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我們在某些事情上有了很大的體會時,寫寫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袁隆平手裡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裡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裡。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_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高中畢業以後,報考哪一所學校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學校,日後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學校,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著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國小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地對父母親說:“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後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

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並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特別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後,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裡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後能遇難救人。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後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後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後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時,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這件事給予袁隆平很多啟迪:凡符合實際的“不服氣”思想,不一定是消極因素,有時可以變成積極因素。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催他積極進取,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去爭取勝利。也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在他科研實驗中遇到更大困難時,總是給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攀登高峰!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國小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麼呢?於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麼得正數?”袁隆平儘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應該可以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麼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裡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誌。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袁隆平優秀個人事蹟的心得體會

1936年,受時局影響,袁家移居漢口,在那裡居住了近兩年。1936年8月,袁隆平進入漢口扶輪國小讀書,成為一名國小生。

漢口位於漢水、長江交匯之處,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水上交通極為方便。港口貿易十分繁榮,販賣各種商品的攤販沿江一字排開。夏天,每天早晨鄉下的姑娘都會揹著竹簍,裝上滿滿一竹簍各色各樣的花來賣,輕盈的花瓣還帶著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幾乎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學校的必修禮儀課。自幼在花紅柳綠的江南長大的袁母,更是對花卉有著天生的喜愛,良好的文化素養讓她對插花藝術具有更多的領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閒暇,袁母便會一邊吟誦明代文學家袁巨集道的插花論,一邊將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個裝滿水的大玻璃瓶裡。“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配上母親流光溢彩的插花,整個小房間總是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花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冬天,袁母又在瓶裡插上一兩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給斗室帶來滿屋清香,幾個孩子圍著松柏枝寫作業。母親常給花瓶換水,有時見孩子們寫作業累了,就給他們講松柏樹的風格。這位賢達的母親,不只是希望孩子們努力讀書,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從未斷過,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裡,她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漢口碼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花,對於袁母來說是不小的誘惑,所以每逢從碼頭回來,她總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嬌嫩的花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彈片紛飛裡,依然美麗地盛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已不僅僅是一種愛好。那滿室流淌的花香,更彰顯出母親從容樂觀的人生態度,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袁隆平性格的養成。

如果說袁母閒時弄花是怡情雅興,那麼有意給孩子進行國恥家難的教育,則是內心夙願最深沉痛徹的表達。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淒涼慘景。與之相比,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民的精神創傷更加難以估量。在那個國土淪喪、屍橫遍野的年月裡,國家、土地是人們心中最為敏感和熱切關注的話題。為了讓剛上國小一年級的袁隆平記住國恥家難,袁母總是有意給孩子們灌輸國家、民族尊嚴的概念。

孩子們放學後,袁母就會讓他們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給他們另外再加一堂課。“人是從泥土裡來的。女媧把黃土和成泥,然後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後,她朝著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於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裡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飯後庭院裡,當袁隆平問母親人類從哪裡來這個話題時,母親如此回答的。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可是聲音依然鏗鏘有力。

土地似乎是個被燒燙的詞彙。只要一沾染,就會點燃母親的激情,像當年在搖籃中給二毛讀尼采時候的激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吧,看著窗外遠處日本戰機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母親特意給袁隆平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為了捍衛國土,浴血疆場的故事。“國土是神聖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土地是萬物的母親。”

我們民族自遠古時代就對土地懷著虔誠的信仰,我們的祖先總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歷代皇帝在年末歲首都要淨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總要到先農壇,親自扶犁,演示耕作一畝三分地。土地始終是人類的血脈所繫,衣食父母,所以,我們要懷著最虔誠的敬意來叩拜土地。”面對眼前深重的國家災難,母親一改往日的溫婉,一下子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詩人。看著母親被熱情燒紅的臉頰,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湧動著一股莫名的熱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對於人有著如此偉大的意義。

6歲的袁隆平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扛著大包逃難的人群,桃園鎮那被戰火燒焦的桃林,原來土地是這麼偉大聖潔的載體。

這是袁隆平母親對袁隆平第一次關於土地概念的啟蒙,這次經歷在袁隆平腦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kvvd5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