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理想國》讀後感7篇 鮮活而深刻:《理想國》讀後感

《理想國》讀後感7篇 鮮活而深刻:《理想國》讀後感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作的一部哲學著作,是柏拉圖哲學中的重要著作之一。本書主要探討了正義、真理和道德等問題,對於人類的理想社會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和建議。對於讀者來說,閱讀《理想國》不僅可以拓寬視野,也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啟示。

《理想國》讀後感7篇 鮮活而深刻:《理想國》讀後感

第1篇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志向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具體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寶。這個學期,我專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志向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速、機靈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辯,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國”的藍圖,向世人呈現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圖心目中的志向國實質應當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駕馭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駕馭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闊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駕馭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需是有護衛國家的才智和實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切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英勇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平安,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聽從統治者的全部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志向藍圖,滿懷著嚮往,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憧憬。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裡,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當不惜限制全部藝人,阻擋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裡,還是建築或任何藝術作品裡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願聽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醜,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於人才培育、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當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長期恆久的被壓制的。

?志向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於永恆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改變。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別出心裁的一種相識論,囊括理念論和相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並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建立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後世哲學影響尤甚。《志向國》幾乎是一部“哲學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美麗,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學問的人才能將詳細事物與理念事物精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相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緣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相互聯絡的處於發展改變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相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識會受立場、學問、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善、對於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並敏銳感受著的,對於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育一些哲學思維,肯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索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看法,同時也能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穫良多。

《理想國》讀後感7篇 鮮活而深刻:《理想國》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箇中的道理。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

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

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第3篇

說是讀後感並不準確,因為許多文字是讀的當下記錄而來,現在來整理成文而已。與這本書的邂逅說來可笑,開始只是為了追求“高大上”,打著“讀書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天專門到了市圖書館,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書名吸引人,書作者是鼻祖級人物。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人民三個階級組成。柏拉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該書的核心思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裡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做“靠譜”的實行家,做行動上的巨人。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找到自己堅強的核心——正義與美德,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讀《理想國》無疑打破了我對哲學家淺薄的認識——以為只會立書著作,玩文字遊戲;以為其文字讀來定是詰屈聱牙;以為研究哲學只是極小部分人熱衷的事業。令人訝異的是,本以為哲學,何況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輝煌鉅著一定玄之又玄,艱深難讀,或許使普通讀者有如墜雲端不知所蹤之感,更甚者頭昏腦脹,挫敗感頓生,不可卒讀。事實不盡然。我所拜讀的是郭斌等人的譯本,據說是青年讀者較為喜愛的版本,不僅譯出了原書的內容,而且譯出了原書的神韻,加之原著採用一問一答的辯論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節奏緊湊,引人入勝。柏拉圖的辯論被稱為詭辯,曾言“你不可能在辯論中戰勝我”。柏拉圖與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往返論證,將欲立人,先求立己,後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論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以身殉。柏拉圖目擊心傷,終其魂夢以之,不能忘懷。柏拉圖以繼承蘇格拉底大業自任,共著對話二十五篇。該書讀起來,文字溫暖,情感飽滿,並且令人感動。我想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給世人帶來的感動和信念。

柏拉圖第一卷開卷不久即開始討論究竟正義是什麼。他與形形色色的人展開辯論,正義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他認為個人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在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這大概就是柏拉圖要表達的正義。但我想當時正義的定義已不能完全適用於當今社會,而哲學正是一門充滿哲辯的一門科學,同樣與時俱進。

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社會話題,然而究竟什麼是正義?正因為南京地鐵有那個正義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為這個社會充滿正義,酒店女生最終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辯論,是你所持有的觀點是否正確。智者統治國家,武士保衛國家,平民負責生產。僅此而已。《理想國》一書,震古爍今,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書中不僅討論到正義,還討論到優生優學問題、節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

讀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於細讀,慎思明辨之後,卻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起義,遊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了。附該書末卷末段文字:願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諸事順遂。

讀書是價效比最高的投資了。好讀書,讀好書。這本書,我想推薦給您。

第4篇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1個人美好的心靈。本欄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讀後感範文和參考,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讀後感範文,對於提升自己的鑑賞和閱讀水平有所提高。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3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4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媽媽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1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1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1個目標,1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第5篇

?志向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經常在字裡行間靜靜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裡,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簡單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終歸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漸漸的前行,那樣收穫的或許才更多。

在《志向國》裡蘇格拉底剛起先探討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裡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或許這是浮躁或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機率也很小。但我卻信任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劇烈的嚮往與憧憬!可他認為肯定的正義在神那裡,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將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終說讓我們恆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才智。我很喜愛,或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愛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受。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巨集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才智儘管沒有特地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志向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爍著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志向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閱歷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賜予友人,把惡賜予敵人、幫助摯友,損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詳細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學問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潔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詳細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志向國》的正義論與洞窟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志向國》裡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綻開、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或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或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裡,在我們從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或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許多人或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溢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裡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鬥爭期間日本人特地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也許瞭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巨集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擋我們去觀賞他的巨集大。

第6篇

?理想國》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的代表作,在這本流傳千古的名 著中,柏拉圖通過自己嚴密的邏輯思考和精彩的論證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或許在 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書中涉及政治、教育、哲學、道德等多 方面的內容,在西方哲學史上佔有極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但同時 18 世紀法國 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談到《理想國》的時候也說:“這本書根本就不是一部 政治著作,而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討論教育問題的最偉大作品。”因此,作為一名 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在閱讀這本震古爍今的偉大作品時,我的關注點更多的就集 中在了書中表現出的教育思想上。

在書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以討論“正義”與“不正義”為起點展 開了自己構建理想國家的巨集大藍圖,在柏拉圖的筆下,個人的“正義”就是“有 自己的東西幹自己的事情”,而一個國家的正義就是“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 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以此使城邦及城邦中的個人成為節制、勇敢和智慧 的“善”的存在。要想實現構建這樣一個理想國家的目的,柏拉圖認為這個國家 就必須由一個哲學家來治理,因為他們是“那些眼睛盯著真理的人”,“是能把 握永恆不變事物的人”,把國家交付於這樣的人手中,才能維持這個理想國度最 本真的善的品質。

然而這個萬能的近乎神聖的“哲學王”究竟從何而來呢?雖然柏拉圖承認 這個理想城邦和這種哲學家式的統治者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依然儘自己所 能的把塑造這種理想城邦和哲學王的最大可能展現給了讀者,一方面他求諸“神 跡”——在書中讓蘇格拉底把自己從民眾中超脫出來的現實解釋為神的幫助;另 一方面則很現實的把解決難題的途徑指向了教育——在書中他對整個國家的教 育體系和培養哲學王的教育方法都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並且提出了“哲學教育” 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

(一)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對學前教育的詳細規劃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圖教育思想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理想國》第二卷中涉及到對“護衛者”這一群體的培養時,柏拉圖指出“凡事開頭最重要。 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麼形式,就 能塑成什麼形式。”為此他特別建議以做遊戲、聽故事和音樂薰陶等多種形式來 教育兒童,以達到培養兒童正義、勇敢、節制等美好品質,實現個人和諧全面發 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柏拉圖著重強調的是對教育內容的選擇,他指出,帶 領兒童做的遊戲必須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給兒童聽的故事、音樂都必須是經過嚴 格審定的,符合社會道德評判標準的最優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寫虛偽、醜惡、 妒忌等的故事必須被剔除,這樣才能使兒童的心靈得到陶冶,把真、善、美的種 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終身。

等兒童過了 6 歲,教育的主要內容就變成了音樂和體育,並輔以詩歌和各 種高階的文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一個人達到內外的調和一致,因為“我注 意到那些專稿體育鍛煉的人往往變得過度粗暴,那些專搞音樂文藝的人又不免過 度軟弱。”柏拉圖認為音樂是服務於人的愛智部分,而體育則是服務於人的激情 部分,把這兩種教育恰當的結合起來,不僅能使人的心靈和身體實現調和,更能 使一個人的愛智部分和激情部分配合得當,讓個體本身呈現出一種和諧、完善的 狀態。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柏拉圖指出文藝教育是兒童階段最重要的內容,“一 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裡牢牢生了根, 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因此在初等教育階 段,柏拉圖在理想的城邦裡為兒童設定了專門的文法學校、琴絃學校和體操學校, 用以培養兒童靈魂中的低階部分,形成節制的美德,教會兒童辨別美,喜愛美, 並最終認識世上最美的東西——智慧。

第7篇

在《理想國》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卷,即關於節制貧富善德。《理想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以對話的形式闡述觀點,提問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將一個真善美的國家展現出來。在第四卷中,對話主體是阿得曼託斯和蘇格拉底,通過智者間的交流,我看到了文章中蘊含的能量:

“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因為,我們認為在一個這樣的城邦裡最有可能找到正義,而在一個建立得最糟的城邦裡最有可能找到不正義。”唯有正義,可以讓每個人的需要最真實地體現出來,才能構建最穩定的社會秩序,正義永遠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類社會來,人們一直追求和渴望締造的美好社會標準。以正義之尺,量你我心聲。

二、作者關於“貧富”的看法是:富則奢侈、懶散和要求變革,貧則粗野、低劣,也要求變革。

其指出解決貧富差距給國家造成問題的方法是:全體公民無例外地,每個人天賦適合做什麼,就應派給他什麼任務,以便大家各就各業,一個人就是一個人而不是多個人,於是整個城邦成為統一的一個而不是分裂的多個。即社會各角色之間應當做到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不讓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社會紛擾。貧富差距向來是一個社會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難消滅,難弱化,現階段的中國亦飽受其擾,故借理想國之言,望社會貧富差距減小,以期一個公正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穩定發展。

三、在本章節中,作者關於教育培養的觀點值得一提。

原文中提到:只要當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說的所謂大事就行了。其中這裡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養。作者認為原因在於“如果人們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為事理通達的人,那麼他們就很容易明白,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有我此刻沒有談及的別的一些事情”,他認為教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養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再接受良好的教育,產生出比前代更好的體質,這除了有利於別的目的外,也有利於人的進步”以及“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卻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結合我們這一門課的內容,我的感想是:柏拉圖在書中借對話方式所描繪的公正的理想國,是人類社會最早的烏托邦式的國家。即使是這樣,他也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大的方面來說,由古至今,教育始終是一國之本,一國之領導人應當重視教育,建設好教育事業,才能為國家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實現一國強盛之可能。從小的方面來看,良好的教育能完善一個人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一方面可以傳播生活所需的知識,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並融入個體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中,不可分割,成為個體的一部分,明白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從而實現人的進步,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所謂理想,往往承載著人們對最美好事物的嚮往。《理想國》以直白的語言告訴了我們正義與公平、美德與智慧在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中的重要力量。雖然已經過千年的沉澱,這本書仍在用它最具感染力的言語訴說著一個美好國家的樣貌和形態。無論在千年以前,亦或是今時今日,我們每個公民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著,奮鬥著,朝向心中的理想國進發。而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來說,也應當停一停快速向前的腳步,聽一聽所有人的心聲,公平之稱是否依舊平衡,是否依舊在丈量著我們前進的每一步,我們的國家是否充滿正義之聲,是否被美德圍繞,為禮儀之邦?我想,理想國的力量永遠在指引著我們朝向更美好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5d56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