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與作者感同身受,通過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在前面幾次《世說新語》閱讀任務中,我摘錄了不少有關王戎的片段,而後發現了王戎身上有著極大的矛盾。王戎在“德行”門、“雅量”門中出現過,也在“儉嗇”門裡佔一部分比重,任務做到後面,我又在“傷逝”、“任誕”、“排調”等門中發現他的身影。不同片段中王戎的形象各不相同,而我在網上搜索過後發現了原因。

《世說新語》是按照門類來編排的,同一門類中的文章也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以致於不瞭解歷史背景的人容易在閱讀時混淆,王戎的形象自相矛盾也是這一原因導致的。細讀後我發現,雅量中出場的王戎幾乎都在他年幼時。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發,評價王戎不能僅根據事例,還應根據當時的時間來評價。

王戎在步入仕途之前,是淡定曠達、才智超群的雅士。虎嘯震地,百姓皆倒,他巍然不動;與人出遊,李樹多子折枝,便知“此必苦李”。他在“雅量”門當中可謂是代表人物。這樣的他,常與阮籍等同遊竹林,成為“竹林七賢”之一。顯然,這竹林七賢不是誰都能成為的,那麼王戎能與阮籍、嵇康相提並論,足見他的談吐舉止。

其父去世,王戎收到不少錢財,但他概不接受,雖不排除家底豐厚的原因,但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人欽佩。而他遭遇喪事,表現更是令人感動,“德行”門中有描寫:“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濬衝必不免滅性之譏。”“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王戎死孝。”他的悲傷一度讓皇帝擔憂。而這種極度悲傷,也反映了魏晉時期士人的真情。

在步入仕途之後,王戎在追名逐利中一點點迷失自我。他自己也有所察覺,經黃公酒壚下過,他發出“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的感慨。他嘆自己,嘆物是人非,嘆時間流逝。嵇康的去世是因為其言行主張與朝廷不同,而王戎是朝廷上官,兩人均是竹林七賢,日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難怪王戎感嘆。他的利慾薰心、自私自利,使他無法成為當年在竹林暢遊的雅士。

同時,王戎的儉嗇眾所周知。王家家世顯赫,王戎則為朝廷重臣,錢財無數,但他卻在月夜中與妻子算賬,送給侄子的單衣第二天便向其要回,對女婿借的錢時刻掛念,直到歸還才喜笑顏開,這與他年輕時的雅量全然不同,與清高的名士形象相悖。

而形成王戎這矛盾的形象,與其家庭和自身脫不了關係。他生在琅琊王氏這一大家族,從小受家裡人的薰陶,踏上仕途不足為奇。一次竹林雅會,王戎遲到,阮籍開玩笑稱王戎為“俗物”,雖是玩笑,但細想來,也不無道理。王戎強烈的功利心使得他與阮、嵇二人註定分道揚鑣。

另外,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是王戎性格改變的要素之一,在官場的追名逐利中,王戎慢慢自我沉淪,匯入政治上的較量中,性格改變,實是意料之中。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必須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資料和形式了。也能夠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述。綜觀全書,能夠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經過這些人物形象,能夠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經過與華歆的比較,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境好時大家沒事,心境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歡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我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齊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我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凶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必須

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裡可把對自我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經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資料。“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凶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精選通用《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十幾年前,在《世說新語》讀到一則小故事,原文是“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 ?’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趙母嫁女,女兒臨走時,趙母再三叮囑女兒說:”女兒啊,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慮,千萬別做好的事啊!“女兒不解,問母親:”娘啊,您不讓我做好事,難道要我去做壞事麼?“趙母說:”孩子,好的事尚且都不能做,怎麼能去做壞的事呢?“

那時年輕,也未嫁人,看了這則故事,怎麼也無法理解,只覺得趙媽媽對出嫁女兒的囑咐真是不著四六,既不讓女兒做好事,也不讓人家做壞事,到底要女兒怎麼做才好嘛?

現在自己成家了,也已為人之母,想想這些年自己所經歷的事,才領悟到這位趙母為人處事的謀略真是太強了,只能說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redian/xinde/j6dz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