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7篇 掌握分數的方法與技巧——分數認識說課稿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7篇 掌握分數的方法與技巧——分數認識說課稿

本次說課的主題是“分數的認識”,旨在幫助國中生加深對分數的理解和掌握。本篇文章將從分數的定義、比較與運算等方面展開闡述,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7篇 掌握分數的方法與技巧——分數認識說課稿

第1篇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

七章《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為: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同學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又是同學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和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分數概念籠統,同學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使同學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區域性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同學籠統、概括的能力。

(3)充沛發揮電腦教學的優勢,啟發同學發明性思維。

教學重點: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區域性的名稱。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實質,最重要的區域性。

針對以上特點,我創設了一些同學熟悉並感興趣的實際情景。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來增強同學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分層遞進,由扶到放,是我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讓同學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動身,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練習內容自制了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協助同學理解概念。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在課堂上,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本節課的各個例題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置,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同學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弱,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籠統思維能力弱。我讓他們都準備好學具,在學習中先觀察教師的多媒體演示,同學再親手操作實踐,多次讓同學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同學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同學的“學”,體現在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從理性上認識幾分之一。

①數同學活化。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②教育物件的全體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需摒棄精英教育,提倡“為所有人的數學”,應該真正面現全體同學,提供人人均等的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同學通過數學的學習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③數學教育的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應該激發每一位同學終身學習的願望,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協助同學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考慮能力和情感態度也能得到進步和發展,真正體現“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④數學教育的差別性。允許同學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是現代教學論所倡議的核心理念,在數學教育中我們同樣要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以學論教”,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為同學提供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充沛利用多媒體,把同學帶入生活情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發同學認識學習分數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以此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需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口頭回答把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平均分成兩份(電腦演示動畫),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 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通過前邊的匯入過程,教師指出這半個餅就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為了進一步協助同學理解分數的意義,突破這一難點,引導同學在不同形狀低上對摺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同學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這時,同學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鞏固練習(會判斷)

寫法時,要講清書寫順序,還要強調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寫在橫線的下邊,取的份數寫在橫線的上方。

為了協助同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對例2四分之一的認識是這樣做的。先確定操作要求,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然後同學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把同學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抽同學回答,教師演示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分組進行討論。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學說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練習使同學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同學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同學在練習中堅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同學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同學,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同學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7篇 掌握分數的方法與技巧——分數認識說課稿 第2張

第2篇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著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1)教學例1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為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說,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②回憶分餅過程。剛才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說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饋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在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1)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第3篇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上午好好!我是自由路國小的王瑞霞。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教材所呈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個活動”。意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觀察思考中學習、體驗、感受數學。

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學生情況的思考,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猜一猜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和比較大小。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和比較大小。

1、結合九九重陽節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兩人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才能讓兩人都滿意?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經歷由整數到分數的過程,著眼一個“探”字,抓住新舊知識間的連線點。】

設疑: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同步演示分數的書寫,分數線、分母、分子)這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誰?

(1)摺紙遊戲:讓學生動手摺各種圖形來表示出 ,體驗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問: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 相同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發展自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 ,豐富 的表象。著眼一個“動”字。:通過有意識的追問,使學生感受到: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以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完成,既重視操作,又重視知識點的學習,著眼於設疑和解惑,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4)、判斷: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能用表示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反例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學難點。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時很巧妙的引出 】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理解 的基礎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義,並通過辨析明白:為什麼圖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含義。】

我們認識了 和 ,猜一猜還可能有幾分之一?你怎麼知道的?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機會,在猜測驗證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像 , ,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分數也能比大小,誰能任意選兩個分數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使學生“再認識中比較分數,在比較中鞏固分數的認識”,體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圖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小。】

做一個課堂小結,轉到學生解決問題中。“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初步認識了分數 。相信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很大的收穫。讓我們帶著收穫進行下面的練習。相信你一定沒有問題。”

?設計意圖:對於學生剛學的知識,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練習,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教學理念: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資料,開發出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學生是從生活情景走進課堂,又將帶著生活問號走出課堂?這樣的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啟迪。】

第4篇

“認識百分數”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意義、性質和簡單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於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如何啟用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幫助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自我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以學生身處的園區新貌引入、緊扣園區綠化這一鮮活的現實情境,呈現給學生更為熟悉、貼切的學習素材,讓學生體驗百分數意義建構的全過程,使學生始終以園區小主人的角色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主體意識得到盡情發揮,充分體現“立足生活、體驗探究、自主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百分數的產生,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綜合概括能力,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絡和區別。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並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

1、依託原型,實現再創造。教學中選取園區新機場路綠化,作為數學知識的原型,凸顯事理,師生合作,討論、交流、概括得出百分數的意義;然後讓學生用搜集到的“小原型”用自己的話說說百分數的意義。

2、開放教學,課內外一體。課前走出教室尋找百分數;課中交流、應用百分數,資訊量大大增加,師生、生生充分互動,使學習更加有效。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具體分為下面四大版塊:

充滿現實意義的生活化情境將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使學習變得生動起來。

新課一開始通過播放園區典型景點:美麗的金雞湖、夜色迷人的李公堤、方便快捷的獨墅湖隧道、鳥巢科文中心、別具匠心的園區建築等引領學生走進充滿現代氣息的園區,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由此引出令人矚目的房產成交量資訊:從蘇州七大區成交量的細分來看,目前園區所佔比例總在蘇州樓市最前列,其中7、8月份成交量分別佔全市成交總量的42.24%和42.45%。學生讀取資訊說說紅色部分是什麼數,引出百分數。說說還曾在什麼地方看到過百分數?並引發思考對於百分數想了解些什麼?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認識百分數。

以園區新貌引入課題,讓學生倍感熟悉貼切;從園區購房成交量這一現實情境中引出百分數,激發了學生更為強烈的求知慾望,通過讓學生說說想了解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引發學生問題意識,更好地調動了學習的內趨力,為下面自主建構百分數意義提供了可能。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分六個層次來展開教學:

數學源於豐富、有趣、現實的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的提煉與概括,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與數學相關的生活模型,教師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園區除了現代化小區引人注目外,園區的道路也是四通八達,特別是道路兩旁的綠化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不久又一條新的機場路即將開通,設計者已經著手準備,作了如下調查:

學生觀察後提出:你覺得選擇下列哪一種樹比較合適?你是怎樣想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表格中並沒有直接呈現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幾分之幾,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開展討論,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思維層次不同,教師做好了充分預設,可能學生會想到通過比較兩個相對應數字的差,從而選擇松樹。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樣的推理合理嗎?推理的方法適當嗎?在辨析中明瞭此中的不合理性,從而得出以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幾分之幾來比較,算出楊樹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杉樹棵數佔成活的,鬆數棵數佔成活棵數的,進而引導思考:能不能一眼看出誰成活的比率高一些?引領學生通過通分把三個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三個數通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中並未涉及,如果有困難可適當引導學生先把和通分,再和通分;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就想到要從誰成活的比率高一點去思考,直接生通過“通分”的方法來建構這一知識。

在此基礎上教師說明:為了便於比較人們也經常會選擇這樣的方法,人們就研究出了一種數就是百分數。把上述三個分數轉變成百分數,學生齊讀這三個百分數。接著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樹說說這個百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在公路的兩旁種什麼樹比較合適?解決種樹問題。

2、回到情境,豐富體驗。讓學生結合情境一中的兩個百分數,說說它的具體意義。在次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歸納、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對於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處理等,是本次課程改革目標中的一個重點,通過三組資料的出現,讓學生在獲取資訊的同時,感悟“有缺失的資訊”,不斷地加強對資訊的處理能力。百分數意義建構整個過程層層推進,充分預設,適當引領,有效探究,使學生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形成的全過程,學生在為園區道路綠化提出合理建議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成就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學校合唱隊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男生與女生的比是():100。

學生通過填空,瞭解百分數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加深了理解,加強了與分數、比之間的聯絡。

通過上述教學環節,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百分數的體驗,通過“資訊釋出會”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帶著收集到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並說清誰佔誰的百分之幾,然後指名放到實物展臺上全班交流,並談談自己對它的理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嘗試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書本,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使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字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建立一種開放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更巧妙的是在進行資訊釋出會的同時還讓學生嘗試把收集到的百分數寫下來,把百分數的讀寫融合現實情境之中,讓原本屬於教師的神聖領地成了學生們信手塗鴉的地方,給了學生創造美的機會,在交流互動中掌握了百分數的寫法。

下面哪些分數課程寫成百分數,哪些不能寫成百分數?

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學生觀察篩選哪些分數可以寫成百分數,哪些不能,引發思考,充分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在討論中明確: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比較關係,並不表示某個具體數量,所以百分數的後面一般不帶單位名稱。而分數可以帶單位表示某個具體數量,同樣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使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絡與區別不斷清晰、明瞭,在比較、辨析中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聯絡與區別,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合理。

說說圖中塗色和沒有塗色的部分各佔“1”的百分之幾。

學生說說“我寫了幾題,完成了十道題的百分之幾”,或讓學生說出完成任務的百分之幾,其他學生猜測完成了幾道題目。

給沒有寫完的百分數寫完。課件出示結果校對答案,讓學生齊讀這些百分數。

引導觀察思考:對所寫的這些百分數,你有什麼新的認識和發現?在學生獨立思考後討論交流。

得出:百分數前面的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可以是一百,也可以比一百大。,使所學生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

請同桌之間玩十次石頭、剪子、布的遊戲,做好記錄然後用百分數說說贏的次數佔總次數的百分之幾,輸的次數佔百分之幾,其他同學嘗試猜一猜他平的次數佔白分之幾。開拓學生的思路,使知識得到一定深化。

(1)在下一個季度,園區房產成交量可能會佔到全市成交量的()。

(2)明達國小的學生每月所用零花錢佔學校買圖書錢數的50%,開展節約活動後,明顯減少,現在只佔()。

(4)到目前為止,我國發射人造衛星的成功率是()。

第一題讓學生匯入部分的園區房產成交量資訊,做出合理推斷,前後呼應。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百分數完成填空,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設計意圖】:練習形式注重多樣化,體現一定的層次,在嘗試練習、深化練習、拓展練習中使學生把生活經驗知識轉化成數學語言知識,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領悟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石頭、剪子、布遊戲,成語新釋在習題設計上體現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學生用百分數的知識結束這節課。最後,老師和大家分享:只要你百分百地投入去做每一件事,成功一定屬於你。

這樣的課堂小結形式新穎,具有一定開放性,學生可從知識層面、情感層面等多方面去表達,知識進一步交流,情感進一步昇華,最後通過老師的一句話給予了莫大的鼓勵,給本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評:本節課,始終抓住學生的學情,始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通過充分地放手,充分地討論,充分地探究,使學習真正成為一種需求、一種動力和一種喜悅。

第5篇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91頁到93頁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

在此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平均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學生生活中已經有這樣的經驗。例如,媽媽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給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個月餅。但學生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1、認知目標: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3、情感目標:通過具體事例,感受到數有整數向分數擴充套件,體會分數在數學和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根據教材的特點,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這節課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圓片、正方形和長方形還有線繩等教具和學具。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一開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餅的故事匯入。在預習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們買了4個月餅,狗哥哥想要3個,狗弟弟不願意,引導學生們說出必須要平均分月餅,分得的同樣多,這樣才公平。在這裡強調平均分和分得同樣多。接著出示情境,第二天,2個月餅,每人分得1個。到了第三天只買了一個月餅,那每人分得多少?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說出每人分半個。由此匯入新課,半個月餅怎麼用數來表示,引出今天學習的知識內容。讓學瞭解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而且說一說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達到這些學習目標。熟悉的分月餅的情境喚醒了學生對“平均分”的回憶,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讓學生自己創造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學生們各抒己見,有寫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種寫法的,老師比較兩種不同寫法的相同之處,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個數可以用整數2、1表示。由分數的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數學上是怎麼規定分數的寫法的。強化二分之一的意義和寫法。

接著,我讓學生們用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來自己表現出二分之一來,學生有用圓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長方形和線繩的,我將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別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含義,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和同位交流,發現相同點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點是平均分的圖形不同。看來,表示分數時一定要說清是“誰的”很重要。

這樣在學生動手動腦,交流分享中,豐富二分之一的表象,進一步感受到分數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說說我們教室裡有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加深對二分之一的認識。

引導學生要想得到分數必須平均分某個物體或者圖形,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小組共同合作創造一個分數,先折,再畫。然後考慮這些分數都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創造出了許多的分數,讓同學們上臺展示自己的分數,並且說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都是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還有同學思維能力比較強,創造出了像八分之四這樣的分數。接下來就來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每個分數都有一條線和2個數字,這條線就是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數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幾份;上面的數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就像母親揹著孩子,學生們就更加深刻的記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較容易的區分。由此,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同時在“做數學”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我由小猴和小豬爭論誰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較分數大小的題目。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西瓜的圖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讓學生自己提問,然後自己總結出為什麼2比4小,2分之1卻比4分之1大呢?學生說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著再出示8分之1.

總結出分子是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條紙條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進行比較,內化對整體1的認識。

先讓學生看德國國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著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說說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現過哪些分數,學生說出了,吃一個饅頭或者一塊麵包或者一盤菜的幾分之幾。體現了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講到這,這節課接近了尾聲。我對學生的課上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出示8支鉛筆)先把8支鉛筆的1/8獎給發言積極的同學,每人獎勵幾支鉛筆?再把8支鉛筆的1/4獎給遵守紀律的同學,每人獎勵幾支鉛筆?通過獲得鉛筆的支數不同活動,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為今後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最後,在這種獎勵的愉快氛圍中進行全課小結。我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機構。

根據教學的基本要求,我設計了三組練習。第一題,填分數。第二題是比較分數的大小。第三題是拓展題,供學有餘力的同學做。這幾道練習題形式不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於對知識的鞏固。

這節課我採用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相評價的方式,有利於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板書主要是由我的書寫和學生的作品組成的。突出重點,克服了課件上沒有完整板書的弊端。

第6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應藉助教具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數學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演示、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

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學法: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手段:學生通過分、塗、折、說等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同學們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日子嗎?(中秋節)在一箇中秋節的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個大月餅平均分給彤彤和弟弟兩人吃。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

(我提出這一問題目的是給學生建立“平均分”這一概念。)

通過平均分每人得到了一個月餅的一半(板書:一半)“一半如何表示?”在這裡我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表示一半的意思,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探索慾望。

通過彙報交流,最後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數來表示,於是就產生一種新的數——二分之—。這個數我們就把它叫做分數。(板書:分數)緊接著介紹分數的讀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在這個環節裡,引出“一個月餅2個人平均分”,結果應如何表示的問題,在問題與舊知的衝突中,學生激起了對新知濃厚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分得的結果不能用整數來表示,認識分數的認知需求得以產生。)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是認識其它幾分之一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但理解分數的含義又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出示課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蘋果的動畫,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的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張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再在小組交流。教師將學生的作品貼在二分之一的下面。讓學生明確:幾種折法不同,有的圖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張紙的二分之一。

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教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長方形紙(其中一份寫上二分之一),讓學生討論:這塗色部分用二分之一表示對嗎?目的是進一步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主動探索,再通過交流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學生通過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進一步認識了二分之一,豐富了二分之一表象,為後面繼續認識其它分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學生有了二分之一的表象,根據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情景圖的直觀演示去認識四分之一。

出示課件:方方和園園將蘋果平均分成2份,正準備吃時,他的好朋友東東和聰聰也來啦!於是方方和園園將各人手中的半個蘋果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同位互相討論,全班交流。

最後得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為他不是把一蘋果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一份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接著讓學生找出幾個四分之一?

學生通過看、想、找、討論、交流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含義,並理解了這裡的四分之一就是將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

在認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礎上,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在探索之前,我設計了一個操作演示的情景。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摺,再對摺,繼續折下去,每對摺一次,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一,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主探索,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過程。

畫一畫:在摺痕處用鉛筆或水彩筆畫線,並把其中一份塗上陰影。

看一看:把小組的成果放在一起看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隨機板書:三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並讓學生明確:這些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板書:各部分表示的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一步完善課題。

讓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練習,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對知識的認識角度。學生在獨立的操作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獨立探究的策略,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交流可以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設計練習時做到形式多樣、重點突出、層次清楚、針對性強,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我設計這三個練習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讀、會寫、會認幾分之一的分數,面向全體學生,使90%以上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

設計此練習是讓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折:用一根繩子,反覆對摺,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是一道拓展思維題。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此練習是在保證大部分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避免少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同時通過折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所佔的越少,為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奠定基礎。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朋友——分數,你對它瞭解多少。請結合下面一段話,進行自我評價。

有一天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見一棵樹上有14個仙桃,於是孫悟空把14個仙桃摘了下來放進口袋裡,下山時,剛走了一半的路程,看見滿地西瓜,它又摘了一個大西瓜。回到家後孫悟空首先將這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它和7個小猴各吃了一份,接著又將14個仙桃平均分成了7份,每個小猴子分到了2個仙桃。

(1)你能從這段話中找出“幾分之一”的分數嗎?(找對2個分數得2,全找對得4)。

設計此練習目的體現了分數的生活應用和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第7篇

“認識分數”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絡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絡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摺紙,並塗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著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並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後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裡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並獲取知識。

?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方面: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操作、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的概念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學生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須遵循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按照例項觀察、分析共性、抽象屬性、符號表示、具體運用的流程充分展開教學過程,尤其是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整個教學過程著眼於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數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他們擁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親身感受探尋數學的樂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動學習。例如:表示半個蛋糕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

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使學生“於無疑處生疑”把學生思維引到焦點上,使他們動腦筋,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當認識了二分之一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能折出這張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的幾分之一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等實踐活動,在思維活躍和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活動中,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在“動”的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感悟更為深刻和完善。

1、談話出示情境圖,說說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能讓兩人都滿意?(突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在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中經歷由整數拓展到分數的過程。】

(1)組織學生利用學具小圓片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師小結揭題,規範表述分數意義的語言,並指導寫法、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含義。

?設計意圖:在平均分的過程中,學生逐步積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嘗試建構1/2的意義,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完成於意義建構。】

(3)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設計意圖: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摺紙遊戲:表示其他學具圖形的1/2,體驗不同折法,設問:大家看黑板上這幾幅作品,他們的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為什麼呢?並觀察發現:平均分的圖形大小相同,他們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圖形大小不同,他們的1/2也不同。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2”。[這裡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創造性,從各種不同的方法中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相機板書:1/3、1/4、1/5……)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貼上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並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設計意圖:針對分數概念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目的的讓學生鑑別,以加深印象。】

(1)談話引出辯論問題:媽媽買了兩個同樣的大餅,弟弟吃了一個餅的1/2,哥哥吃了一個餅的1/4,他們誰吃得多?引發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摺紙來加以直觀驗證,也允許學生進行單純數學思考,即從平均分的份數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媽媽吃了餅的1/8和兄弟倆比一比,是多還是少呢?

(3)整理本堂課上用圓片表示的分數,進行排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祕密。(同樣大小的圓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個全部塗滿顏色的圓,體會幾分之一與“1”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主動辯論、驗證比較,一方面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1、聽寫分數的練習。(教師說分數的方式是多樣的,如a、八分之一;b、一個分數,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塊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塊糖的幾分之幾。)

2、從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數,並具體說明一下,老師可以先舉個例項作啟發。

?設計意圖:通過多形式聽寫分數的綜合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基本知識點。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再次讓數學知識迴歸到實際生活中,從黑板報中“藝術園地”約佔版面幾分之一的估計中,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2、發散練習:表示出每個小圖形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此題是課本上“想想做做”第6題的延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qitawenan/8rek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