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深圳十問心得體會

深圳十問心得體會

  深圳十問心得體會

深圳十問心得體會

 

在深圳經過140天體悟實訓之後,第二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幹部1月12日返回青島。市委召開赴深圳第二批體悟實訓總結座談會,系統總結了第二批體悟實訓工作。按照原來計劃,將舉行體悟實訓成果彙報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果彙報改為現場錄製,於2月29日上線播出,全市廣大黨員幹部採取網路形式進行觀看學習。

在這場題為“跨越四千裡的求索與問答”的工作彙報中,11名體悟實訓幹部聯合兩位深圳企業家亮相,結合親身經歷述說感受經歷、提出意見建議。第二批體悟實訓幹部臨時黨支部書記周科,從“往深處走”“往寬處走”“往實處走”三方面對體悟實訓進行了總結。

深圳發展的內在邏輯是什麼,深圳經驗的“基因”在哪裡?如何把深圳經驗轉化為青島實踐?他們按照“聚焦15個攻勢,探尋深圳密碼、化解青島堵點”的思路,聚焦人才、科技、民營經濟等十個方面,提出了“深圳十問”,帶回了自己的思考。

用心用情用力

擦亮“體悟實訓”品牌

去年8月28日,帶著市委、市政府的殷殷重託,第二批體悟實訓幹部150人奔赴深圳,開啟體悟實訓之路。

第二批體悟實訓幹部明確了“制度化規範、品牌化引領、平臺化拓展”的總體構想,堅持“三個爭取”行動共識(只要有助於青島的人爭取多見,只要有助於青島的事爭取多辦,只要有助於青島的建議爭取多提),用心用情用力,擦亮“體悟實訓”品牌。

努力往深處走。他們融入企業,以“學生”和“職員”的姿態,沉浸式讀懂企業、讀懂企業家。他們融入城市,充分利用週末時間,走進社群、協會、街道,先後拜訪了300多家商協會,參加了50多次高峰論壇,全方位感知深圳。他們創意創新,完成了“七個100”工程,實現了多領域全面開花。

努力往寬處走。第二批體悟實訓幹部全力打好三張牌。結親戚,充分挖掘人脈資源,每人結識不少於100名深圳企業家,建立起過萬人的資料庫,新增實訓企業55家。創品牌,舉辦“青深月共圓”企業家聯誼座談會,陸續開展“青深”系列主題活動,得到了深圳企業家的積極參與和廣泛認同。搭平臺,去年11月舉辦了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成立大會,200名青深企業家參會,搭建起青深合作新平臺;去年12月,藉助深圳企業家聯合會平臺,向萬名深圳企業家推介青島,生動詮釋了“青深意長、深情相擁”。

努力往實處走。第二批體悟實訓幹部開展調研3500多人次,提出建議218條,完成調研報告40篇,多條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在聚焦體悟實訓的同時,他們當好服務員、招商員、宣傳員,配合有關區市在深圳組織招商推介12場,協議專案68個,簽約金額727億元,形成了前後方聯動的生動局面。

在深圳140天,體悟實訓幹部更大的收穫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只有放下官架子,才能換來金點子”;對待企業家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來之前好為人師,來之後樂於拜師”。

在深圳,150人形成了不少思想觀念上的共識,比如“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路走對了不怕遠”“人不分南北,環境才分南北”等等。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學趕深圳註定是一場馬拉松,只有跑得比深圳更快,才能縮短與深圳的差距,讓“北青島”跟“南深圳”一樣,成為中國城市版圖上兩顆耀眼的明星。

深圳獲批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如何做強海洋優勢?

2011年,敢想敢幹的深圳人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並一鼓作氣提出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獲批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主動作為的結果。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是定準路子。深圳市委市政府藉助高階智庫的力量,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逐步釐清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是什麼”、“發展什麼”、“怎麼發展”等問題。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其次是甩開膀子。深圳面向全球推出 “十個一”工程,吹響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的號子,設基金、擴載體、建大學、引人才,每一個專案都實實在在,都有明確的目標責任和現實的專案支撐。

對比深圳,青島在海洋領域有更多的優勢,尤其是海洋科研。當青島的海洋優勢遇到深圳的海洋強勢,青島如何把賬面優勢變為硬核實力?

首先,要“搶”。關鍵要搶時間,青島要按照海洋攻勢確定的作戰圖,打好和深圳的時間差,拼出青島速度。核心要搶人才,建議在藉助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平臺留住、引入研究型人才基礎上,設立和實施青島海洋產業人才支撐計劃,搶留、搶引海洋應用型人才,強化海洋產業人才支撐。目標是搶高地,要不斷強化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等核心載體的海洋產業基因,設立海洋產業母基金,壯大海洋科技企業規模,破解海洋成果轉化難題,全力搶佔全球海洋新興產業高地。

“搶”之外,還要“強”。要強品牌,建議聘請國際知名智庫,深度挖掘青島海洋內涵,打造一個“叫得響、立得住”的青島海洋城市IP。要強平臺,建議儘快組建具備國際水準的綜合性海洋高階智庫,同時要支援山東海洋產業協會盡快做大做強。要強協同,建議充分發揮青深企業家聯誼會的平臺和紐帶作用,成立海洋領域分會,共建異地孵化基地、雙城產業基金,促進兩地涉海單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互通、互融、共贏。

科技引領未來,青島如何乘勢而為?

在深圳,既有華為、騰訊等一眾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光表現,也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不俗成就。科技重新尋找的應用場景,讓深圳的產業不斷爆發出更新迭代的活力。深圳政府最願意做的事就是研究產業鏈,在原有產業鏈上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青島的傳統產業造就了青島曾經的輝煌,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攻堅程序中,只有給傳統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讓科技創新託舉青島高飛遠飛。

科技創新的發展,體制機制是先導。在這方面青島和深圳有著實實在在的差距,特別是在執行效率、落地落實方面。建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委員會的牽頭抓總作用,讓科技創新的問題有人在想,工作有人來接,制度政策有精準細則,切實惠及我們的科技創新發展。

充滿活力的科技市場,是深圳科技發展的重要特徵。深圳有六個90%現象,青島卻一直面臨城市科技活力不足、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建議建設長江以北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讓青島成為科技成果釋出集散地。通過資金、土地等政策規劃引導,形成企業科研投入願景持續增強,各類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加速集聚的生動局面,讓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

健全的科技產業發展生態,是深圳發展的關鍵密碼。科技之所以能夠引領深圳發展,是因為平臺型科技企業已經成為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建議加大平臺型科技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在涵養科技產業發展生態上做好文章,發揮平臺科技企業乘數和網路效應,將青島打造成平臺科技企業的新興成長基地。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青島絕不能再錯過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必須以拿著地球儀研究工作的視野,以站在未來做現在的姿態,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要素資源,把青島建設成為一個創意創新領軍城市。

學趕深圳,青島如何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在深圳,真正讓創新企業走向上市、成為千里馬的,是創投風投。深圳是全國創投風投機構數量最多、發展最好的城市。截至目前,創投機構數量超過了8000家,佔全國總數的1/3,創投機構前20強更是半數在深圳。

深圳的創投風投發展得如此強勁,一是堅持市場化改革。對於深創投這家國有投資機構,深圳市政府始終堅持“不塞專案不塞人”,從不干預專案的投資決策過程,而且批准深創投實行“跟投”機制,強制要求專案投資經理要拿出自己的錢參與到專案當中,實現了利潤共享、風險共擔。

二是堅持專業化運作。創投成敗的核心在於選擇好專案,而選擇好專案的關鍵則在於專業化。像前海母基金這樣的創投機構聚集了大量碩士、博士後研究員,他們所出具的行業和地區研究報告,水平超越了專業諮詢機構。

三是產融結合是關鍵。產業要發展,必須實現各項資源要素的“深度融合,互動提升”。在深圳,正是資本、科技、產業不斷地深度融合,才激發了創投風投面向市場全方位的發展活力。

要做好產融結合,發展創投風投是關鍵一招。建設青島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議叫響一個品牌,聚合引進兩種資源,用好三種方式。

叫響一個全球創投風投的品牌。讓“創投青島”傳遍神州大地。繼續辦好年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力抓各項支援政策落地落實,用誠心和實意在青島集聚創投發展的磅礴力量。讓全世界的投資人想到創投風投就想到青島這片熱土,投資青島就是投資未來。

聚合引進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重點引進央企、上市公司等頭部創投企業,充分利用好其產業實力雄厚、投資能力強大的優勢,借力發展,乘勢而上。大力引進國外創投機構,藉助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發展契機,吸引國外優質創投資本參與青島建設。

用好三種方式搭建創投平臺。對標深創投、前海母基金等,借鑑深圳模式,打造全資國有、股權多元、全市場化三種類型創投機構的“青島版本”。推動市級創投平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打造全新的青島“創新投”。探索設立併購引導基金,支援國有資本平臺併購參股國內知名創投機構,實現互動提升。

建設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怎麼幹?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基於雄厚的產業基礎,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產業,搶佔戰略高地。深圳在企業規模、產業基礎、資本環境三個方面,較青島有明顯優勢。下一步,深圳在人工智慧領域,將圍繞基礎研究、產品創新、場景拓展、設施建設、人才集聚以及法規重構六個方面展開。

同為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應該怎麼幹?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關鍵是“四得”:

得場景者得天下。青島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行業,應用場景十分豐富,是我們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風口”,要抓住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實現“變道超車”。青島要率先打出“全面開放應用場景”這張牌,喊響“應用場景領跑者”。發起“高階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引導頭部企業、高校院所,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青島豐富的產業場景相結合,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

得生態者得天下。深圳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優勢,在於擁有完善的產業鏈條、活躍的資本市場、大量的海歸人才,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了全方位支援。青島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必須在產業生態上下功夫,形成健康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圈”。著力構建資本供給、人才供給、科技應用服務、產業鏈協作、市場環境五大體系。

得管道者得天下。“管道”是獲取和輸出資源的有效途徑,就是路徑,是通道。青島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管道,就是要強化“內引和外聯”,形成“青島勢能”。“內引”重點是搶“頭雁”,引進人工智慧頭部企業。“外聯”要鼓勵海爾、海信等企業,連結北上廣深頭部資源,設立“飛地創新中心”。要抓住建設自貿區和上合示範區的機遇,搭建國際合作中心,面向全球發力。

得資料者得天下。青島要解決好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的瓶頸問題,需建立開放場景的資料目錄,規範資料採集使用流程,提高資料可靠性,建立開放融合的資料生態體系。要推動公共資料的最大化開放,實現與社會資料、企業資料的良性互動。

對標深圳“人才強磁場”,青島怎麼做?

深圳始終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的核心戰略,形成了人才“強磁場”。為什麼百萬人才都來“闖”深圳?這源於深圳“愛才、引才、育才、留才”的“人才密碼”。

愛才有共識。全國第一個人才公園、第一個人才伯樂獎、第一個人才大使、第一個人才工作條例,都誕生在深圳。愛才,不但要響亮地喊出來,還要以行動做出來,更要內化為愛才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

引才有活力。深圳走的是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再到留學生紅利的升級路徑。造就留學生紅利的是面向海外人才的“孔雀計劃”。“孔雀計劃”“活”“準”“強”,在全國人才政策趨同的情況下,如何讓引才政策更有成效,政策精準、執行有力、兌現快捷是關鍵所在。

育才有生態。有資本助力,深圳成立全國首家政府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全市創投機構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3,基金規模達1.8萬億元。有平臺承載,比如深圳灣科技生態園聚集了11萬科技人才、60多家知名孵化器、一個基金群,還有政務服務中心、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及各種服務設施。

留才有溫度。城市搶人大戰更多的是拼政策、拼資金,深圳不光拼這些,還拼環境、拼服務。一張南山區“領航人才卡”,就集成了9大類、18項高層次人才服務。為留住更多人才,深圳毅然開啟“二次房改”。留才的關鍵是留心,城市的包容、城市的溫度同樣是一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換位思考,解決痛點,才能讓人才從客人變成主人。

為加速將青島打造為國際化人才高地,建議聚焦“三個一”、打好“招才六式”。

培育一種愛才的城市精神。叫響“來了就是青島人”,設立青島“人才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引才品牌,讓愛才成為青島城市精神。

建設一個國際人才合作新平臺。以上合示範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為依託,建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合作示範區。創新國際人才出入境和投資便利化制度。

營造一個最優的發展生態。發起設立城市天使投資基金。在核心地段建設地標性創新創業載體,優先向創業人才開放產品應用場景。讓青島成為人才的宜業、宜居之城。

法治化營商環境,源頭活水哪裡來?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深圳法治化建設一直勇立潮頭,法治為深圳奇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深圳,講規則不講關係、找市場不找市長、重信用不重權力。對標深圳,優化我市法治化營商環境應發掘四泓源泉。

守約立“信”。作為政府,應當帶頭守約重信。建議著重完善政府踐信履約機制,對部門,要將履約情況納入綜合考核;對幹部,要完善政務失信記錄,並作為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引導全社會強化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

定規重“效”。深圳始終堅持立法與發展同步,政策出得快,改得也快,背後折射出政府對市場變化的靈敏反應。

青島應聚焦三個重點。聚焦國家戰略,借力上合示範區和自貿區這兩張牌,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支援,推動出臺《中國上合示範區條例》《自貿區條例》,在“兩區”內享受更多先行先試權,層級越高越好;聚焦企業需求,參考世界銀行等營商環境評估指標,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動作越快越好;聚焦政策普惠,將各功能區試點經驗共享推廣,力度越大越好。

執法有“度”。度的把握,關鍵在提高執法專業水平。應該借鑑深圳聘請政府法律專務和律師駐隊、按行業建立執法監督專家庫、整合基層執法巡查力量等一系列經驗,促進執法規範化、透明化、效能化。

服務求“準”。深圳在法律服務方面注重“供給側改革”,因需而動、因勢而動。對比深圳,青島應抓緊建好兩個平臺。一是建立民營經濟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集政策解讀、風險防範、權益維護等功能為一體,為民營經濟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二是建立國際商事法律服務平臺,面向日韓及“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企業合規引導、域外法律查明、國際商事調解等服務,建設國際商事法律服務北方新高地。

青島要以建立法治政府示範城市為契機,弘揚法治精神、樹牢法治思維、用好法治方式,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鋪設路面硬實、護欄結實、補給充實的頂級賽道,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解碼深圳,青島如何發展時尚產業?

2018、2019年,全球時尚城市指數榜上,深圳連續兩年躋身六大時尚之都。深圳為什麼能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三來一補”起家的工業城市發展成國際化時尚之都?

時尚與科技的融合創新,讓深圳引領時尚產業發展新潮流。激發創意與設計力量,使深圳成為全球最活躍時尚策源地之一。專業的園區和豐富的展會,為深圳時尚產業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人文和活力塑造城市精神,厚植深圳時尚產業發展的土壤。

青島有著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文化底蘊、工業體系,以及得天獨厚的時尚基因,但在原創品牌、產業聚集度、時尚人才等方面,與深圳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我市國際時尚城建設已經全面起勢,建議從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打造世界工業設計之都。立足青島工業門類齊全的優勢,以家電、服裝等製造業為突破,集聚高階工業設計頭部企業和創意資源,將科技成果和時尚創意融入設計,叫響“青島原創”“青島設計”品牌。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地標。深度挖掘青島獨特的自然、文化、歷史資源,規劃建設一批地標性時尚創意園區;傾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紅打卡地和時尚IP;連片提升一批時尚消費商圈。

建立國際時尚品牌交流中心。引進來,與日、韓開展時尚設計和品牌合作,讓青島成為日韓時尚品牌登陸中國首選地;走出去,加強時尚產品營銷和推廣,在米蘭、巴黎成立“青島品牌海外推廣中心”。

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意人才。成立時尚產業協會,發揮高校優勢,和國際頂尖設計學院合作,建設專業性學院,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意設計人才。

通過以上四個重點發力,推動以“創意生成-資金投入-開發製作-渠道傳遞-最終消費”為軸的全產業鏈佈局,營造時尚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深圳政務服務高效便捷,青島如何再提升?

“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是深圳政務服務的顯著特點,市民和企業有著非常舒服的體驗感。深圳瞄準“資料賦能、精細服務”,培育了一體化政務服務新生態,實現了高效政務新境界。

資料賦能。深圳在智慧政務模式上一直領跑全國,其核心就是資料共享。深圳建成了覆蓋全市的政務共享平臺,已接入單位84家,跨部門資料共享率達98.6%。

精細服務。“把小事做成精品,把細節做到極致”,在深圳各級行政服務大廳,一站式企業服務專區、人才服務專區、政企面對面,讀書角、充電角,充滿溫情的精細服務無處不在。

近年來,青島的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升,但還存在流程繁瑣、溝通不暢、資料共享效果差等問題。對標深圳,建議全力打造“快、準、信、新”的政務服務生態圈。

快,就是辦事速度要快,應對速度要快。全面推進政務資訊共享,迭代升級網上辦事大廳和“政務通”APP,實現政務服務全天線上、掌上即辦。拓寬政企高效互動渠道,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建立部門協同處理機制,頂格協調,有求必應。

準,就是辦事要標準,服務要精準。瞄準世界一流、中國最優,制定政務服務“青島標準”,做到事項有質量標準、人員有幹事標準、結果有評價標準。堅持換位思考、以人為本,精準捕捉群眾需求,持續改進服務手段、方式、內容,不斷提高政務服務的精準性。

信,就是辦事講誠信,讓信用管理成為政務服務的“合夥人”。完善信用“紅黑名單”,推動信用資訊與政務服務融合,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推行審批“負面清單”,破除“潛規則”;建立政策快速兌現機制,踐信守諾,大力建設誠信政府。

新,就是創新,要有勇闖“無人區”的勇氣和決心。推行“主題式套餐服務”,全面加強流程再造,一次申辦、一套材料,“一鏈審批”,所有證照一次辦好。建立為自然人和法人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模式,實現“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探索建立國際政務服務中心,助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發展壯大青島民營經濟,如何再添新動能?

青島與深圳相比,最大的短板在民營經濟,最大的機會也在民營經濟。如何以深圳經驗助力青島民營經濟發展?

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叫獲得感。在深圳,政府像維護溼地生態中3‰鹽分一樣,精準、高效地調控著各類營商要素,讓營商成本儘可能低、創業機會盡可能多、服務體驗儘可能好,這就是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深圳密碼”。

借鑑深圳經驗,建議讓措施落地更精準。聚焦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引才用才成本高等突出問題,推進資源整合,組建職能清晰、專於執行的政策性平臺公司,打造青島的“高新投”、“中小擔”。讓政策感知更全面。設立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清晰的政策圖譜、資源清單,使各項惠企政策,企業看得懂、算得出、報得順、拿得到。讓資本湧動更充分。大力集聚風投創投機構,讓民營企業更好地貼近資本市場、獲取資本力量。

有一種堅定的道路,叫主航道。

產業發展方向像大海中的航道一樣重要。深圳正是牢牢把準並不斷深化產業發展主航道,才能在一次次產業轉型創新中站在風口。

我們要聚焦產業發展主航道,當好“破冰者”。引導民營企業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創新鏈,用產業政策活水打破市場堅冰!要當好“引領者”。開放應用場景,為民營企業發展和追趕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留足風口。要當好“疏浚者”。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推動資料資源共享,鼓勵舉辦高層次會展和論壇,讓各行各業的創新資訊像空氣一樣在城市上空瀰漫。

有一種執著的企業,叫攀登者。

沒有見好就收,選擇眼前的安逸,而是朝著行業領先、全球通吃的目標,毅然決然選擇承受更多壓力和風險,這是深圳企業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敢打敢拼的攀登精神,更是深圳企業狼性文化的典型體現。

建議用好青深企業家聯誼會等平臺,深化民營企業“雙灣計劃”,設立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支援民營企業創新創造。要推動民營企業家在更加開放的競爭中拓展視野、提升格局,真正把尊商重商的氛圍營造出來,把愛商扶商的平臺搭建起來,把不甘平凡的鬥志激發出來,不斷匯聚起生生不息的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

啟用青島企業家精神,向深圳學什麼?

企業家精神是造就深圳奇蹟的核心基因,啟用企業家精神是實現青島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

深圳企業家精神來自“生態”。生態來自“放手”,政府多放手,市場出好手。生態基於尊重,讓企業家站牢城市C位,成為城市明星,已成為深圳上下共識。生態需要包容,在深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文化。

與深圳企業家相比,青島企業家在市場意識、戰略眼光和創新思維等方面還存在差距。打造企業家之城,重點在於啟用青島企業家精神,關鍵在於不折不扣把已出臺政策落實到位。

營造最好環境。打造市場化環境比“搶企業”更重要。樹牢一種理念,讓企業家成為青島城市發展的合夥人,讓企業平等享受政策支援、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完善一張清單,梳理完善涉企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清單,用制度來規範政府行為。落實一項制度,全面推行“頂格協調服務企業制度”,實現“政企聯手、部門聯合、監管聯動、服務連心”。創新一個體系,探索實施企業逆向評價體系,政策管用不管用,讓企業家說了算。誰讓企業家不舒服,就要讓誰不舒服。

搭建最優舞臺。搭建企業家合作交流平臺,叫響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品牌,辦好一系列高峰論壇,建設“企業家會客廳”。建立企業家人才培訓平臺,謀劃建設企業家培訓基地,定期選拔優秀青年企業家多層次掛職鍛鍊,加速形成青島企業家群落。

營造最濃氛圍。讓企業家敢作為,抓好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容錯清單落實,探索設立國有企業履職責任保險和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天使母基金”,助力企業家完成創業“劇本”。讓企業家有地位,設立企業家“耐冬獎”,建設弘揚青島企業家精神的“星光大道”,打造青島城市新地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4k0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