錶裡,提醒著我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母愛藏在一堆五彩繽紛的糖果裡,讓我嚐到了甜蜜的味道;母愛藏在一雙樸素的繡花鞋裡,讓我一輩子銘記在心;母愛還藏在

2、母愛,是用多少文字也表達不完的,那麼,就讓我們把滿懷的感動、感恩融進這首小詩裡吧。

4、 有感情地齊讀《今生今世》。

五、佈置作業

回家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幫母親做一件家務事。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準確把握課文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難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兼得”和“捨生取義”二詞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書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繼承孔子的仁政思想。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張。

2.題目賞析: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魚”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關鍵時刻應該如何作出正確選擇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在中國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家學派大師,史稱“亞聖”。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 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在內容上基本接近,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標準之一。這種思想道德在近、當代革命過程中激發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則經典語錄。(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讀課文。

2.結合譯文理解內容。

3.師生共同賞析課文,掌握關鍵詞語。

所:不譯。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強判斷的語氣詞,不譯。

亦:也。可:能。

得兼:應為“兼得”的倒裝,同時得到。

舍:捨棄。

者也:連用時,加強判斷語氣。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為“活著”。

義:可以理解為尚的思想、行為、道德(真理、信仰、正義等)。

三、品讀感悟。

1.全文共四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一個設喻,用“魚”和“熊掌”兩種事物來假設比喻,讓作者對二者做的一個取捨,結論是舍魚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引出“生”和“義”及對二者的取捨,作者最後得出結論:捨生取義。選擇了“義”,也就是選擇了真理,正義信仰,有益於大眾的思想和行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2.總結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語錄,以魚和熊掌設喻,說明捨生取義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欣賞幾則孟子經典語錄:

1.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2.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孟子·離婁上》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五、處理課後習題。

六、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孟子語錄

魚 熊掌 舍魚取熊掌

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 義 捨生取義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師的話和達·芬奇學畫態度轉變之間的聯絡,明白刻苦練功的道理。

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取消獨立識字的環節,把閱讀作為識字的重要途徑,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提早發展語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讀課文,識記字音。第二步,逐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刻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點,綜合訓練,識記字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識記生字字音。

1、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課文講了誰學畫雞蛋?為什麼要畫雞蛋?結果怎樣?

2、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題和課文內容聯絡起來。

(1)自由練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並記住字音。

(2)檢查朗讀和字音掌握情況。

先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識記字音,然後讓學生離開課文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讀全文。思考:《畫雞蛋》講的是誰學畫雞蛋的事?他是個什麼人?

讀後回答:《畫雞蛋》講的是達·芬奇學畫雞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畫家。

教師簡介達·芬奇:他是義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畫家。他一生都研究繪畫,他的畫有的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他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練習繪畫分不開的。有許多苦練繪畫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畫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學習第1自然段。

在教師介紹的基礎上讀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著名”要讀重音,以突出達·芬奇是個什麼樣的畫家。

三、默讀2、3自然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蛋時態度怎樣?聽了老師的話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他的態度變了?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1自然段。

達·芬奇是什麼時候的人?哪個國家的人?是幹什麼的?

二、講讀2—4自然段。瞭解達·芬奇學畫雞蛋的表現和結果,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導言:達·芬奇成為著名的畫家,是他刻苦練習繪畫的結果。我們繼續學課文,從他學畫雞蛋的故事中瞭解他是怎樣按照老師的要求苦練繪畫本領的。

1、讀第2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時,態度怎樣?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

讀後討論回答:

(1)老師是怎樣讓他畫雞蛋的?(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

(2)達·芬奇的態度怎樣?(不耐煩)

(3)他為什麼不耐煩呢?

先引導學生聯絡老師讓他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回答。瞭解因為畫得多了他不耐煩了。

再引導學生聯絡達·芬奇的話想。“天天”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時間長了。“太簡單”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容易,用不著這麼練。所以就不耐煩了。

然後指導學生朗讀,讀時強調“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天天”、“太簡單”等詞語,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達·芬奇的態度對嗎?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看圖上老師的表情,體會老師說話時嚴肅的語氣,用嚴肅的語氣讀老師的話,再理解老師說的4句話。

第1句話告訴了達·芬奇什麼?(達·芬奇以為畫雞蛋容易,是錯的。“容易”在這裡是說畫雞蛋簡單,很好畫的意思)

第2、3句話,老師告訴達·芬奇畫雞蛋很不容易。為什麼說不容易呢?(“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是第1個原因。意思是說雞蛋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一千個雞蛋中每個跟每個都有差別。“每個雞蛋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是第2個原因。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雞蛋,自己去發現不同,從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話,老師讓達·芬奇反覆畫雞蛋的目的是什麼?(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訓練眼力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觀察事物準確,畫得像。“眼力”指觀察能力。“觀察準確”是說看的一點不差)訓練繪畫技巧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畫得熟練。這樣就會畫得快)

再讀老師說的4句話。體會老師是怎樣嚴肅地給達·芬奇講道理的。

2、讀第3段,思考: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懂得了畫雞蛋的重要性,畫雞蛋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1)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畫雞蛋的?畫出一個詞語。(用心畫)

(2)從哪兒看出他是用心畫雞蛋的?從“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可以看出達·芬奇耐心反覆練習畫雞蛋,非常用心。

(3)指導朗讀,帶點的詞語要重讀,突出達·芬奇是怎樣畫雞蛋的。

3、讀第4段,思考:達·芬奇用心畫雞蛋結果怎樣?

(1)“無論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是什麼意思?(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沒有畫得不快不像的)讀一讀,讀出讚美的語氣。

(2)達·芬奇為什麼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呢?他反覆練習畫雞蛋,掌握了繪畫技巧,畫得熟練了,所以就快;通過訓練眼力,他看得準確了,所以畫得就像)

4、達·芬奇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你向達·芬奇學習什麼?要想畫出好畫,寫出好字,學會唱歌,寫好作文,應該怎麼辦?(學習達·芬奇苦練繪畫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領就要從小刻苦練習)

三、綜合練習,識記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應該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練習說一說。

2、教師指導分析字形。

(1)哪幾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樣記?

始:把“抬”字的“扌”換成“女”。

練:左邊是“糹”,注意右邊的第3筆不要寫成“東”。

技:與“枝”形近,左邊的部首不同。

準:和“誰”形近,右邊的部首不同。

確:左邊是“石”,右邊是新學的“角”字。

(2)上下結構的字有哪幾個?怎樣記?

角:上邊是?,下邊是“用”。

易:上邊是“日”不是“目”,下邊是“勿”。

(3)半包圍結構的字有“度”,怎樣記住它呢?

度:外面是“廣”,裡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邊是“又”。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頭。

4、完成課後第2題。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學會書寫“卑、亢”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小約翰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學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運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己學習生字。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瞭解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哪些地方讓你產生了疑問?用“?”在文中標出。

4、把《成長》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也談談聽後的感受,與家長進行交流。

教學設計

一、聯絡舊知,匯入新課

?女孩兒烏塔》讓我們瞭解和外國孩子豐富的成長經歷,我們今天學習的《成長》,再一次讓我們瞭解國外家長與我們不同的教育理念,國外兒童不同於我們的成長故事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成長》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故事?

2、讀過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想法嗎?

三、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1、默讀課文,就自己的感受寫批註,提出自己的問題。

2、集體交流

梳理學生所提問題,提出本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同學們的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成長”提出的。

(出示“因為這樣更利於它的成長”)

“這樣”的成長是指怎樣的成長呢?

為什麼說“因為這樣更利於它的成長”?

3、抓住重點段落深入體會

體會1——6自然段

(1)“自言自語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裡只允許裝兩塊錢。”(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兩根香腸,但他又從來不買兩根。)

(2)當“我”表示要多給他一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如果你是他,此時你會怎樣做呢?

(3)從小男孩的態度,你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的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

(4)齊讀第六自然段,我們和作者一樣,會產生很多疑問,你當時會想些什麼呢?

語言訓練:聽了他的話,我琢磨: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也許————,還也許————。

(5)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小男孩面對自己愛吃的香腸,卻又不捨得買呢?

體會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麼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個大雪天,約翰的媽媽開著汽車陪他給每家每戶送報紙,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報酬。但他仍然花兩塊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

(2)此時,你心中又有怎樣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麼呢?

①約翰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冒著大雪堅持送報紙。

②約翰家不是沒有錢,是他自己這樣做的,他這樣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約翰的媽媽其實很愛約翰,在大雪天陪他送報,還用這種方式鼓勵他做事要堅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對小約翰或他的媽媽說些什麼呢?

四、超越文字、昇華情感

1、文中最後寫到“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其實約翰的父母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培養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長過程中懂得節儉、自律、做事有責任心。因為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

2、同學們老師相信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也有和約翰一樣的經歷,請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大家說一說吧!

五、延伸主題、總結全文

是啊,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會有很多難以忘懷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從別人的成長經歷中,吸取有益於自己成長的東西。

同學們,你們喜歡約翰嗎?就讓我記住他吧!問中有幾處是對約翰外貌描寫的句子。

(1)請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2)請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採集本上。

同學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可是的成長還在繼續。因為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可以在成長中獲得快樂、在成長中懂得道理!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8

一、看圖激趣,匯入課題

1、看圖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副圖畫。小朋友們趕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課件出示圖片“池塘”圖片

問:你看到什麼了?

2、揭題“小池”

(1)讀題,注意讀好“池”是翹舌音

(2)隨機識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個“池”字?

3、課題拓展:你喜歡這個小池嗎?為什麼?

4、引導再次讀題:那咱們就用喜歡的語氣來讀讀課題

二、欣賞圖畫,引學古詩(1、2兩行)

1、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小池的水可能是從哪裡來的?

學生猜想完畢後,課件展示“細小的泉水從泉眼裡流出來”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師告訴你,這個池塘的水是從這個泉眼裡(課件指著泉眼)流出來的。練讀“泉眼”

2、請仔細觀察觀察,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

(1)同桌討論

(2)個別彙報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細細聽聽,有聲音嗎?(引出無聲)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樣子?(引出惜細流)

3、教學生字“惜”

(1)指名讀

(2)誰能給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圖,讀讀詩,是誰捨不得誰呀?

4、引導朗讀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語氣讀讀嗎?

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過渡:讀得那麼好,你瞧,太陽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陽光表揚你們了。(課件展示柔和的陽光)

5、出示“晴柔”引導讀準“柔”字

6、課件展示“樹陰”

(1)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學習生字“陰”

(2)樹陰在哪兒呢?對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學習生字“照”(注意翹舌音),你在哪裡見到過這個字?

7、出示第二行古詩

(1)個別讀

(2)學習生字“愛”

①個別讀

②你能用它來說一句話嗎?

③在這裡,是誰喜歡晴天裡柔和的陽光?

(3)那你就帶上高興的心情,喜歡的語氣讀讀吧!

三、出示古詩,繪圖體會(3、4兩行)

1、出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1)自由讀讀這兩句古詩(讀正確)

(2)指句讀

(3)電腦老師範讀,請小朋友們在頭腦中想象畫圖

(4)指名反饋

2、組織學生看詩畫圖(可以獨立完成,也可找幾個小夥伴合作完成)

3、組織評畫,在評議中隨機教學生字“露”“立”

“露”:(1)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2)你能給它找朋友嗎?

(3)借圖體會意思“長出來了、冒出來了”

“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

(2)指名錶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

(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

範寫描紅自由練習

四、情感誦讀,內化意境

1、引導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賞讀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集體評議)

(3)教師範讀(牽引示範)

(4)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

(5)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

(6)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2、組織背誦

五、總結延伸,昇華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嫩嫩的荷葉,可愛的小蜻蜓,還會有什麼?

2、換位體驗,說話訓練

你就是隻可愛的小晴蜓,你就是條活潑的小魚兒,你就是這嫩嫩的荷葉……看到這美麗的景色,會說些什麼?

3、多可愛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難怪大詩人楊萬里看到後會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古詩

引讀“楊萬里”

4、讓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來感謝一下楊叔叔齊讀古詩

板書設計:

小池(楊萬里)

泉眼

樹陰

小荷

蜻蜓

?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冊裡的一首古詩。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麼情趣盎然的畫面,詩人對自然景物的這份熱愛之心,以及古詩用詞的精妙(尤其是“惜、愛、露、立”),都是比較難體會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古詩的意境,詩人的情願?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設計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新理念:

1、聽、說、讀、寫融為一體

語文教學,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聽說讀寫”。同時,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真實反映和體現,這四者缺一不可,互為補充。引導學生聽電腦老師誦讀,教師示範朗讀古詩,讓他們感受古詩的韻味;組織學生討論這泉水可能會從哪裡來?這個池塘裡還會有什麼?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麼?……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大膽地猜,大膽地說,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把古詩的意境體會的有滋有味,把詩人的情懷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引領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誦讀古詩,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最後帶領學生把“立”字寫得端端正正,像立正一樣有精神。不知不覺中,就把“聽說讀寫”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2、教師、學生、編者、作者融為一體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文字的對話,是一場無聲無形的對話。閱讀教

學則是教師、學生、編者、作者間的對話,在這,我們稱之為“四方對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樹立“閱讀合群”“閱讀交友”的理念,俗話說“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在設計中,教師逐步引領學生品詞琢句,體會作者的情,編者的意,與詩中的及詩外的景物為伴,用心交流。

3、古詩的體會、生字的教學融為一體

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理解生字。課堂中,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生字教學的處理。如“惜”字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圖引出“惜”,再組織學生讀準字音、找朋友學會“惜”,最後再引導學生看圖讀詩,體會“惜”。又如“立”字的教學,首先引導結合圖畫換詞體會,再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做做動作,最後引導學生規範地書寫“立”字,寫得像你們剛才站得一樣有精神。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會體會的更精,語感會更強。

4、圖畫閱讀、文字閱讀融為一體

中國閱讀教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曾說:我們已經走進了“讀圖時代”,畫面閱讀正與文字閱讀互競雄長,它們共同開闢出一條“全腦閱讀”的新路。我們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夠從文字中讀出圖畫來,從圖畫中看出文字來。本著追求這一理念,於是,我在這節課中做了大膽的嘗試。由欣賞圖畫,逐步引入學習古詩(1、2兩行),再由賞讀古詩(3、4兩行),引導學生頭腦畫圖、手工畫圖,體會重點詞(露、立)的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rmln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