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習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

區人才調查報告6篇

區人才調查報告6篇

調查報告應當明確提出研究假設或問題,並通過資料分析來驗證或解答,在調查報告中,可以使用案例研究、實證資料等方法來支援研究的結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區人才調查報告6篇,感謝您的參閱。

區人才調查報告6篇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1

隨著行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組合,各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機電一體化技術,這種通用專業的技術人才需求量更大。

為充分滿足科技發展對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係領導帶領有關人員調研了一些大型國營企業,還走訪了一些很有發展前景的單位。這些單位大都是以高新技術為重點的機械產品製造、電氣裝置的生產、機械重工業產品等主導產業。機、電、資訊科技的綜合應用是這些產業的主要特點。被調查的單位都涉及到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大部分崗位需求綜合素質高,具備專業技術綜合應用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別與企業領導、人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畢業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談後,充分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長、株、潭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崛起,社會人才需求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企、事業單位急需一線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綜合技術應用人才為我們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調研表明,經濟發達地區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高職畢業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畢業生具備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為了適應區域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急需,我校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了專業設定,該專業以社會發展對高職人才需求為著眼點,建立一個科學、完善、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體系。

為了能較好地收集在我市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況,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的設計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企事業單位的基本情況;

(2)企事業單位中現有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基本資訊;

(3)企事業單位在未來幾年中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資訊;

(4)企事業單位對高等教育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與建議。

總的看,調查過程較困難,雖然收集到的樣本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與機電一體化專業相關的行業現狀、發展趨勢與未來的社會需求等情況,經

調研獲取的資訊反映座談會開得很好,到會人員暢所欲言,一方面積極介紹本單位引進畢業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積極進言,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育獻計獻策。

目前收到的調查表中涉及的行業有機械加工、電氣裝置製造等行業。

1.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各企事業單位的機電一體化程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對工業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和引進,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改善了員工的操作環境,降低了原材料消耗,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為企業帶來了大的經濟效益。企業期望學生對機電一體化裝置的操作能力與維護的能力要優秀。企業比較歡迎既懂機又懂電的人才,對機械維護維修、電氣維護維修、數控操作、數控程式設計、cad繪圖的需求較大,另外機電類企業對裝置管理、機電產品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也佔了一定的比重,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株潭及周邊地區機電類企業和機電類產品逐年增加,這個崗位也變得熱俏起來。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對技術主管,品質管理知識等職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隨著這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的不斷壯大,使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也不斷向管理層發展。這也就使我們在專業定位時有更大的選擇,我們除了培養機電維修與維護人才、數控程式設計技術與應用人才,還可以培養機電裝置管理與銷售人才。

2.統計表明,企事業單位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是:

①機電一體化就業崗位的操作技能。

②機電一體化專業及相關的技術基礎理論水平。

③計算機繪圖能力。

根據調查,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擬定以下工作崗位:

①機械維修、電氣維修

②車間技術管理

③裝置管理

④普通機床、數控機床操作

3.企事業單位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培養有待加強的方面的建議主要有:

①專業面要進一步拓寬,要有一定的機械加工、生產工藝、裝置、電氣技術及機械製造的基礎知識,瞭解plc控制系統、變頻器技術的實際應用等基本知識。

②介紹最新的機電一體化理論、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機電一體化產品。

③理論的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場除錯和操作的能力。

④增加工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增強市場意識方面的知識教育。 ⑤跟蹤新技術的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

⑥適應環境的能力,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敬業與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調查反映的問題及幾點認識

1.總體專業教育的面偏窄,需要進一步拓寬。不少企業提出學校的專業教育除了要學習堅實的機械、電氣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外,還應瞭解機械維修、維護,電氣維修、維護,電氣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背景和主要應用領域,這樣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否則,培養的學生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甚至還要經過專門知識的培訓和學習。

2.調查中企事業單位認為學生普遍“創意與策劃能力”不足,說明我們培養的學生原始創新活動少,模仿性創新不多,高水平的創新成果更少。學生知識面狹窄,課程內容落後於時代,缺乏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新學科、新技術和新思維的知識,從而不能激發學生思考新問題、探討新知識的創新慾望。教學方法呆板,過於重視考試和成績,缺乏啟發式、研究式的學習氛圍;重理論、輕實踐,重計算推理,輕實驗論證,理論脫離實際,不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企事業單位對大學教育提出的又一點建議。現在的大學生雖然大學聯考作文好、計算機應用熟練、外語通過等級考試,但自然科學的文字功底淺,表現出歸納總結能力差、對事件或具體的工程技術狀況表述不清,甚至詞不達意。雖然素質教育、文化氛圍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建設,但如何實際的用在生產、開發和科學技術研究中的交流、總結中,還明顯不足。

4.調查告訴我們,所有的企事業單位對學生的非智力品質都有強烈要求,它們都要求學生具有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敬業與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只有能夠戰勝困難和失敗,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才可能贏得創新成果。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今後幾年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仍然有很大的需求,我們專業今後持續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高技能的優秀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但在今後的培養中,他們除應具有必須的專業知識外,更應具有較強的管理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掌握實際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堅持成人成才,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成人,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共處,使他們有很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團對合作意識,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人才能真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成為用人單位歡迎的人。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2

當今和未來的國際國內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欠發達地區人才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國際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以優厚的條件在全球範圍內加緊吸引人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而且現在有急劇蔓延到欠發達地區的傾向,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從國內看,我國加入wto後,人才問題引起各地普遍重視,從欠發達地區看,人才資源特別是高中級人才和專門人才的大量外流,以及現有人才的年齡老化、素質滑坡,已使傳統的人才優勢逐步喪失,而新的人才優勢尚未培育起來,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作為欠發達地區,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如果不加大力度做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工作,那麼,在當今和未來的競爭中,我們就將處處被動挨打,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一定要在人才問題上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充分認識人才工作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上來研究和部署。

長期看來,雖然中國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的程序已展開,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我國人才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戶籍制度的制約。因為現行的戶籍制度,很多畢業的大學生考慮到落實戶口,很多人不願意到私營企業裡找自己合適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戶仍然受到嚴格限制,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動,成為影響人才要素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檔案制度改革的滯後。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之處主要表現在:單一的國有單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並存的新形勢;現行的“人檔分離,收費管理”的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不符合建立統一開放的人才市場的需求;而且傳統人事檔案的採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由於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辭退、辭職的暫行規定與公務員辭職、辭退的暫行規定的不完善之處,影響了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勝任的人該走卻走不了的局面,這些都導致了人才市場供需主體難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場執行機制不夠健全,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制對人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四、人才市場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就全國範圍而言,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的執法檢查制度,未對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實行日常即時性的監督管理,人才市場的就業歧視、職業安全、權益保護問題突出,影響了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內容得知,我國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2010年專業技術人才至少缺1746萬報告統計分析表明,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從年均增長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2003年,人才總量的增長速度年均為7.34%,實際經濟總量gdp的增長速度年均為9.38%,經濟增長對人才總量增長的彈性係數為1.28,即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

特別在假日期間,人才網站的招聘活動卻熱火朝天。長假正好成為那些準備跳槽者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事先在網上搜尋好“東家”,還能在網上學習應聘、面試的技巧,既省卻了奔波之苦,又能獲得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八方人才等人才網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型別的網上招聘活動。

此次人才市場走勢有三個特點:

一、招聘單位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上週進場招聘單位是948個,進場求職人數達45868人,僅10月8日和9日平均進場人數就在萬人以上,招聘單位和進場人數分別比前周增長64·9%和40·2%。

二、招聘崗位超過1·8萬。上週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投放的招聘位崗位有18169個,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場同期投放招聘崗位較多的一週。但招聘崗位需求有所側重,各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樣。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是計算機技術、電子、通訊工程等崗位。

三、高科技和經濟類專業受青睞。在眾多的招聘專業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電子專業,佔崗位需求的48%,比前一週增加22%。其次是經濟管理崗位,此崗位需求量也比較大,佔崗位需求的20%。

在人才市場,你也許會聽到:“找工作,我痛苦!”的呻吟,但事事興衰沉浮,喜憂參半。作為我們大學生而言,也是如履薄冰啊,根據自己的親身社會實踐,也結合現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是經濟形勢,我們青年要把豐富的只是武裝自己,把自己融入於社會潮流,從而鍛鍊自己。

為了搞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發人才資源。主要措施有:

一是制定了積極的人才政策。徐州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先後出臺了40多項人才政策,尤其是“九五”以來,分別制定了《徐州市“九五”期間人才工程規劃》、《徐州市**-**年人才資源開發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檔案及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並建立了人才發展資金。各項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指導和保證了人才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積極搞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建市以來,人事部門共引進各類高層歡和急需人才 5000多名,引進國外智力70餘項,通過各種形式培養高中等人才4000多名,並開展了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出國留學工作;近年開展的各類培訓達3萬人次。

三是加強了人才市場建設。 現初步形成了以市縣(區)人事部門為主,行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為輔的人才市場體系。市場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97年以來,到人才市場求職人數達 3.3萬人次;入場招聘單位2400家次,有5000多人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了就業。

四是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分類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並正在逐步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執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整個人才市場中,大概有一千餘人吧。應屆的佔60%以上,企業以中小型為主,行業醫藥,保健類需求量較大,職位以銷售為主。上午9:00——11:30算是求職的高峰期,各個攤位面前都有人員的擁擠。11:00以後求職者陸續離開了現場。作為一個觀望者,詢問了幾家公司,多數對現場招聘不滿意,反映人雜,層次低,應屆畢業生較多。而問求職者呢,則說知名單位太少,公司的規模較小,高不成低不就。緣份就這樣的擦肩而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大量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而每一個發展中的單位卻在渴求人才。我想這應該和學校的教育有關,和社會整體發展有關,和我們這個城市安逸的文化氛圍有關,而重要的是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有關。每個人都在高喊壓力大,競爭激烈。可誰又為能夠在這激烈的生存鬥爭中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而誰又為此付出了努力。我想能做出這些的就不會再在這個社會上不停的流浪或是停止。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積累了經驗,獲取了各方面比較全面真實的材料,對以後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了素材,。可見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執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這次活動培養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質,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充實假期生活。很高興能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可以說自己真真正正學到了社會經驗,相信這次社會實踐將在我的人生中六下深刻的印象,也將印象我一生的足跡。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3

1、求職者畢業後找工作所考慮的首要因素:39.37%的受訪者認為首要因素是單位是否能夠提供施展才乾的機會;33.07%的受訪者認為是該單位的發展前景;42.52%的受訪者認為首要考慮因素是該單位是否能為其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15.75%的受訪者認為是工資收入;1.57%的人認為首要考慮的是該工作是否穩定。

2、求職者成功就業的決定因素:59.84%的人認為是個人實力;7.09%的人認為是家庭關係;33.07%的人認為是社會關係;1.57%的人認為是資訊渠道。

3、求職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重視員工個性品質的方面是:20.47%的人認為是員工勇於創新的品質;25.98%的人認為是員工誠實守信的品質;27.56%的人認為是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62.99%的人認為是員工的綜合能力,佔總人數的比重很大;0.79%的人認為是其他方面。

4、求職者於擇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36.22%的人認為是其自身專業面太窄;34.65%的人認為是其缺乏社會關係;37.80%的人認為是資訊不足;17.32%的人認為是因為經費不足;6.30%的人認為是其自身的社會經驗不足。

5、求職時間:36.22%受訪者需要1個月的時間;29.13%的受訪者需要1-2個月的時間;16.54%的人表示需要2-3個月;16.54%的人認為需要多於3個月的時間。

6、求職者的創業心態:18.11%的受訪者表示從未考慮過創業的問題;48.03%的受訪者表示曾經考慮;30.71%的人認為自己對創業的程式不大清楚;18.11%的人表示對創業所需條件不清楚。

7、求職者認為自己創業所缺乏的必要條件是:29.13%的人認為是創業的有關資訊;55.12%的人認為是創業的有關技能,佔總人數的一半;10.24%的人認為最缺乏的是創業所需的資金;5.51%的人認為是政府相應的扶持政策。

8、受訪者的看法:29.1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舉辦此類現場招聘會對幫助求職者就業的作用非常大;55.12%的人認為幫助不大;10.24%的人認為對廣大求職者有幫助,但於其自身作用不大;5.51%的人認為此類招聘會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綜合以上資訊,我們可以看出:廣大求職者的就業心態普遍認為個人實力與自身綜合素質是求職過程中的決定因素,這是一個良好的社會現象。但對於創業問題,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我鎮求職者普遍創業意識較低,創業技能有待提升。此外,本次現場招聘會的成功舉辦,讓即將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對應聘中的各個細節有深刻的瞭解,為即將到來的求職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給在校學生提前感受應聘面試的氛圍,從而找出自身差距,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彌補,從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總的來說獲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但由於初次舉辦,在場求職者普遍認為存在一定不足,日後應總結經驗,為舉辦下一次更高水平的招聘會作準備。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好地幫助我鎮大學生面向社會,指導我鎮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為我鎮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將是我中心今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4

一.實踐概要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民用航空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各大航空公司連連虧損,受此牽連我校05級畢業生今年的就業情況較之往年不太理想。

面臨即將升入大四找工作,面臨不太好的就業形勢的我,為了瞭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素養,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大四校園招聘中獲得成功,通過與輔導員交流溝通了解到學院組織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並積極加入進來,希望通過實地調查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機務工作。

二.實踐具體內容

中國東方航空維修基地20xx年8月19日

從成都到昆明坐了18個小時的火車,到達時已是19日上午8點,下了火車我們團隊便在昆明機場附近的`夢都賓館住下,這裡便成為了我們之後的幾天社會實踐的基地,在此書寫整理資料、與各方進行聯絡、計劃第二天行程安排等。

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後,下午2點我們便向中國東方航空維修基地進發。在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社會實踐報告

地門口我們遇到了之前便聯絡好的03級學長陳武,看得出來,經過快兩年時間的機務生涯,他已脫離了稚氣,變得非常成熟穩重。他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引領我們到了人力資源部,也許之前沒有協調好,領導沒有來,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之一陳師接待了我們。

在與陳師的交流當中我們瞭解到東航現在對機務的需求量在60—70人之間,這個情況比我之前的料想要好得多,當談到東航在招聘機務時對應聘人員的基本要求時,他提到幾點硬性條件:1、戶口在公司所在地;2、成績優異;3、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4、身體健壯。在交談中他多次提到了戶口方面的問題,可見東航很注重員工能否長期服務於公司,對於員工的忠誠度要求極高,另外就是成績與英語水平,這兩項都反應了我們在校的學習情況,當然這反應了我們對於工作的一種態度,最後機務工作是一項體力與技術相互協調與支援的工作,兩者皆不可拋。

可能是第一次做訪問,可能陳師很忙,儘管之前準備了很多,談話也沒能持續多長時間便匆忙結束。之後學長帶我們參觀了整個基地,停機坪我們是進不去的,我們只參觀了維修基地的一個小車間,車間很寬敞,整齊地擺放著一些飛機零件,裡面有幾個穿著酷似空軍制服的機務正有條不紊地裝配飛機輪胎。

在員工活動室裡我們碰到了我校05級剛簽到這裡的十多位學長,他們報到不久,正領軍訓服裝準備參加即將到來的軍訓,看著各個都多興奮開心的樣子,我不禁開始幻想我具有豐富色彩的機務生涯。

從基地走出來已是5點,陳武學長請我們品嚐了一回雲南少數民族風味,席間學長跟我們談了很多生活方面的事情,諸如:薪水、房價、物價、娛樂以及各方面的生活與工作壓力。這讓我更進一步瞭解到做一名機務有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得更加堅強。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5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資料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階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高階佔10%、技師佔3%、高階技師佔1%,從初級到高階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裝置,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著自身發展,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援,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絡,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上,力求做到“設定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區人才調查報告篇6

根據學院安排,暑假期間,我對財務會計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做了一次市場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說明

1、調查方法:對企業的調查主要通過與財務經理面談或電話訪問的方式。

2、調查方案設計:本次調查分以學院統一印發的《財會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為主,主要包括企業背景資訊、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企業認為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素質構成、企業認為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能力結構、企業認為會計專業應該學習的主要課程五個方面的內容。

3、調查結果:本次調查涉及8家大中小型企業,收回調查表格8份,其中有效答卷8份,回收率為100%。

二、調查企業背景資訊情況

這次調查以企業為主,企業選取彬縣8家企業。從調查企業性質來看,國企2家,佔25%,民企5家,佔62.5%,個體1家,佔12.5%;從調查企業企業所屬行業來看,製造業5家,佔62.5%,服務業1家,佔12.5%,其他2家,佔25%;從調查企業規模來看人數50人以下1家,佔12.5%,50-200人的2家,佔25%,200-500人的2家,佔25%,500-1000人的1家,佔12.5%,1000-3000人的1家,佔12.5%。

三、企業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

1、人才需求量分析。據調查,8戶企業現有會計專業人數3人以下的5家,佔62.5%,3-10人的2家,佔25%,10人以上的1家,佔12.5%。對財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量為24人。

12、職業能力需求情況。本次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於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對高職高專人才的需求成為了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達到了7家。

3、崗位需求情況。調查資料顯示,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會計、審計、出納、財務管理、銀行臨櫃等五類崗位。

4、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情況。從調查資料分析,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情況按重要型排位,一專多能為第一位的6家,其次分別為一專多能,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稅務處理,納稅籌劃。

四、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素質要求

1、良好的心理、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企業普遍認為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財務人員在面對重重壓力之時,要保持一種自信、樂觀、積極的心態,還需要時刻保持冷靜、細心和謹慎,這樣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職業道德雖不具有強制性,但卻是財會人員執業的重要因素。客觀、公正、盡職、廉潔的精神,大公無私,誠實可靠,保守機密,嚴守紀律,堅持原則的基本素質,是做好財務會計工作的保證。

2、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調查中企業普遍認為作為財會人員,一是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較高的奉獻精神,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財政方針、政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不詢私情,不謀私利,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利益,不具備這些起碼的職業道德是不可能做好會計工作的`,這也是作為會計人員最基本的素質。二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要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財會人員是一個單位的經濟管家,直接掌握財權,每天

都要和錢與數字打交道,做到秉公辦事,保持自身的廉潔,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傾向。三是要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會計工作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而且枯燥繁雜且單調,長期下來,難免工作消沉,思想殆惰,財會人員只有端正思想,拿出百倍的工作熱情,具備主人翁思想,勇於奉獻,不怕困難,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克服會計工作所帶來的消極不良心理,保持平穩、積極的心境,一絲不苟處理好每一筆業務。

五、企業認為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能力結構

1、較強的政策解讀能力。財務人員經過工作檢驗,政策解讀能力差不行。當前,財務人員越來越感到對於會計這樣一個實用性經濟學科,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前社會需求量比較小,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應注重對政策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更新知識的能力。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便在於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情況千差萬別,自然不可能有一統天下的具體方法,會計工作,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會計的服務物件,核算原則,會計資訊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財務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加強文字表達、計算機操作能力、辦公自動化裝置操作能力、財務分析能力、財務處理能力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思想觀念。光靠輸血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造血的功能。

3、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一個企業的財會部門掌握著它的經濟命脈,財會人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經濟工作的重要關口當好領導的參謀,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外語交流能力,不僅要同本單

位人員交往,而且要與銀行、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廣泛的聯絡。這些已經十分明確的顯示出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已經發生的變化,它將社會活動能力納入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作為一名合格的從事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的人員,企業認為還需要具備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是由其職業在現代社會或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其與社會、企業其他有機組成部分之間的微妙關係所決定的。這種能力直接關係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生存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六、企業認為會計專業應學習的主要課程

財會人才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要成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業務素質的不斷深化尤顯重要。

1、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企業普遍認為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並能理論聯絡實際,從實踐中摸索,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要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瞭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並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帳、算帳、報帳手續完備,內容真實,帳目清楚,這是最基本的財務工作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財務工作的關鍵。

2、廣泛的知識面。企業認為光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只有涉及廣泛才可能從帳本里解放出來,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會計畢竟只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貨幣銀行學、統計學、應用文寫作等也應相當熟悉。調查中企業一致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懂會計,他實際上不懂會計”,改革開放的中國是一個資訊的社會,會計工作是實踐知識的應用,因此,會計人員應是綜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會計資訊系統的特性,及時地吸收反饋,例如金融、證券等知識。

3、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計算機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的帳務處理等方面,它將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單調、繁雜的記、算、報帳等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了經濟效率,從而使會計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開展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差錯,其優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掌握計算機應用這一能力。其次,企業認為財會人才掌握外語知識是我國財會工作與國際財會制度接軌的基礎性條件,它可以幫助我國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探討一些可行性方法,儘早參與國際經濟事務。

七、幾點體會

1、加強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企業都要求加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培訓,特別是掌握先進財務軟體的操作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要不斷加強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習。

2、加強對會計業務處理能力的學習。調查中,感覺到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對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異常突出的,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要不斷加強對會計業務處理能力的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shixibaogao/diaocha/n8ld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