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精選5篇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精選5篇

當我們讀完這本書後,深深地產生了一份濃厚的讀後感,寫讀後感是一種享受,通過它我們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和滿足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精選5篇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篇1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負傷者的心裡。”

——《艾青詩選》《復活的土地》

?復活的土地》雖然篇幅短小,卻是一首真正的大詩。這首詩,作者以渾樸莊重的語言將中華民族覺醒的樣貌迎接新中國到來的喜悅之感充分的體現出來。

在這首詩寫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戰爭,這是詩人多麼真切的預感。

艾青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自小就濡染了農民的憂鬱,在抗戰爆發之後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戰爭中,用詩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他也十分關注民族的命運,所以才能夠預兆中華民族命運。

?復活的土地》的前三節看似是作者在描繪春天萬物復甦,辛勤勞作,百鳥之鳴的景象。實則是在以春天的到來隱喻著中華民族即將覺醒的事實。前三節的語言風格十分的寧靜愜意,但是在後兩節中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人民對中華民族覺醒的渴望。

“復活的土地”講的不僅僅是土地因為春天的到來而復甦,而覺醒。更多的是將土地比喻成中華民族,在這首詩裡,作者更想要體現的是復活的中華民族將要覺醒。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猶如個體對土地的感情一樣深厚,一樣親切

?艾青詩選》的語言在解放前是詛咒黑暗,嚮往光明。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與人民的苦難。解放後,依舊歌頌光明,同時思考人生。而且內容更廣泛,思想更渾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樣,藝術更圓熟。

艾青的詩,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過一些具體描寫來體現出自己內心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樸實莊重的語音;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愛艾青的詩,愛那心繫民族的博大胸懷。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詩人,他也從不標榜自己。他是追求自由,保持個體特性的,他是一位擁有自由感的詩人。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篇2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和艾青同志“見面”。我便被他的詩所打動。他不像毛澤東那樣豪放,也不像徐志摩那樣委婉。但他有一種獨特的感情,一種淡淡的憂國感,一種濃濃的愛國情。

在《吹號者》中,我看出吹號者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著血跡的銅號吹響帶著新希望的黎明。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而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神聖的事。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為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鬥著。

在《魚化石》中,我讀出他在“沉睡”之後發出的感慨—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一條魚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生命。它沒有被粉碎,而是保持了完整的軀體,但它只是一具化石,連嘆息也沒有,對外界毫無反應。

艾青就像是這樣一條魚,在災難後沉默,但他卻能在沉默後鬥爭,在鬥爭中前進。

在《我愛這土地》中,我覺出他對祖國深沉的愛。艾青通過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國的這塊土地上,痛苦多於歡樂,心中有著過多的“悲憤”、“激怒”。然而,這畢竟是生他養他的祖國,即使為她痛苦到死,也不願意離開這土地——“死了”以後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裡面”。表現了艾青一種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最偉大、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跟隨著艾青的腳步,曾聽到“吹號者”發出的遼遠的號聲。曾聽到“魚化石”發出無聲的感慨。也聽到“我愛這土地”的誓言。

我愛艾青的詩,因其與人民同悲同樂;我愛艾青的詩,因其詩歌的生動、凝練,同時又自然樸素;我愛艾青的詩,因其思想深刻,歌頌光明。我愛艾青的詩!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篇3

早上起床,我起來拉開窗簾,開啟窗戶,外面正下著雨,下面還有兩三個打著雨傘,微小的像米粒一樣的人,東一個西一個,讓我不禁想到了前幾天看的《艾青詩選》中有意思的一篇小短詩:

“雨天,不讓大家衣服淋溼;

晴天,我是大家頭上的雲。”

這是《傘》中的一個小片段,這樣一個簡短明瞭的小詩,卻讓我映象如此深刻,短短的幾句話中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艾青的詩非常俱有畫面感,他描寫出來的東西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一樣,他的詩是對照真實的人物、事件、物品寫下來的,又正是因為這個真實性,才更好的表達了他內心的豐富情感,有時他的悲傷,他的快樂,他的期待都流露在了這一行行的文字中,甚至是在讀的時候也會被他那多彩的情緒給傳染了,在他悲傷時會為他的遭遇而憤憤不平,在他高興的時候會想為他歡呼。

對於鏡子來說“有人喜歡它,因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為它直率;甚至會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當我讀艾青這首詩時,我覺得他很幽默,但不同的人看著又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看著會特別心酸,為什麼會那麼真實呢?基於真實情況,艾青的詩又反應在了一些日常生活上我們或許不會去注意的一些事情上。

艾青的詩歌是形象派的,裡面有日常生活,革命戰鬥的精神,豐富的藝術描寫手法成就了他詩歌的特點。

艾青的詩還具有象徵性,從《火把》中就能看出來,“這一具具的火把象徵的正是那革命的熱情”。

?艾青詩選》一本非常好的書,它並不亞於其他的或是小說,卻有一股自己獨道的風味。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篇4

讀了《艾青詩選》裡的很多詩,發現都是在感嘆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為民族命運的擔憂和一直追求光明,當我遇見《盼望》時,我卻又是另一番心情。

都說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們不僅是船長,還是水手,舵手,艾青說“一個海員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另一個海員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譁,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這是我最喜歡的詩句之一,因為少了悲愴的氣息,呈現的是一種豪邁慷慨的氣魄。不管是盼望出發還是盼望到達,這樣的海員都是勇敢堅毅的,他們不怕遠方未知的驚濤駭浪,不怕前方的狂風驟雨,有了這份盼望,他們會果敢地克服即將面臨的任何艱難險阻。我捫心自問,我心裡有這種盼望嗎?答案是模糊的,因為我並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記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課上,老師讓我們輕輕閉上眼,聆聽著優美的輕音樂,讓我們想著我們的未來,可是當時我的腦海中總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將來會在什麼樣的公司裡工作,不知道可能會有怎樣的經歷,不知道將來的家是什麼模樣。可當老師問道有多少人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將來的生活的,我發現全班150人只有4,5個人舉起了手,我認識到原來大學生對於自己的未來是如此的一無所知,就算是國小生也會大膽地想,但我們現在都少了那種兒時的魄力了,兒時那種純真的理想在如今看來好像成了荒誕的幻想。沒有了心中的盼望,我們便不會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覺上了大學以後變得頹廢了,變得庸碌了,我曾經多次尋求原因,可總是不了了之了,現在我堅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們已經缺少的那份“盼望”。

讀完《艾青詩選》,我真正認識到了一個“用生命為祖國頌唱”的艾青,“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的寫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大學生活的思考,我會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說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會找尋近期的“盼望”,我會像那些海員一樣,盼望著我的大學生活的出發,盼望著我以後理想生活的到達。

讀艾青的綠讀後感篇5

因為學習美術的緣故,這個暑假來杭州學習。因為過於匆忙,所以我沒有來得及買《艾青詩選》。過了兩個多星期,媽媽來看我,帶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書----《艾青詩選》。

媽媽從行李箱中掏出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白色相拼接的書封面,一種清新的感受湧上心頭,嗯,一定很有趣!

翻開扉頁,最先看到的是目錄。其中,《我的父親》這首詩吸引了我,趕緊翻至244頁:“但是我拂逆了他的願望,並沒有動身回到家鄉,我害怕一個家庭交給我的責任,會毀壞我年輕的生命……”看到這裡,一種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時,別人會跟我講一些大道理來勸我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說一樣,而不是現在的我。我就會很害怕,我如果聽從了他/她的看法,我會比現在更優秀嗎?我會開心嗎?我一定得這麼做嗎?……思緒開始像彈彈球一樣在地上、牆上胡亂穿梭。最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堅持下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只有這樣,才不算是揮霍青春,也才不會後悔。

後來,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詩歌——《少年行》。“一個熱情而憂鬱的少年,離開了他的小小的村莊”,為什麼他會感到“熱情”?“憂鬱”又是為什麼呢?“熱情”是因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願了,“憂鬱”則是要離開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以及關係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弟弟孫少平走進城市,沒有什麼大成就,但他收穫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這也是他出農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換做是我,我一定會跟隨自己的意志,選擇離開。“我不喜歡那個村莊----它像一株榕樹似的平凡,也像一頭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裡度過了我的童年”,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我的家鄉,而不是與他們一樣。因為在那裡,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不想要平凡,我並不普通,我要優秀,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能揮霍青春,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學習,成就自己的意願,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陳宇璐,你要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eq65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