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通過學習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蹟,讓大家更加明白了基層黨務工作的重要性,作為基層黨務工作者,要打好基礎,做好底層工作,築牢每一個黨細胞的思想防線,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三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中提到矛盾的特殊性裡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論述。說的是某些人對於事物的理解只停留在時間或空間的區域性,卻無法看到整體和過程。黨務與黨建恰恰具有這樣的辯證關係,如果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很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黨務與黨建雖然形式不同,但研究物件具有一致性。黨務工作一般是指“黨的事物”或者“黨內事務”,是各項具體工作的總稱。黨建指的是黨為保持自己的性質而從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動,是凝聚黨員共識,彙集黨員力量的重要方式。它們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在概念上也有前者是後者的屬概念這樣的上下位關係。但在研究物件上,這兩者卻是一致的,都以無產階級政黨作為研究物件。只是黨務更專注於具體事務,黨建則側重於精神層面。黨建是指導思想,是確定工作方向的“指南針”。黨務是具體實施,是達成目標的執行力。兩個方面協調互助,才能不斷深化對黨自身的研究和認識,黨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如有一方發展滯後,便會影響研究成果,進而阻礙全域性工作。

  黨務與黨建雖然組成不同,但工作內容具有交叉性。黨務工作的內容比較寬泛,一般性黨內的具體工作都可歸類於黨務範疇。黨建工作內容則比較明確,不僅包括黨務工作,還包括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等。雖然內容組成不盡相同,但兩者卻存在明顯的交叉性。比如在時間週期上,黨建工作的開展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需要我們一以貫之,久久為功;與之對應的具體執行,則由一系列黨務工作來完成。在實施過程中,黨務工作必定要以黨建目標為方向,這樣就必然存在工作內容的交叉。這種交叉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黨務表現為實際工作,黨建表現為精神思想。這是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結合,是促使黨務與黨建有序發展的重要保證。

  黨務與黨建雖然地位不同,但目標定位具有同向性。黨務是以黨的建設為目標而進行開展的。黨建則旨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引領力和凝聚力,加強黨員幹部的自身建設。可以看出黨務從屬於黨建,是以服務黨建為根本目的的。但是無論黨務,亦或是黨建其最終目標定位都是助力黨的全面健康發展,構築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偉大實踐。兩者分別具有形式和內容的屬性,所以推進黨的工作的時候,一定要依據工作目標,把兩者緊緊結合。同力同向,方能行穩致遠。既看到黨務與黨建的地位差別,又能將二者有機結合。在日常的具體實踐中,有的放矢,靈活創新。不斷探索黨務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持續挖掘黨建工作的新作用、新潛能。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要避免一葉障目,就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自身本領,以不變應萬變。我們既要清楚黨務與黨建各自的系統性與複雜性,還要明白巨集觀概念裡兩者的聯絡和區別。只有用黨務助黨建;用黨建促黨務。在黨的全面工作中,我們才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為督促基層黨務工作者以更高的站位、更紮實的業務、更明確的目標履職盡責,江蘇省崑山市陸家鎮自2019年6月開始,為全鎮黨務工作者開設“星火工程”黨務工作者論壇,通過小班制、搭平臺、拎重點,達到系統性培養、比拼式提升、常態化考核基層黨務工作者的目的,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小班制,系統性培養。為增強培訓的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星火工程”黨務工作者論壇採取小班制形式,每月定主題、分領域開展,既能為基層黨務工作者搭建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又能針對每個支部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對一診斷,形成系統性培養、問題閉環化。如針對黨建基礎相對薄弱的“兩新”黨組織,創新開設夜間“兩小時課堂”,每月定期組織“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參加,為其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導新任“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規範化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等,成為“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的“孃家”。

  搭平臺,比拼式提升。搭好兩個平臺,在基層黨務工作者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爭當業務尖兵。一是“才藝大比拼”,通過每月線上釋出各基層黨組織黨建選單,遴選開放式主題黨日觀摩點,督促黨務工作者學以致用,精心烹調出高質量、符合黨員群眾喜好的黨建“菜餚”。二是“黨務大練兵”,通過每年開展村(社群)、機關部門黨務工作者“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在基層黨務知識筆試、黨建臺賬互查、推磨式實戰檢驗中,看黨務工作者基礎業務知識扎不紮實、上級檔案精神吃的透不透、具體黨務實操規不規範,使“星火工程”黨務工作者論壇成為基層黨務工作者PK的“擂臺”,培育年輕黨務幹部的“搖籃”。

  拎重點,常態化考核。為強化基層黨建“紅灰榜”考核這根“指揮棒”的作用,真正落實月自查、季考核、年匯評的常態化督查考核機制,將基層黨建考核融於日常、嚴於經常。通過“星火工程”黨務工作者論壇,定期對基層黨組織“紅灰榜”考核內容拎一拎,通過點出共性和個性問題,讓各基層黨組織能夠明確整改方向,查漏補缺,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不斷做細、做精、做優支部的黨務工作。同時將書記專案實施及成效,行動支部建設、黨員先鋒“十帶頭”開展、黨員聯絡四鄰等,以及社群“大黨委”制度落實、“紅管先鋒”引領基層治理等,作為基層黨組織“紅灰榜”考核的“硬菜”,突出黨建的實戰實效,增強書記的黨建責任意識,全力推動“黨建+業務”雙提升,使“星火工程”黨務工作者論壇成為基層黨建考核的“預警臺”“訊號燈”。

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生物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提出的。其定義可表述為:由於自然選擇以及自身優勝劣汰機制,使得生物一直處於進化之中,以適應環境改變。其實,在基層黨務工作中,同樣存在著“進化論”。但這種理論與生物進化論有著本質區別,生物進化論的動力來自於外界,是一種被動過程。而“黨務進化論”則是一種主動求變的自發行為。掌握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精髓,就能將基層黨建做得有聲有色,併為基層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助力。

  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是運動發展觀點的應用。運動發展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之一。無論是物質、思想,還是工作理念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而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正是這種觀點的具體應用。如果在黨務工作理念上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很容易被飛速發展的整體黨建所淘汰。相比於生物進化週期長的特點,工作理念的進化週期更短、表現更為突出。所以一旦基層黨務工作創新不足、作用不強,很快就會引起黨建工作的滯後。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產生,為基層黨建提供持續動力。我們必須深入理解黨務工作“進化論”的實質,並將其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從理論到實際,這本身就是一種思想與物質的互動。如果能在重要節點拿出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工作成果,會極大觸發基層黨務的質變,就如同基因突變引起生物跨越式進化一樣。抓好日常工作的量變積累,抓準關鍵時期的質變進化。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把黨務工作的“進化論”透徹領悟。

  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是強化黨建工作的舉措。黨建是開展全面工作的基礎和根本動力。而作為黨建事業重要支撐的基層黨務工作,更是基礎之本、動力之源。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做實做細基層黨務工作,才能為黨建事業的永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而基層黨務“進化論”可以為黨務工作本身的發展指明方向、開拓思路。在常規開展方面,貫徹進化思想的黨務工作,具有明晰的流程,利用電子化辦公裝置建立起符合當地實際的各類資料庫,依靠手機以及其他客戶端將各級黨組織、黨員緊密相連,形成有機整體。系統科學地開展黨務工作,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參與者的預見力和執行力,可以做到未雨綢繆、提前上手。這樣就在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被動工作模式,而轉變為具有一定預見性的主動工作模式。由於科學地提前了與上級任務的接觸時間,所以有更為充裕的條件來準備和執行。客觀提升了效率和質量,進而強化了黨建工作。

  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是踐行初心使命的體現。黨建工作說到底是我黨為更好踐行初心使命,對自身發展的一種強化與提升,基層黨務則是強化黨建的具體方式與體現。落實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而在具體黨務工作中貫徹進化思想,可以更好地開展諸如組織、宣傳、紀檢等各項內部事務性和業務性工作。不斷凝聚黨員共識和黨員力量,形成“一股繩”“一盤棋”的工作局面。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創新工作形式和內容。使得黨建與黨務形成良性互動,彼此促進、同步提高,如此便可更好地踐行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根原在群眾中,黨務工作“進化論”理念的確立,同樣如此。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只有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通過人民的檢驗。與時俱進的同時,也要與民俱進。所以人民性是黨務“進化論”的根本屬性,著眼於人民的黨務工作才具有明確的方向和實際的意義。

  基層黨務工作的“進化論”其實質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強調的“創新”。的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適應滾滾向前的歷史潮流,一味被動改變,終將會被淘汰。只有主動求變、銳意謀變、篤定行變,才能夠借勢而為、順勢而行。基層黨務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必須有自發“進化”的智慧與魄力。我們應該不斷創新基層黨務工作的形式和內容,並以此助力基層黨建快速發展,為黨建引領全面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營造積極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p6mx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