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昆蟲記讀後感國中作文3篇 《昆蟲記》:微觀自然世界的奇妙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國中作文3篇 《昆蟲記》:微觀自然世界的奇妙探索

《昆蟲記》是一部由法國作家居伊·德·馬約(Jean-Henri Fabre)所著的科普讀物,以描寫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為主要內容。該書一經出版便受到了讀者們的歡迎,併成為了一部經典作品。本文將從國中生的角度出發,分享一些關於《昆蟲記》的讀後感和體會。

昆蟲記讀後感國中作文3篇 《昆蟲記》:微觀自然世界的奇妙探索

第1篇

今天我從圖書角拿了一本書他叫《昆蟲記》我就開始看了起來,這本書是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法布林是一位法國傑出的文學家。法布林是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與試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的私有時間去觀察昆蟲比如說: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我在書上查了一下,其實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實並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貧困屈服,他情與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成果。就像我們語文老師說的那樣:命運給他的“是一副爛牌”,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後來才可以打成一副好牌。

我這個人是非常喜歡探索植物或動物,但是我不像法布林那樣記錄下來我只是非常喜歡探索,奧祕。

當我讀完法布林的《昆蟲記》以後,我的感受非常深,因為他不僅僅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理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啟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國中作文3篇 《昆蟲記》:微觀自然世界的奇妙探索 第2張

第2篇

有人喜愛《三國演義》;有人喜愛《格林童話》;也有人喜愛《一千零一夜》;但我更喜愛《昆蟲記》。

從小我就喜歡植物、動物,尤其喜愛小昆蟲。有一次我生日,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昆蟲記》,我高興極了!我拿起書迫不及待地開啟一頁、兩頁,狼吞虎嚥地讀著,連生日都忘記了。

看完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原來昆蟲世界裡還有很多不可思議、令人驚訝的事。我原以為每個昆蟲的媽媽都會撫養自己的孩子。沒想到螳螂媽媽生完寶寶就離家出走,就再也沒回來。它連一次都沒有回來瞅瞅自己的寶寶,真是個狠心的媽!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在生活中,要是我們的父母也像螳螂媽媽一樣,那孩子沒錢吃飯,沒人撫養,豈不成孤兒了?所以父母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螳螂寶寶從小就獨自生活,相比之下,我每天有父母的呵護,還有其他長輩的疼愛,我的生活真是無比幸福。在這段幸福的日子裡,我要好好珍惜,刻苦學習,享受生活。

我以為帶著美麗的光芒,在夜空中為人們帶來光明的螢火蟲只吃植物,沒想到它卻是一隻殘忍的昆蟲。它首先找到它的食物——蝸牛,然後把它隨身攜帶的小兵器——兩顆獠牙,迅速抽出來,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肉湯液化。可見它是多麼殘忍啊!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睜開雪亮的眼睛,千萬不要被美麗的外表所迷惑。

我覺得蜘蛛織一個網應該很簡單,可是看了《昆蟲記》後,我發現織一個網談何容易!只見小蜘蛛從嘴裡慢慢地吐出白色的細絲,然後從牆角這邊爬到牆角那邊,好不容易織好第一根線,可是風一吹,“嘣”的一聲線斷了,然後它又一次這樣織起來,不到一半線又斷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織啊織,終於把一張網織出來了。小蜘蛛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使我感動了。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小蜘蛛那不怕困難、頑強學習的精神。

第3篇

寧靜的夏夜中,藍寶石般的天幕下,微風拂過,帶來了綠草的清鮮和醉人的芳香,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小夜曲”,讓人們的心中多了一份悠閒,添了一份寧靜,把這美麗的夏夜渲染得更加迷人。

在這個夏夜中,製造小夜曲的昆蟲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暑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收穫頗豐。

這本書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科普學家法布林所寫的。他用幽默風趣,平實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這是一部兼學術價值和文學價值的鉅著。在這部作品中,我最佩服的是法布林本人細心的觀察能力,以及他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的學術作風。

我從小就愛好昆蟲,每一次爬山找不到一隻小蟲子絕不善罷甘休。有一次我抓回來一隻七釐米長的大蚱蜢,我高興極了,一會摸摸它的頭,一會看它吃草,連作業都顧不得寫了。開始幾天我整天忙著給它捉小蟲,在清晨挑帶露珠的草,過了幾天,新鮮勁一過,我便有些煩了。正好那兩天忙著考試,竟然忘了給它餵食,幾天沒看到它,也沒在意,以為它飛跑了,過了幾天,我在澆花時發現它竟然死了。而在《昆蟲記》這部書中,法布林為了弄明白大孔雀蝶為什麼狂熱的求愛,設計了無數次實驗,持續了三年才找到問題的答案。有這種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怎能寫不出這樣的鉅著?

因為《伊索寓言》,人們對蟬和螞蟻的定位往往是好吃懶做的乞討者和勤勞的奉獻者,而法布林憑著自己認真求實的態度以及堅持的精神,把自己觀察到的東西科學而又嚴謹的記錄了下來,從而顛覆了人們對蟬和螞蟻的定位,也洗清了蟬的“冤屈”。讓人們知道,原來在生活中象徵著勤勞和無私奉獻的螞蟻,竟有這樣霸道、“舍人為己”的一面。

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這本巨集大又精巧的書,描寫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中。法布林的荒石園,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花園,而那精巧的昆蟲小世界,無時無刻不在陪伴著我們,但為什麼只有法布林能寫出這樣一部舉世聞名的作品呢?這不僅是因為法布林有遇事要刨根問底、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一絲不苟、認真求實的做事態度。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會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對大自然“多愁善感”的心。“久居花室不聞其香”,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灰色生活中,把對大自然的“敏感”磨掉了。而昆蟲記就像是在沙漠中的一抹嫩綠,一潭死水中冒出的一嘟嚕小泡,點燃了我們對生活的希望,觸碰了我們心中最柔軟的情懷。

這就是《昆蟲記》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讓我們一起鍛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讓這世界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yjz3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