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中央對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最近這段時間,我通過反覆研讀、深學細思、深刻領悟全會公報,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深刻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怎樣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樣全新的國家,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並沒有先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事關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我國始終高度重視國家治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黨和國家不斷就加強和改進國家治理制定方針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改革創新,建立了國家治理工作領導體系,構建了國家治理組織網路,制定了國家治理基本法律法規,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國家治理格局,國家治理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

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亟需我們解決。具體來說,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改革攻堅期、經濟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期,一方面國家治理的成績巨大、整體趨好;另一方面國家治理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相互交織且頻發。與此同時,我國國家治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適應新形勢的地方,解決國家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十分緊迫又需要長期努力,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

    二、要牢牢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幾個關鍵

(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是首要前提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定要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有效化解前行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同時,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總結推廣我國國家治理成功經驗,借鑑國外國家治理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二)處理好政黨、國家、政府相互關係是重要基礎

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從國家治理體系的視角看,中國治理體系的特點具有中國特色,即中國共產黨執政、人大代政、政府行政、政協議政、各民主黨派參政這樣一種國家治理體系結構。黨的領導是加強和創新國家治理的關鍵。世界上大部分執政黨都不是領導黨,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在國家事務上,黨的領導是戰略性、方向性、政治性領導,即把握國家發展大方向和大政方針。這種領導,是一種政治掌舵。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各級政府履行行政和管理職能;政協融會民意民智,洞開新見;民主黨派共商國是,參與治理國家。

(三)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相互關係是主要內容

政府、市場、社會三者關係是任何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不僅是決定資源配置手段,更是一種治理力量。一個市場不完善、市場功能不顯著的國家,治理績效一定是低下的。政府要剋制“管事偏好”,減少對資源的直接支配和配置,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把市場機制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交給市場。政府作為“看得見的手”不能成為“閒不住的手”,要通過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國家治理格局。二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本質上是國家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先於國家、國家來源於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政府作為社會的產物,在與社會的關係上,主要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槳,是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裕。政府包攬一切、包打天下,是一種高能耗、低績效的治理陷阱。按照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重構政府與社會的新型關係,加快推進培育社會組織的步伐,才能建立起多元化、參與式國家治理模式,推進我國治理現代化程序。

(四)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是核心關鍵

新時期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在“健康”上下功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在“減肥健身”與“強筋健骨”上下功夫,從制度上徹底根除“經濟虛胖”,徹底避免甲午戰爭“剜心的痛”,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程序中,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建設新常態的物質性基礎設施,為新常態制度性基礎性建設提供支撐。同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五)從系統工程視角考量是重要保障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的具體的工程,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借鑑國外治理技術,統籌考慮“兩個建設”即物質性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性基礎設施建設,用科學的方法、先進的技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這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重點要全面加快制度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物質性基礎設施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要深刻理解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退休幹部工作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在新的形勢下,離退休幹部作為國家治理的物件,如何改進對離退體幹部服務管理的方式方法,已經很現實地擺在面前。比如,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各方面主體在市場博弈中獲得不同的利益保障,有的甚至相差懸殊,如何在改革中維護好老同志的利益,在改善民生中使他們共享發展成果,就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再比如,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人們的居住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流動性越來越強,部分離退休幹部的流動性也逐漸加大,出現了人戶分離、居所多變、外出頻繁等情況,這就需要在離退休幹部服務管理方面有新的思路、新的制度和新的措施。又比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生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離退休幹部對政治參與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進一步突出,怎樣更好落實老同志政治權利、滿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加強研究、探尋對策。另一方面,廣大離退休幹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廣大離退休幹部來源於群眾,植根於群眾,在人民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在帶領群眾參與國家治理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實踐中,各級離退休幹部工作部門都把參與國家治理作為老同志發揮作用新的切入點,在促進社會風氣崇德向善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密切聯絡群眾、體察社情民意中發揮橋樑作用,在排解群眾糾紛、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減壓閥”作用,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創新社會治理機制中發揮先行作用,為共建和諧貢獻力量。因此,肯定並保護好老同志的這種政治熱情,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尊重的精神需求,有利於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使他們真正成為黨在基層、在社群的一支重要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nerz5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