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優秀作文 >

美文欣賞丨閔方玲:月光作文

美文欣賞丨閔方玲:月光作文

美文欣賞丨閔方玲:月光

美文欣賞丨閔方玲:月光作文

月亮是千古文人歌詠的物件。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對月尤其情有獨鍾,他的許多詩詞作品中有月。他筆下的月形神迥異:“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中殘缺的月、“獨穿暗月朦朧裡,愁渡奔河蒼茫間”中悽迷的月,“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洞庭波底月”中皎潔的月……每一個月亮都有不同的象徵和意義,但又都寄託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

在散文《記承天寺夜遊》中,不僅有月,而且月有靈性且人性化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元豐六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為團練副史已四年。政治失意,人生流離,謫居他鄉。這樣的夜晚是孤寂、淒涼的,蘇軾必然是滿腹心事。就在這個時候,“月色入戶”。一個“入”字,出神入化,把月亮擬人化了,也足以見出蘇軾對月亮的喜愛之情。月亮來了,猶如一個美麗的女子,步履輕盈,走進蘇軾的視野和內心;她來得不早不晚,蘇軾解衣欲睡未睡之時,她似乎因發現了大文學家的心事而來,這時的月亮是善解人意的,有靈性的,猶如蘇軾的知已,因此,蘇軾會“欣然起行”。

在這篇散文中,蘇軾寫月著墨不多,但月色之美四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雖廖廖數語,但意蘊無窮。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月光柔美如斯,似水般澄澈透明,投在地上竹柏的影子,恰似水中游弋的水草。

文中借月寫境,旨在抒情。作者借月亮寫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月色迷人,這是作品本身創設的美景。與美景形成對比的,是逼仄的現實:仕途不得志的抑鬱,客居與貶謫的孤寂與淒涼。面對人生如此境地,作者卻能拋卻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因月光照進漆黑的房間,起身與友人張懷民漫步中庭,共賞月色,收穫一份愉悅的心情,這是何等的閒情雅緻,又是何等的超然物外啊!

正如文末所寫“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月亮哪裡都有,況且是初冬的月亮,悽清的夜晚,以常人之心來看,又有何可看之處?更不提找好友共賞了。由此可見,現實中,從不缺少美麗的月色,只是缺少情趣高雅的人去欣賞它。人生從不缺美景,缺少的是一顆豁達樂觀的心。

標籤: 閔方玲 美文 月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youxiuzuowen/ne81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