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8篇 "探尋心靈之路:從我的心理健康經歷中得到的啟示"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8篇 "探尋心靈之路:從我的心理健康經歷中得到的啟示"

心理健康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在此,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8篇

第1篇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心理學產生了好奇,我覺得它很古老,很神祕,很有趣,就像那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古代文明,只能去追尋,卻再也不能身臨其境!下面,就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上了心理課後,結合在其他渠道瞭解到的資訊,得出的心得體會!讓我和大家一起去觸控心理學,很零碎,但有意義,大家一起來閱讀吧!首先,讓我分析一下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現狀。大學生本應該是社會上文化層次水平較高、思維最為活躍、最有朝氣的群體之一。應該渴求知識、積極向上、胸懷博大,時刻關注國內外的風雲變幻,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國的興旺發達和民族的繁榮復興融合在一起。但是,由於社會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使得正處於青春期、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佔退學總人數的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佔30%。諸多的資料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不能集中精神進行學習,害怕困難。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由於沉迷於網路遊戲或上網聊天,學習成績不佳,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對考試感到焦慮。

2、自我評價失調。許多大學生都是中學時的學習尖子,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而進入大學後,這種優勢不再,這使得他們的優越感受到重創。這時一旦學習成績稍有波動,就會降低自信心,甚至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際關係適應不良。由於存在交際困難,同面對面的交流相比較,一些大學生更願意在網路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迷戀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世界脫離。長此下去,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4、就業心理困惑。這在即將畢業的學生當中尤為普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一日三變。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眾。

大學生應該是社會的棟樑之才,同學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未來!因而,我們不能不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認為:

1、大學生應當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自己究竟想成為怎樣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然後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麼做。有了這樣的思考與選擇,相信他們就會去好好努力。

2、大學生應當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後坦然的接受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與他人有差距而已。為了縮小這個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與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等到收穫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學生不應當只埋頭於書海,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生應當擁有開闊的心胸與視野,多結交朋友,這對於大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幫助。

4、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學裡應當積累一定的就業知識,這有助於看清就業形勢。同時大學生應當對自我的能力進行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其實,剛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一般沒有什麼經驗,你要想想,用人單位憑什麼給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剛開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實力去證明,你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應得的待遇。

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所感與所思。正如身體健康並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一樣,心理健康也不僅僅是指沒有心理問題或沒有心理病。情感健康指的是我們洞察外部世界,並對其挑戰做出迴應,做出合理人生策略的能力。一個心智健康的人不會隨意誇大也不會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7、能體驗到某種內在的寧靜與滿足感,讓自己覺得此生沒有虛度。

a:安全型。表現為感覺與別人接受相對容易,依賴他們以及讓他們依賴自己都感覺自在。而不會常擔心遭人遺棄或別人與自己太接近。

b:迴避型。表現為與別人接近會讓自己感覺不自在;完全相信別人是很困難的,如果別人靠得太近就會緊張。如果愛侶過於親暱,會不自在。

c:焦慮矛盾型。表現為常擔心伴侶家人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或者不想和自己在一起了。

1。太多的慾望。你可能會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或者有太多人在不同的方面要求你而感到不知所措。

2。任何形式的失落都會使你感到抑鬱。你可能是因為最近失去了一位深愛的人,或者是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十分苦惱,還可能包括失去希望和失去自己的形象,以及一些重要的東西失去之後。

3。過多的變故如果在很短的時期內出現,就會導致壓力,最終變為沮喪抑鬱。

是的,說這些,好像漫無邊際,也許吧,這也正合心理學一樣,沒有邊際,你不可能完全讀懂,只能慢慢去了解,去接觸!以後,大家多讀點心理方面的材料吧!親身感受,才會深刻!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8篇

第2篇

我認為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群眾;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透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忙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帶給心理援助的過程。透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必須瞭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參與到了群眾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群眾的力量…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悅。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

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構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帶給展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齊共同努力,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帶給心理方面的服務。個性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裡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忙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絡,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第3篇

7月16日至7月18日,我有幸聆聽了張正中、丁光木、曹偉勇教授講的關於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張、丁、曹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佈的《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國小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學生心理問題形成於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國小生厭學的成因很複雜,後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說謊孩子說謊是由於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國小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國小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著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國小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著好奇、愛慕,又有著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溫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鉅、複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第4篇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幾個問題:

不管什麼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曾擔任過五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學生全部來自城鄉結合帶和農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不強。為了加強組織紀律性,我在教《我的戰友邱少雲》時,啟發學生聯絡自己平時在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實際情況談體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紀的重要。從那以後許多學生都能自覺遵守紀律,並能大膽地制止違紀的行為。

心理學家羅傑斯告訴我們:“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而良好的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基礎和前提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放下架子,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你,教師才有資格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誘導者。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功夫,而應著重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並加以輔導。

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生發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儘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趣味性活動之中,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項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學生通過這些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複雜的社會中,我認為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講座,對於我們這些還很年輕的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國小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就是說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為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物件“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後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

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第5篇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於心理不健康而發生的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將迫在眉睫。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經過半學期的心理課學習,我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無論是與親人還是朋友交往,我們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用一個寬容的心去待人,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使我的身邊少許多爭吵,多許多的愛與溫暖。

意外被選為了小組長,本以為課程會很無趣,但是胡老師上課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們怎麼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樣處理自己與自己,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關係。在課間用音樂來放鬆我們的心情。上這樣的心理課,不僅增長知識,還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師講過自己或是從媒體上見過的案例,讓我感同深受。使得我不得不說真的很喜歡上胡老師的課。

上心理課,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說出來。忍一尺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論與多少人同處,總要存心公正,一視同仁,不可特別與一兩個人親近,卻與其他的人疏遠。尤其不可袒護自己所愛的人,一有這種情形,勢必引起別人的嫉妒,許多糾紛就因此發生了。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生,上司對屬員,兄弟,姊妹,同學,同事,彼此中間都必須謹防這種情形。

通過上心理課,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及時溝通,與父母之間要敞開心扉,不要製造矛盾。平時父母管我,我心裡感覺很厭煩,現在我什麼事都為父母朋友和家人著想,通過上課,我變了很多,希望有機會上更多這樣的課。上課的老師很棒,很詳細,雖然老師和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絲毫感覺不到她與我們之間存在的'任何代溝,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被老師感染了,也都活躍起來。經過上課,我的知識更豐富了,辦法更多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按老師教的方法合理去對待每一件事,開啟心扉與別人溝通,不與別人產生隔閡。

我第一次上心理課,開始很緊張,以為要把自己的心裡話當那麼多同學的面說,有些不好意思。後來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顧忌。以後有什麼事情,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顧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傷。我很高興,現在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筆財富。

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我還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並下決心改正。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學校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學習心理知識有利於大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有利於個人以後的學習生活的合理有效地進行,更有利於協調人際關係,正確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滿希望的人生。

第6篇

通過學習李珊珊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第7篇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第8篇

20xx年4月17—22日,衢州市組織了教師心理學c證資格培訓。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使我有幸與心理學導師、專家零距離接觸。以下我就這次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與體會。

以前,一直以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錯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錯誤,因此一直教育學生不可以這樣或那樣,覺得學生來學校學習,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和其他學生和睦相處等都是學生應該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而學生不做作業,打架,厭學等都是不應該的`,就是學生的錯,老師應該批評,教育他們做好。但通過心理輔導後,再來分析這些問題學生,有些是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上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等。說說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困難。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我們首先要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著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洩,然後一起探討,最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做教師的,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傾聽,共情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行為。只有掌握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注重各種教育渠道的整體配合,同時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讓心理健康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nzp5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