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小小班故事教案精選7篇

小小班故事教案精選7篇

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提高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和教學效果,通過教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計個性化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小班故事教案精選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小班故事教案精選7篇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1

?活動設計】

離開爸爸媽媽,面對陌生的環境,初入園的孩子往往會無所適從。頻繁的說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隻小豬上幼兒園》正是一個反映初入園孩子心理和行為的閱讀材料,它容易引發孩子的共鳴,從而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難關。

?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

2、學習跟別人打招呼,會使用禮貌用語“你早”“再見”。

3、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每人一本。

2、木偶:小猴、小狗、小貓。

?活動過程】

一、運用木偶情境表演吸引幼兒的注意。

1、教師操作木偶小猴進行表演,引導幼兒與小猴互相問好。

(1)小猴愉快地出場,和幼兒打招呼:“嗨,你好!我是快樂的小猴。”

(2)引導幼兒和小猴打招呼:“小猴,你好!”

(3)教師問小猴:“你今天為什麼這麼高興呀?”小猴高興地說:“今天我上幼兒園了!”

2、以同樣的方式表演小狗、小貓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

二、引導幼兒集體閱讀,學習翻閱圖書的方法。

1、出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教師(出示圖書封面):三隻可愛的小豬也來了,它們也要去上幼兒園。它們的表現怎麼樣呢?我們來猜一猜。

2、師幼一起閱讀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學習一頁一頁有序地閱讀小圖書。注意根據幼兒翻閱相應圖頁的情況適當調整講述速度,並進行個別指導。

三、引導幼兒討論問題,瞭解故事情節。

教師:三隻小豬在家是怎麼樣的?

教師:他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教師:其他小豬是怎麼幫助他們的?

教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喜歡幹什麼?

教師:他們後來願意上幼兒園了嗎?為什麼?

四、引導幼兒自由閱讀圖書,鞏固對故事內容的感受、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教師指導。

輔助提問:

你認識這三隻小豬了嗎?他們各穿什麼樣的衣服?

你能從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中猜出他們的心情嗎?

2、交流、分享。

教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的動作和表情有什麼變化?

教師: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3、學習三隻小豬來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用語。

教師:三隻小豬都很有禮貌,他們去幼兒園是怎麼和老師打招呼的?

教師:他們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是怎麼打招呼的?

五、引導幼兒聯絡自身實際進行討論。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

教師: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教師:你喜歡在幼兒園做什麼?

教師:幼兒園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快樂的事情?

教師:如果你是小豬,會怎樣上幼兒園?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積極猜測,並能用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2、體驗故事中角色之間的美好情感。

3、能簡單複述故事。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ppt,兩段音樂《撓癢癢》、《愛的喜悅》,故事補充。

【活動過程】

一、小鳥和小田鼠。

1、畫面上有什麼?(樹)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又高又大的樹)。

2、(出示三隻鳥)在這棵高大的樹上,住著三隻還沒長好羽毛的小鳥,那它們會飛嗎?(不會)

3、(出示三隻小田鼠)那樹下住著誰呢?小田鼠很想和小鳥交朋友,可是小鳥不會飛,小田鼠不會爬樹,這可怎麼辦呢?(幼兒猜測)

二、喇叭花電話。

1、觀察畫面並猜想。

(1)看看故事中的小鳥和小田鼠會想什麼辦法呢?

(2)小田鼠為什麼要在樹下種喇叭花?

(3)猜想:小鳥和小田鼠在電話中會說些什麼呢?

2、聽故事片段。

聽聽故事中的小田鼠和小鳥說了些什麼呢?

3、聽故事補充片段。

(1)如果你是小田鼠有什麼高興的事與小鳥分享?

(2)聽聽故事裡是怎麼說的?

(3)小鳥聽了,這麼多高興的事,它會怎麼做呢?

(4)聽到這麼優美的歌聲,你心裡有什麼感覺?小鳥和小田鼠有什麼感受呢?

小結:一個人有了高興的事,可以通過電話來告訴大家,與大家分享,有了電話真好!

三、好聽的故事。

1、幼兒完整傾聽(邊看ppt邊聽故事)

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

2、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學會了用語言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白;從情感體驗的角度來看,孩子獲得了與同伴、老師親密交流的體驗;從社會性的角度來看,孩子們獲得了與同伴遊戲的經驗。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3

活動目標

瞭解圖書的結構及製作過程,知道一本書要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能完成。

初步瞭解圖書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產生喜歡看書、愛護圖書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竹簡、線裝書、立體書等實物或圖片,幼兒自己準備一本喜愛的圖書,ppt(圖書的製作過程)

活動過程

閱讀圖書,瞭解圖書的結構。

閱讀圖書。老師:請你把自己的圖書和旁邊小朋友的圖書比一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關注圖書的相關部位。

①老師:我們已經知道圖書有封面和封底,那你的圖書的封面和封底是什麼樣子的.?

②老師:你的圖書上有文字嗎?圖畫在哪裡?頁碼在什麼地方?

③老師:你還發現圖書有哪些部分很有意思?

④老師引導幼兒發現圖書的扉頁、條形碼、價格、出版年月等。

看ppt,瞭解圖書的製作過程。

幼兒和同伴交流關於圖書的製作過程,並說說自己的理解。

看ppt,集體瞭解圖書的製作過程:設計——作者編寫文字內容、畫圖——編排——校對——印刷——裁、訂、裝——成書——出售。

老師小結:一本圖書的製作要花費很多人的勞動和時間,真是不容易。

瞭解圖書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古代的人是看什麼樣的書嗎?(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竹簡、線裝書、布書、洗澡書、摺疊書等實物或圖片。)

老師:最早出現的書是什麼樣子的書?這些書按照先後順序該怎樣排列?說說你的理由。

老師講解圖書的來源、發展。

老師:現代人看什麼樣的書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實物或圖片,拓展幼兒經驗。)

老師總結:從古至今,書的種類不斷豐富,製作一本書是那麼不容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因為書是人類永遠的朋友。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嘗試用不同音量的聲音唱歌。

2、能嘗試創編歌詞並演唱,體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鈴鐺一對,小銅鼓,小喇叭。

2、幼兒用書第4冊第20頁。

3、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實物匯入。

1、教師出示小鈴鐺,提問:這是什麼呀?

2、教師敲一敲小鈴鐺,讓幼兒感知歌聲有輕有響,有大小不同的音量。

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傾聽。

1、提示語:鈴鐺會唱歌,聽聽他是怎樣唱的?

2、教師唱歌曲,讓幼兒感知歌聲有輕有響,有大有小不同的音量。

3、教師邊做動作,邊再次示範唱歌曲。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跟教師學唱歌曲。

2、反覆演唱,並可配上動作,如:1~4節用拍手錶示搖鈴鐺,5~8小節用點手指表示輕輕搖鈴鐺。

四、活動延伸:創編歌詞。

1、啟發幼兒討論:歌裡出來唱小鈴鐺,還可以唱什麼樂器?

2、啟發幼兒創編歌詞,如:一隻小銅鼓,咚咚咚咚響,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響。

一隻小喇叭,滴答滴答響,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響。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理解詞語:大、小。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己長大了。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小時候的衣物。(如:孩子們小時候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現在的衣服。(如:孩子們現在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自己帶來的衣物,請幼兒找找哪些東西大、哪些東西小,感知大與小。

教師:今天,你們帶了自己小時候的衣服和小時候的衣服來幼兒園,你們現在看一看小時候的衣服和現在的衣服有什麼區別。

1、引導幼兒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感知大與小。

教師:小朋友們可以試一試穿一下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看看是什麼感覺?

二、幼兒通過欣賞兒歌感知自己長大了。

1、展示幼兒帶來的小衣服。

教師:這些小衣服現在能穿嗎?

教師:為什麼穿不了了呢?

教師:那小襪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嗎?為什麼不能穿呢?

教師:哦!原來我們長大了。

2、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就要念一首《我長大了》的兒歌給小朋友聽一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兒歌裡說到了哪些東西變小了?(出示相應的實物)哪些東西變大了?(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讀兒歌。

四、幼兒講述自己長大了的變化。

教師:我們長大了,還有什麼方面發生了變化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教師:那個小朋友願意上臺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發現哪些變化?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把兒歌念一遍。

課後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首先,孩子們帶來了很多自己還是小寶寶時候的照片。小朋友們猜一猜是哪位小朋友,當看到是自己的照片時候,小朋友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等大家猜對了再站起來。其中,有兩個小朋友的照片連老師都沒有認出來,因為孩子們的變化確實太大了。

小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週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週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模仿、創編動作來理解、記憶故事。

2、欣賞童話,感知"太陽被弄醒"的辦法,豐富"貪睡""拉""斷""破""撓"等詞彙。

3、知道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頭飾

活動重點:

學習故事中重複的話語。

活動難點:

模仿、創編故事。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具"大海"和"太陽",引導幼兒感知故事名稱及詞彙:"貪睡"教:太陽在幹什麼?(睡覺)教:大白天太陽還在睡覺,那是睡什麼覺呢?

2、教師啟發幼兒感知、理解童話教師邊操作教具邊講述故事的開頭。

教:沒有了太陽,可急壞了人們,大家一起想辦法,想讓太陽重新升上天空教:沒有太陽怎麼辦?大家想了什麼方法弄醒它?

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想像"弄醒太陽寶寶的辦法"。教師幫助幼兒遷移故事中的句式進行說故事活動。(可以請個別的幼兒嘗試表演開始部分)教師拉出教具"金魚",講述故事的結束部分。

3、用肢體動作結合語言講述的方式,引導幼兒感知並複述故事。

教師再次出示活動教具講述故事。

教師講到重複段落時,儘量運用省略、等待、圖片提示等幫助幼兒參與複述。

4、幼兒嘗試表演故事內容很久很久以前,太陽還是個小寶寶,它呀,總想睡覺。有一天中午太陽寶寶又打起盹,"撲通"一聲,掉進了海里,舒舒服服地睡了起來。

沒有了太陽,可急壞了人們,大家一起想辦法,想讓太陽重新升上天空。小明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來了一張大網,罩在太陽的身上,大家一起用力拉,嗨呦-嗨呦-不好啦,網拉破了,太陽寶寶還在呼嚕呼嚕睡大覺。

小蘭想了一個辦法,她拿來一根大繩子,拴在太陽的身上,大家一起用力拉,嗨呦-嗨呦-不好啦,繩子拉斷了,太陽寶寶還在呼嚕呼嚕睡大覺。

怎麼辦?怎麼辦!

這時一隻小金魚游到太陽身邊。它用小尾巴給太陽寶寶瘙癢癢,一下、一下、又一下、,哈哈哈,我受不了啦!"太陽寶寶邊笑邊跳出大海,升上了天空。

從此以後,太陽寶寶一想到小金魚,就再也不敢貪睡了。

活動反思:

?貪睡的太陽寶寶》是一個意境優美的童話,貼近幼兒的生活,通過故事中太陽寶寶的貪睡來讓幼兒懂得貪睡是不好的習慣,從而教育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圖片的觀察和模仿,創編動作來理解、記憶故事。難點是欣賞童話,感知“太陽被弄醒”的方法,豐富“貪睡、拉、斷、破、撓"等詞彙。活動一開始,我直接出示教具圖片大海,讓幼兒認識大海,然後出示“睡覺的太陽”,提問,太陽寶寶怎麼啦?它怎麼會在海里?發散性的問題給幼兒想象的空間。有的幼兒說,太陽生病了,沒有力氣了,所以沉到大海中了,有的幼兒說,太陽寶寶想去洗洗澡?孩子們的想象是無限的,也是美好的。老師緊接著追問,白天太陽怎麼還在睡覺呢?有的幼兒說,太陽寶寶累了,有的幼兒說太陽寶寶愛睡懶覺,當孩子們很想了解太陽寶寶為什麼會在白天睡覺,老師就講述了故事的前半部分,讓幼兒瞭解了“太陽寶寶為什麼會在白天睡覺”的原因是因為太貪睡所以才掉進了海里。活動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一邊出示圖片,一邊講述故事,並讓幼兒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太陽重新升上來?”孩子們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讓大鯨魚的尾巴翹到天空中,有的說我們一起把他叫上來,有的說拿個釣魚杆把它釣上來,還有的說開個挖土機把它挖上來……。那故事中的人都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呢?我又趁機講出下面的故事,並請幼兒來表演“拉、斷”的動作,在講到“小金魚給太陽撓癢癢”時,孩子們覺得很有趣,都發出開心的笑聲,並相互在一起撓癢癢。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又講述了一遍故事,還請孩子們一起做出相應的動作。最後問道:“小朋友們睡懶覺的時候,爸爸媽媽是怎麼把你弄醒的?”這就打開了孩子們的話閘,因為這是他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聊的非常的開心,孩子們這才高興起來,都在想以後該用什麼好辦法弄醒爸爸媽媽。從小養成良好的常規生活習慣,要靠我們家園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當然,我們也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本次活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效果還是不錯的。

小小班故事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自我意識強烈,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訴說的習慣卻較差。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明白,靜心聆聽別人表達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掌握傾聽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傾聽中學會關注別人。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傾聽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錄影:音樂磁帶;獎勵用的貼上小星;場地佈置(草地,小河、荷葉)。

2、課前組織幼兒做青蛙跳,隨音樂跳到座位上。

3、《幼兒習得手冊》,第10—11頁。

活動過程

一、組織孩子們看《習得手冊》,講訴故事,引出課題。、

小朋友學青蛙跳,跳、跳、跳的好。現在老師就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小青蛙的故事。(故事略)

二、提問。

“故事裡有誰呀?”;“小魚是怎麼聽故事的?”;“小青蛙怎麼聽故事的?”“你喜歡誰?”“為什麼喜歡小魚?”

三、看光碟,對幼兒進行點評,針對個別幼兒進行教育。

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也喜歡靜靜聽故事的小魚。那麼小朋友們聽故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咱們看看

1、看錄影,短評。

2、看後評議。

及時點評在觀看錄影中認真的小朋友,並相應給幼兒身上貼上顆小星。

3、請被獎勵的孩子說說“得到小星心裡覺得怎樣?”“你問什麼能戴上小紅星呢?”“你是怎樣好好聽故事的?

4、引導幼兒理解帶小星的含義。只要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就一定能得到小紅星。

四、利用遊戲《小青蛙會聽啦》,對幼兒進行行為訓練,對有進步的幼兒及時鼓勵、表揚。

1、對個別幼兒進行行為訓練。

2、全體幼兒玩遊戲,強化幼兒的行為體驗。

五、續講故事,結束活動。

1、老師續講故事,小朋友認真聽清老師的話了。連原來不會認真聽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那故事裡的小青蛙怎麼樣了?聽老師接著把故事講完。

2、老師小結:老師希望你們以後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眼睛看著他,認真地聽。

六、聽音樂快樂地學小青蛙跳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教學過程反思:

1、匯入顯得散,致使學生入座位後長時間靜不下來。

2、個別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仍然是靜不下來

3、回答問題、簡評中發現學生回答問題活躍,仍然急於表達,欠缺傾聽。

4、借用遊戲進行訓練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指導訓練有一定效果。由於幼兒年齡特點的關係,學會聆聽的習慣還待持續訓練。

二、反思自我教學:

1、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的引入還待進一步思考,在能儘快創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幼兒亦要儘快融入學習氛圍。

2、充分利用幼兒的樂於模仿,在幼兒中找出典範,極力表揚也是對別的孩子的一種隱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樣作用激發幼兒效仿有益習慣。

3、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長期監督學習,將習慣的培養放在活動中以及活動之外。

4、進一步研究幼兒心理,對幼兒的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個性特徵做進一步學習,讓自我教學能更利於幼兒的成長。

5、學生的評價讓我耳目一新,幼兒有自己獨特的眼光,他們眼裡也是能感受到旁人的優秀和自我的優勢。

三、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把播放光碟與講故事的環節互換,讓幼兒在觀看了別的孩子的聽故事的方法的情況下對比自我,然後借聽老師講故事,練習自己聽故事的方法是否掌握,那麼在評價的過程中對比評價自我與別人的不同更清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jiaoshiwenan/qnqj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