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一年級家訪心得7篇 "一年級家訪之感悟與收穫"

一年級家訪心得7篇 "一年級家訪之感悟與收穫"

一年級家訪是培養家校合作精神、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次家訪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長的思想與教育觀念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優缺點。通過這次家訪,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

一年級家訪心得7篇

第1篇

首先我對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儘可能深入的瞭解。因為,家庭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全面瞭解,才有助於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xxx是我校退休老師的孫女,可以說是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父母上班較忙,奶奶就承擔起了教育孫女的任務,小女孩也很聽話,奶奶也教育有方,所以孩子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

奶奶說:xxx平時要上舞蹈課,她們祖孫倆總是早早就去,讓孩子在舞蹈教室練一練基本功,筋骨拉開了好為上課做一做鋪墊。所以孩子的舞蹈學習的也不錯。

平日裡,奶奶還很注重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睡前講故事,孩子聽得很認真,還會提許多有趣的問題,奶奶都是很耐心的回答,所以這個小姑娘是個口齒伶俐很能講話的.國小生。

在家裡,孩子的一張一弛奶奶給安排的很合理。學習時間,休息時間,看電視時間----都有的。有些家長害怕孩子看電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看電視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面,開闊孩子的視野。只要正確引導,選擇有益的電視節目即可。

通過此次家訪我深深感知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後天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希望天下為人父母的家長都要重視孩子後天的教育,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年級家訪心得7篇

第2篇

這次家訪對我們一年級的老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因為不管是家長和學生,都是陌生的臉孔。所以在去之前,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家訪中,我瞭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都是做生意的,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讓我們更有信心去呵護他們,把他們當做家中的珍寶來對待。在這次家訪中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訪前我們就聽說一年級有一個特別小的女孩,聽說只有一米高,我們有點驚訝,想著這個小女孩有些特別,肯定需要他別的照顧。聽說我們要去家訪,爸爸特別高興,當我走進他們家時,還沒等我坐下,就從外面傳來一陣小孩子的叫聲,“老師,老師!”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一個特別小的女孩一把抱住了我,我也情不自禁地把她抱了起來,因為她真的很輕很輕,我仔細一下,就是這個小女孩了,真的有點小,小的讓人覺得有些憐惜。我把她輕輕地放下來,她還緊緊依偎在我懷裡,不肯離開。突然,她她大聲地說:“我的老師真漂亮!我喜歡我的老師!”兩隻小手還緊緊的抱著我,生怕我逃走。看的出,孩子特別喜歡我們老師。這時爸爸看著女兒這麼喜歡自己的老師,臉上露出了一種放心的微笑,同時也是對我們老師的一種認可。

總的來說家長對學校及老師寄予的期望讓我們深深感覺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就是因為孩子們對我喜愛,更增添了我對工作的熱情。我想開學後我們的重點就是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寄宿制生活,讓孩子們喜歡這裡的學習和生活,喜歡這裡的老師和同學。最後我希望還有7天的時間,我們一年級所有的老師能齊心協力,讓開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第3篇

讀懂一個人很難,讀懂一個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開啟孩子的心門需要愛的觸控。愛是什麼?很多的答案。是理解,寬容,關愛———是無條件的付出和給予,愛與被愛是每個人所要追尋的,因為那裡麵包藏著快樂和幸福。在愛的滋養下,我們可以享受到溫暖的陽光,可以享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我是一年級的班主任,語文老師,深刻的明白愛對於孩子的教育意味著什麼。

班裡有一個孩子,叫王梓旭,開學沒多長時間,就發現這個孩子拼音一點也不會,連a的四聲都不會。要知道,在一年級,好多孩子都學過拼音,基礎都比較好,像這種情況很少。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不至於由於學習差而產生自卑的心理,我進行了家訪,與家長的母親取得聯絡,進行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讓我知道了他的狀況,原來,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孩子一直跟隨著爺爺奶奶生活,我學過心理學,對於家庭教育也懂一些,知道孩子從內心對於愛是缺失的。孩子的母親雖然文化不高,但她還是對孩子很是關心,當我告訴他們教育的問題的時候,她欣然接受,並表示願意積極配合,我向她指出,她是需要學習的。科學家們形容愛的付出與給予:如果你的百寶箱未被填滿,你是不能夠給他人愛的,也給不出。當自己不富有的時候,他怎麼可以去幫助別人?當一個人自己的精神世界匱乏的時候,他怎麼可以給予別人正確的教導?當自己沒有文化,他又怎麼會推崇讀書對於人生的意義?我讓家長充分的認識到:你的百寶箱裡裝的愛是滿的.,水滿則溢,你的愛將讓他人獲得溫暖。

得到陽光的沐浴,與此同時,你也將收到愛的回饋,也就是愛的禮物,感受到他人對你的愛。那麼如何愛我們的親人,特別是孩子呢?有快樂童年的孩子長大後也必將成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人。沒有愛的陪伴的孩子,是不容易內心產生被愛的感覺的,長大之後,自然也不懂得什麼是愛,什麼是無私的奉獻。我們不能責怪孩子,在很多時候,成人的我們也缺乏這種愛的能力。愛是肯定,是讚賞,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愛是需要用語言來表達的,愛是需要用行動來實踐的。我從與家長的交流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家長不注重孩子的細節表現。

我讓家長懂得,因為關注,說明你在乎他,你是真誠的予以幫助,因為關注,說明你用你自己的時間和經歷去真誠的瞭解,從而走入對方的內心,良好的溝通從關注開始,作為孩子的家長,在細心認真的傾聽,認為我說的有道理,此後我們制定了一些措施,並且通過微信經常互通孩子在家在校的學習情況,哪怕是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家長和老師都格外關注,並且在班裡,微信群裡表揚,肯定讚賞,學習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現在孩子每天都是在快樂學習,進步很多,我和家長都由衷的為他感到高興。

第4篇

近日,我利用節假日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談談本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絡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通過家訪,可以跟家長交流情況和交換意見,統一認識,這樣既幫助教師我們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又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從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通過家訪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們家訪方向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比較重視。雖然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但對孩子的學習都比較重視,對孩子的期望也比較高。如我們班的一個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在我家訪期間,只有奶奶在家,但爸爸特意打電話回家,詢問孩子在學校得學習情況,和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的瞭解,並且探討孩子為什麼平時成績理想,到期末考試時候發揮不好的一些原因。

去家訪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提前告訴了家長,叫家長和學生在家等待老師的`到來。否則,學生家長不在家,白跑了一趟,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目的。

第二,必須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情況,做好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

第三,應針對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想要說什麼,最好在心裡有個提綱,到時一五一十,侃侃而談,從容不迫,有條有理,家長聽起來肯定認真,覺得老師工作細心,很負責任。在學校做了充分準備以後,我們個人要收集家訪學生的一些基本資訊,如家庭成員,在家家長情況,經濟來源,在校表現情況等等。

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例如學生生病在家回不了學校、學生取得優秀成績、後進生有很大進步、學生生活遇到了困難、學生之間產生誤會,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我們班的一個學生,個性很要強,重情感,同學關係和睦,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願意與他交朋友。平時的各科成績也非常的優異,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最近成績有些不穩定。在家訪中瞭解到父母不和這樣的情況。我在家訪中,專門針對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影響來講,讓他的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氛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家訪時的談話最講究技巧,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來進行。首先要尊重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應該從表揚其優點開始,開啟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向家長彙報時要挖掘他們在學校的點滴的進步,不要當面告狀,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要告訴學生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學生。交談中儘量做到多鼓勵,少批評。

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也要指出其不足之處,提出教育建議,希望獲得家長的配合,這樣家訪的氣氛會比較融洽,家長比較容易接受,孩子也會消除恐懼心理,願意改正缺點,增強進步的信心。再次,家訪中的語氣要親切,不要語調生硬。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針尖對鋒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談話要言簡意賅,話不投機就適時告辭。

學生在場原則指的是家訪時讓學生在場。家長、老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鬆的氣氛中“三方對話”,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這樣既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準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多方掌握學生的動向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使家訪工作經常化,無論學生在校或放假在家,我們都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經常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絡經常溝通,確保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家訪活動,發現很多在校學生的不良的行為習慣現象,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良好的家訪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於師生關係的融洽,也能幫助教師改進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

第5篇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瞭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師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家訪正是瞭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徑之一。家訪可以拉近教師和家長、孩子之間的距離,為孩子的家庭教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現將本人的家訪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雖然與學生接觸有半年的時間,但對孩子的家庭還不夠熟悉,為了更好地瞭解他們,家訪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家訪,較為深入地瞭解到學生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家

長對孩子,對老師及對學校的期望等等。實踐中,更讓我進一步深深體會到了家訪的'重要意義:家訪讓我們讀懂了每個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長坦誠的願望,家訪搭建了彼此心靈溝通的橋樑,家訪增進了教師和孩子間的真情實意。

第一,家訪給予我們雙方充裕的時間來交流,我們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內的各種表現和進步,家長也可以提出各種建議和看法,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通過和家長的共同討論而達成共鳴,找到最適合個體的教育方法。

第二,對學生的瞭解更加全面。有的孩子在學校裡和在家裡的表現判若兩人,有的孩子在校內很活潑大方,在家裡看到老師就會很害羞,不敢說話,有的則反之,看到老師家訪,過於興奮,想盡情的表現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家訪更全面的去認識孩子,瞭解孩子不同的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

通過家訪,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這次走訪的學生,大多數家長比較忙,家長們無暇照顧孩子們的學習,有空也是隨口問聲“作業做好沒有”?這樣致使孩子們的學習的自覺性較差,通過這次與家長的交流,使家長們也知道了照顧孩子不僅是關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學習也要照顧周到。另外,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於與學校教育配合。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還有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寵愛,導致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1、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有的家長在複習最緊張的情況下教育學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寫作業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2、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物件,對症下藥,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有許多綜合素質不高的家長對於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這次家訪中,我耐心地為家長介紹和講解,有許多理念得到了家長的贊同與支援。

4、每個人的綜合素質不同,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型別,班主任應該具體分析問題,“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一味不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是適得其反。

四、在家訪中,許多家長也給了許多的意見和建議:

1、希望讓老師和家長加強聯絡與交流,能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好的融合起來,幫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學習。

2、學期學校開展的親子活動,家長反映不錯,家長希望學校能多開展類似活動,能與孩子在學校一起參與活動及互動。

4、希望其他任課老師能採用各種形式和家長多溝通,以便家長全面地瞭解孩子在校情況,配合老師共同解決問題。

總之,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過家訪我感到,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只是傳遞與被傳遞的關係,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人的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第6篇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兼任一年級3班的副班主任。報名的時候,看著一張張陌生而又稚嫩的臉龐,心中充滿了陽光的味道,但又感到了責任重大,要把他們教育成一名名合格的國小生。

一開始,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國小,肯定有各種的不習慣,不適應,因此,從上學前就要讓孩子,讓家長做好一個心理準備。為此,學校開展了家訪月活動,讓一年級教師,深入孩子家庭,瞭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開展班級各項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通過和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學生進步。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瞭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瞭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家訪中,由於是從幼兒園剛升到一年級,所以,在家訪的的時候,主要是跟家長溝通,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幫孩子樹立,我長大了的觀念。讓家長在家培養好孩子良好的作息模式,早睡早起,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第二天的課程任務。在家裡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家訪時,瞭解孩子的特長,體質等,可以做好相關記錄,以便以後的教育教學。這些細節問題,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家長也知道了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應該怎麼做,應該怎樣才能做好。

這次家訪的氣氛非常融洽,家長也樂意接受家訪,並很熱情客氣地招待,孩子也在一邊誠懇地聽著,表示願意努力學習,使得各學科都能均衡發展。對剛剛開始尋找自我的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年級是夢想剛開始的時候,這時候孩子的每一點滴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去呵護去關注。

家訪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現在孩子家長普遍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導致有些家長無法參與到我們的家訪活動中來,我們教師也無法得到部分學生具體的資訊反饋。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爺爺、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較溺愛,學生放縱習慣了無法適應學校有規章制度的教育生活。

通過這次家訪活動,我們全面瞭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為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第一時間瞭解家長的想法。這次家訪中,雖然在他們家逗留的時間不是很長,但讓老師與學生與家長的距離更加貼近了!

第7篇

今年十月為響應湖北省“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我們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對學生進行大面積的家訪活動,我跟另外兩位老師共同走訪了高104班的三名學生甲、乙、丙的家庭。在家訪之前,我對這三名學生的家庭情況完全不瞭解,所以在家訪的前半段我一直做一個傾聽者,認真地聽另外兩位老師跟家長聊天,只是偶爾問幾個我想了解的問題。不知道是偶然,還是班主任刻意安排的,在對三名學生家訪完後,我突然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特點:在他們的家裡親情已經缺位好久!既然找到了問題,我決定幫他們找回缺位已久的親情。

甲同學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只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回來小住,她的母親在幼兒園工作,一人承擔起了照顧她的所有工作。從她的敘述中我能感受到她對父親深深的依賴和思念。母親只能照顧她的生活,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更重要的是,母親對她的教育簡單、粗暴,起不到多大作用。從甲同學本身來看,我也感覺到了長期缺少父愛給她帶來的影響--她平時的穿著比較中性,神經比較大條,自律性差,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缺乏必要的認識,不認真對待自己的錯誤和缺陷,習慣養成性很差,做事沒恆心。

她的母親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更不知道這些問題對她今後人格的形成和習慣的養成有多大影響。我也不好直接道破,說孩子的這些缺陷與長期缺少父愛有關,怕傷害到她的母親。畢竟,如果不是出於無奈,沒有誰願意背井離鄉!在談話快結束的時候,我給她母親提了個建議--以後讓孩子多幫母親分擔一點家務,現在孩子讀高一,學習還不是特別緊張,可以讓她幫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她知道父母的辛勞,同時也能鍛鍊她的生存能力,末了,我還美其名曰這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其實,我這樣建議是因為我看出來孩子內心非常渴望那遙遠、得不到的父愛,卻忽視了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近在眼前的母愛,這樣,孩子的心裡父愛和母愛都缺失。我讓她幫母親做家務,是希望她能跟母親多親近,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母親平時對自己濃濃的愛,等孩子感受到母愛了,我再給她母親打電話,讓孩子的父親平時多給孩子打電話,每次打電話的'時候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動態和習慣養成,多跟她說說她母親獨自撫養她的艱辛。

乙同學是個男生,他的爸媽倒是都在黃石工作,但是家庭為孩子創造的環境不好。我們那天去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快八點了,家裡只有乙和他父親,母親還在上班,要到九點多才能回家。兩個老爺們兒在家,沒人做飯,那麼晚了還沒吃飯。我們到他家坐了不到五分鐘就感覺到了陣陣寒意,不是天氣冷,而是這個家的家庭氣氛好冷,連我們這些能言善辯的老師都有點發怵。眼看著談話都快無法繼續了,我趕忙收起一副準備傾聽的樣子,把孩子從房間喊出來,進行“三方會談”。從交談中,我發現乙同學的父母工作很辛苦,父親是鋼廠的普通工人,工作辛苦,體力消耗大,母親在酒店工作,早出晚歸。

乙同學課外時間長期一個人在家,即使父親偶爾在家,父子倆都在各自的房間待著,做自己的事,基本不交流。我能感覺到他的父親不是不願意跟他交流,是性格原因。乙的父親內向、沉穩,乙遺傳了父親的性格,在學校不愛跟同學溝通。這個家庭很特殊,完整的家庭卻不能給孩子完整的愛。我在跟乙同學父親的交談中特意問他是否知道孩子的理想,他父親思忖了一會兒,然後無奈地說:“他沒有理想,每天回家就知道一個人在房間玩電腦,從來不做作業,也沒聽他說過準備以後從事什麼工作。”乙同學在我們整個家訪過程中一言不發,任憑我們怎麼啟發,怎麼跟他互動,他總是一臉麻木。看著這對父子,我心裡很難過,親人之間怎麼會如此冷漠?人們每天都在忙什麼?為什麼連最親的人相互之間都這麼不瞭解?

其實我也不知道乙同學的夢想,但我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少男少女內心一定有很多關於未來的想法,這就是他們的理想。於是後半段由我主導的家訪過程中,我反覆用“理想”這兩個字眼刺激這對父子。我要讓父親去了解他的兒子,瞭解孩子的理想,並且努力幫助他完成從理想到現實的轉變。同時,我要讓孩子內心的理想更堅定,讓他知道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理想是什麼,但我們相信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有理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我們無法改變乙同學父母的工作狀況和性格,唯一能做的就是促成他們一家人在精神方面多溝通,希望這樣能彌補孩子心中缺位的親情。

丙同學從小父母離異,父親離異後沒有再婚,他隨父親、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日常生活起居由爺爺奶奶照顧。丙同學是我們走訪的三個孩子中心理比較健康,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在與同學平時的交往中也沒什麼問題。班主任選擇他作為家訪物件,我想可能是希望通過老師親自去看望老人和孩子,讓孩子心裡多點溫暖,感受到我們對他及家人的關愛,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更積極,更努力。

我很感恩,上帝讓這個從小就缺少母愛的孩子這麼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很遺憾,為什麼要讓這麼好的孩子從小就得不到完整的親情?長期缺位的親情會否對他今後的人生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就算爺爺奶奶對他再好,也填補不了他內心母愛的空白。

我們在家訪過程中,一直強調讓孩子多和身邊人交往,希望他有積極的心態和健全的心智,還有就是從爺爺奶奶和社群對他的關愛中感受到來自親人和社會的愛,今後做個懂得感恩的人。最後,我們還一直告訴他,父親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再組織新的家庭,是為了他健康成長,不想他的心裡從小就有陰影,其實父親心裡很孤獨,以後要多主動跟父親聊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oyjo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