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關於寒假讀《歐也妮葛朗臺》最新讀後感3篇

關於寒假讀《歐也妮葛朗臺》最新讀後感3篇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你有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讀一下併為此寫一份讀後感呢?千萬不要隨便應付哦,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寒假讀《歐也妮葛朗臺》最新讀後感3篇,以供參考。
關於寒假讀《歐也妮葛朗臺》最新讀後感3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臺》,“書中的葛朗臺非常吝嗇”媽媽這麼告訴我。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有多麼吝嗇?

《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臺精於算計,趁著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為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戶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裡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說:“我看見他們心裡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為幸福的表情。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裡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歐也妮是葛朗臺的女兒,美麗溫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臺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面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鉅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溫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2

利用假期我把《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一氣呵成地讀完了。才知道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小說最大的成功是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典型,巴爾扎克選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來表現他的慳吝性格。葛朗臺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踏級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他還怪她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每一頓飯的麵包食物、每一天要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一點兒不能多;女兒生日那天,有客人來,只不過多點了一支蠟燭,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錢,連別人送給她的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颳走;來了親戚,他不讓加菜,吩咐佃戶打些烏鴉來煮湯;妻子臥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得花錢。葛朗臺的吝嗇滲透到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中。這種吝嗇的可惡在於貪得無厭地賺錢。

小說中描寫到葛朗臺一見到金幣眼睛就放射出光芒,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吝嗇鬼的特點。在小說中葛朗臺似乎是個很勤勞能幹的人,但他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對金錢的看法,我想假如有一天葛朗臺失去了所有的積蓄,他面臨的就會是精神的崩潰。葛朗臺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葛朗臺從不欠人傢什麼,當然不讓別人欠他;他從不到別人家去,不搞吃請,他決不動別人的東西,意思是絕對尊重財產私有權。然而他毫無顧忌地無償佔有旁人的勞動,毫無顧忌地把私人的白楊種到河邊公家的土地上。他認為手生來是撈錢的,讓錢從自己的手指縫漏出去是不可饒恕的錯誤。所以歐也妮把私蓄送給堂兄弟自然是“罪大惡極”的了。

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可憐的女兒守著他的鉅額財產,卻既無家庭也無幸福,只能成為一幫利慾薰心之徒追捕圍獵的物件!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3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筆下的十九世紀法國。《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其中塑造的葡萄園主葛朗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在他的眼裡,根本就沒有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甚至因為,歐也妮花了屬於她自己的錢,也要讓她喝涼水,吃麵包度日很久。就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也不忘盯著他所有的財產。都開始舉行葬禮了,當金耶穌靠近他時,還起來抱住,不忘囑咐他女兒向他報賬。

歐也妮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同時,她也是一個,擁有這悲慘命運的人。吝嗇的父親無時無刻不在壓迫著她,體貼的母親也去世了,在不恰當的時候愛上了破產的堂弟——夏爾,並且等了他七年,還是被他拋棄了。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丈夫在結婚沒多久就去世了,成了一個可憐的寡婦。

全文以歐也妮的婚事為線索,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臺老頭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痴狂,在書中隨處可見:“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臺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臺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作出決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拿儂一隻舊錶。除了這些葛朗臺還對自己的親人吝嗇:“儘管葛朗臺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七年級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不覺新年到了,葛朗臺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這時的葛朗臺知到女兒將自己的金幣送給查理,他愛錢如命的本質戰勝了親情,將自己竟有的女兒送進了閣樓,讓她在那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1822年10月,葛朗臺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臺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籤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自己的妻子還才安息,他卻為了遺產到處奔波。“晚上,葛朗臺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臺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質在此表顯得無疑。與父親相比歐也妮表現得十分慈愛,善良。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國小和一所圖書館。

書中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個性,但是從他們身上也可以找到當時社會的影子。貴族階級日趨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全都破壞了”,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以及柔弱的婦女,她們安於現狀。

讀完此書我不得不感嘆資本家的發家史,是一本糅合著血淚的屈辱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v8n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