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三年級國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共8篇 國學課三年總結:傳承經典,啟迪心靈

三年級國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共8篇 國學課三年總結:傳承經典,啟迪心靈

三年級國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共,是對過去學年度三年級國學課程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通過這樣的總結,可以發現工作中的優點和不足,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年級國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共8篇 國學課三年總結:傳承經典,啟迪心靈

第1篇

彈指一揮之間,一個學期已經結束,回首本學期,我校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教學工作。在此,把這學期的工作稍作總結,也為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由於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鑽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幹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

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年級國學課教學工作總結共8篇 國學課三年總結:傳承經典,啟迪心靈 第2張

第2篇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第3篇

國學經典蘊藏著我國中華五千年曆史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國學教育是中國人在向國際化邁進時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棄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動力。我校開展“與聖賢同行,與經典為伍”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一方面豐厚孩子們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年級選擇《笠翁對韻》作為教材,通篇用韻、琅琅上口、行文流暢、內容豐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誦讀的技巧,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好平仄和詩的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讀,把詩詞的韻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激發出來。除了每週的一節國學課外,每天堅持課前2分鐘組織學生誦讀,並做到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並開展競賽,激發熱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來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引導學生建立一本經典誦讀集錦的小冊子,抄寫自己新學的古詩文,隨時進行誦讀,便於記憶。採取如抽背、師生背、接龍、詩配畫、畫配詩、詩文串聯等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達到熟讀成誦,增大積累量。

國學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的,要取其精華舍之糟粕。教學的目標就是要“突出修身立志教育”,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用什麼樣的思想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從小就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鑽研國學內容,收集相關的知識,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法,將要講的內容深入淺出的傳授與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們非常願意接受。

要把對國學的理解貫穿於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去,規範學生言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既注重國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又注重把學生在國學上的理解、感悟加以強化,引導、激發學生以此為目標,努力踐行,使之向聖人、賢才看齊,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走路輕聲慢不靠右行、刻苦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學生等等。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除了開展了每年一度的國學誦讀小標兵評選活動外,還開展了“國學書法比賽”,並結合各種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如:“教師節”“國慶節”“九九重陽節”向學生進行愛國、尊師、敬老的教育。國學的浸潤,讓孩子們的言談舉止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清晨,當教師來到校園,迎面過來的同學都會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師敬禮、問好,課間打逗現象明顯減少,國學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講文明知禮儀的習慣。

我相信只要對國學教育持之以恆,不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利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一黃金時期,用國學的經典教導天性善良的兒童,即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同時,為更好做好這項工作,今後工作也有一些設想。

與體育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將國學內容經改編成為體育遊戲;也可以與音樂校本有機結合,既有特色,又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在學中玩,玩中學。

通過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校聽教師經典教育課,讓家長認識到孩子讀經誦典可以瞭解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有道德、有知識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利用寒暑假在師生中開展國學知識的學習,倡導廣大中國小生收看《百家講壇》等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視節目和相關書籍,在全校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寫一篇國學學習筆記”——包括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感悟的道理,通過網路、書籍和廣播電視等形式學習“會講一個美德故事”,“學習一個美德人物”,做到深入瞭解,並將在講故事大賽中進行評比展示,“做一件美德實踐活動”——組織“扶殘助困”小分隊開展定點扶助,開展向社會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豐富假期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身內涵和修養。

第4篇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裡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裡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

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第5篇

本學期我們三年級成立了國學經典誦讀社團,認真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是不僅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的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學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讀國學經典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蘊。我們轉變觀念,讓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體的如下工作:

年級組成立了國學誦讀活動工作小組,並制定相應的措施:保證每一個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引領學生開展誦讀活動;保證每一個班有專用的國學誦讀時間;保證保證每一個學生有誦讀讀本;保證每學期開展一至二次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

為了讓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脈,我們把經典文化作為年級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通過社團進行文化浸潤。在社團中,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心理教育,通過德育課程、班級個性化評價等途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本學期,我們將國學經典誦讀引進課堂形成社團,引入學生學習生活每週星期四下午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誦讀課,結合《誦讀》讀本開展活動。

國學誦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語文教學同步,與學生生活聯絡。長沙縣金鷹國小——讓每個孩子從這裡走向成功

語文學科主要通過課前三分鐘的經典誦讀、課堂教學的適時連結、課外閱讀的有效拓展,營建孩子們與經典對話的環境,隨時隨處感受經典的魅力。同時,還把經典誦讀與每週的社團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社團活動來激勵孩子們積累祖國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們的文化素養。而在經典誦讀及社團的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著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程參與,在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素質,發展能力。開展古詩文誦讀,根據不同年級每學期規定一定量的背誦篇目,要讓學生輕鬆地背,愉快地記,提高學習經典的質量。

教然後之不足,我們在學習與實踐中,面臨一些問題:

一、教師的國學功底不夠深厚,亟需提高。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有必要的教學任務,有限的時間制約了教師的閱讀量,影響了教師的閱讀水平。

二、關注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既然國學經典誦讀已經作為課程,那麼相應的教學研究、教學探討就應該伴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加強國學經典誦讀的指導,方法的提煉,經驗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開展活動。

總之 ,任重而道遠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6篇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裡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裡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國學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

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相傳是宋朝末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的,流傳中後人又不斷增補。《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的一種,它內容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經》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據《三字經》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以《三字經》內容為依據豐富學生的詞語。比如,在教學“稻樑黍,麥菽稷。此五穀,人所食”時在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理解句子後,我給學生講關於糧食的故事,學習四首有關珍惜糧食的古詩警句,讓學生明白珍惜糧食的道理。講授“香九齡,能溫習--------融七歲,能讓梨”這一內容時引入故事“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學生自己查資料學習典故,學習興趣濃厚,理解經文也容易多了。 校本課程國學經典的教育為學生開創了五彩的誦讀天地,孩子們走進中華古典詩文,走進了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在教學《三字經》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進行朗讀訓練,每節都採用多種方式去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標,學生在讀中感受到詩句節奏美,韻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靈深處。

事實證明,經典誦讀把學生帶入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詩文誦讀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遠。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席---”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朗誦讀經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是我們傳承國學文化的方向,這必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

第7篇

國學復興的話題,近年來一直為大眾所熱衷討論。在資訊時代迅猛發展的今日,如何繼承年代距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國學經典?這個問題不斷地提醒人們尋找新辦法沿學國學珍品。

學校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自然而然地肩負起傳承經典的重任,為更好地使學生全面並有針對性地學習國學,我校引進了育靈童出版社的一系列國學教材。這學期,我所執教的四年級的國學教材,內容以《笠翁對韻》,按文義分為18課,每課配圖與釋義。

在國學研討課中,我按原定程序講解第三課《四支》。這課是與文人雅興有關的內容,學生在此前兩課中接觸了中國早期的歷史。接觸了《笠翁對韻》的對仗和押韻的特點,我主要運用了“聽一聽、讀一讀、悟一悟、唱一唱”的方法。

四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尚淺,國學這類深奧讀物距離他們非常遙遠。我先讓孩子們聽一聽課文錄音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聽完朗讀後,我將文中易讀錯的字挑出來範讀給學生聽,減少他們對難字的疏遠感。

聽完朗讀後,便是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點——讀一讀。為讓學生更易於學習課文,我按意群將本課分為四個部分,並將“讀一讀”的方法細化入每一部分的學習中。讀的第一步,先請學生藉助拼音自讀一遍,注意難字的讀音。然後,請一位學生帶領大家朗讀第一部分,並對其他學生說明:“這位同學讀對了,請大家跟著他讀一讀,讀錯了,請大家幫他糾正。”帶讀環節結束後,請全班齊讀一遍。考慮到四年級學生靈活、易調動的特點,我接下來採取了多種朗讀方式,男女分讀、小組競賽讀、師生接龍讀等等,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充滿興致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的孩子喜歡形象思維,在理解深奧的課文內容上有很大難度,即便教師向學生解釋了文義,也難以讓他們理解。為此,我通過播放課文的動畫短片,使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畫中感知課文內容,知道歷史是不斷變化的,藉此實現讓學生“悟一悟”。同時,也能使課堂內容更豐富有趣。

在聽、讀、悟完成後,我還增加了一個“唱”的環節。利用網上豐富的《三字經》兒歌資源,讓學生跟唱兒歌。“唱一唱”,既讓課堂氣氛更活躍,也讓學生在相對熟悉課文後,能夠用歌聲去進一步親近課文。實際上,學生在這個環節中,也明顯更感興趣,更有歌唱的動力。

課時間緊湊,半個小時內,我將“聽一聽”、“讀一讀”、“悟一悟”、“唱一唱”貫穿在一起,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感知課文內容,爭取拉近學生與國學教材的距離,使學生親近國學,愛學國學。課堂上,我基本完成了我的教學設想,也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個別環節的時間把握上,我還控制得不夠精確。教學語言的藝術化運用也還需繼續提煉。我相信,只要教師不斷努力,從適宜學生學習的角度去嘗試更多國學教學的方法,我們定能將國學精粹傳承給下一代。

第8篇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學為學生髮展奠基、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尋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蘊。這一學期,我們學校根據上饒縣教育局的檔案精神,把國學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積極地開展,現小結如下:

1、成立國學教研小組,確定好教研組長、組員,使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能有序地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安排文化素養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作為任課教師,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豐富的活動調動了老師教學經典、學生學習經典的熱情。

1、學期初學校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使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十月份,學校成功開展了金秋師生經典誦讀會,全鎮師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同時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學校開展了全鎮教師國學講壇活動,各位國學教師踴躍參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經評比,選送了葛江紅老師作為縣國學講壇老師獲選人。

4、十二月份,學校進行國學優秀教案的評比活動,並選送王水金老師參加國學優質課比賽。

儘管學校國學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師參與國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使國學工作向著“傳播國學知識,構建書香校園”的目標努力奮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2q0n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