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知識閱讀 >

處暑忌諱什麼

處暑忌諱什麼


處暑忌諱什麼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其中之一,希望以下處暑祝福語對您有所幫助!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避免感冒

初秋天氣乍寒還暖,身體很難適應這種忽熱忽冷的天氣變化。因此,當氣溫較低時要及時新增衣物保暖;平時要經常開窗透氣,保證室內空氣的 流通;感冒流行時儘量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在家中可用陳醋薰 蒸殺菌;常用冷水洗臉洗鼻,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

避免心情抑鬱

秋季花木凋零,葉落草枯,到處呈現出一片肅殺之景,人也易觸景傷情,產生淒涼、鬱悶、憂愁的情緒。一旦遇到煩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變 化,可出遊賞景、探親訪友,來使心情愉悅,也可練氣功、打太極以保持心情寧靜。

避免面板傷害

初秋天氣乾燥,面板水分易蒸發,外露的面板缺水就會變得粗糖,彈性也會變小,嚴重的還會產生皸裂。日常要注意面板的護理,沐浴時不要使用鹼性大的香皂,可以多吃花生、梨、紅棗、葡萄、銀耳、核桃等能 夠滋潤肌膚的美容食物。

避免傷胃

秋季晝夜溫差大,由於冷空氣的剌激,胃酸分泌就會增加,腸胃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天氣轉涼,人們食慾增加,又增加了腸胃負擔,因此, 極易引發胃病。患有胃病的人,秋季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溫、軟、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

避免睡眠不足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儲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避免“病從口入”

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蔘、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蔘、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避免過早新增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避免過早熱水洗澡

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鍊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 冷水浴鍛鍊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區域性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避免開窗少

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

避免臍部受涼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

避免飲食偏嗜

宜多樣化,才能起到全面營養人體的作用。

少食肥甘,清淡為宜。過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處暑時此類病更要注意預防。中醫主張飲食宜清淡。

冷熱適中,軟硬適宜。食物的溫度也要適當。人對飲食冷熱的要求不盡相同,一般說,陽性體質者喜冷飲,陰性體質者喜熱飲。隨人所好,可適當調節飲食的溫度,但切不可過冷過熱。食物寒溫失宜,不僅會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而且會損傷人體陰陽之氣。

1.穿衣方面

處暑期間,雖天會漸涼,但是大部分地區依舊是烈日當空照,早晚的氣溫溫差明顯,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時應注意適當添衣。“春捂秋凍”的說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議大家謹防感冒,注意及時添減衣服,保持身體體溫的平衡穩定。

2.生活起居方面

(1)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在日常的運動鍛鍊中不宜過度訓練,要注意勞逸結合,量力而行,選擇較為輕鬆的運動為最佳,保養體內的陰氣是首要任務呢!

(2)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季節的交替節點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發階段,所以在家宜多開窗換氣,不可長期緊閉窗門,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單等常規用品,保持家庭衛生環境的整潔乾淨,避免去往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3)季節的變換交替也暗示著人體內陰陽氣息的交換,切記不可過度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一小時的睡眠時間。

(4)秋天乃多事之秋,處暑帶來的陰雨天氣雖有些許降雨,但天氣多呈悶熱乾燥之態,多溼熱,此時氣候的交替變換易引起敏感面板的乾燥脫皮,口乾舌燥等症狀都屬於常態。所以忌長期呆在乾燥環境,應多補充水分,多喝白開水、清涼茶、豆漿等飲品,保持室內環境的溼度,在面板護理方面,可多塗抹保溼水和潤膚乳等一系列補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面板狀態的水潤有助於個人精神氣的提升。

3.飲食方面

處暑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忌暴飲暴食,忌喝太多冷飲。陰雨天加之暑氣未退,這中悶熱中略帶溼氣的溼熱是令人煩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溼,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溫、軟、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可適當進食清熱安神、健脾祛溼的食物,如薏仁米、紅小豆、蓮子、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等。

標籤: 處暑 忌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yuedu/4j3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