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職場 >工作總結 >

市資訊化推進和資訊產業發展工作總結

市資訊化推進和資訊產業發展工作總結

20XX年,全市資訊化和資訊產業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和試驗區建設、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及“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建設等重大部署,切實加強資訊化基礎設施和通訊樞紐建設,有效推進區域資訊化、資訊產業化和無線電事業發展,為實現“兩化融合”和災後經濟較快恢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市資訊化推進和資訊產業發展工作總結


一、資訊化基礎設施和通訊樞紐建設全面啟動

資訊化基礎規劃基本形成。按照國家資訊化和電子資訊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經濟高地、推進“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發展和加快災後基礎設施重建等戰略部署,組織力量對我市基礎通訊環境、產業資源條件、應用需求預期以及國際國內重點城市對比等,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和比較分析。提出了以幹線交匯、資訊集散、基礎設施佈局為核心內容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覆蓋西南、輻射西部、服務全國和溝通世界的國家級通訊樞紐總體構想。完成了《通訊樞紐建設規劃綱要》及其建設性詳規、《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方案》及其技術與標準體系和《5·12震災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性重建實施方案》等的編制。確定了三大體系,24個重大專案(其中,建設數字高速直達國際專用通道和資料儲存災備中心兩個專案,已納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總體規劃和六部委專項規劃),資訊化基礎規劃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七大工程全面實施。電子政務骨幹傳輸網實現了與中央和省的對接,網際網路同城交換中心完成了機房建設和鏈路接入;互動式業務支撐系統的政府門戶統一平臺加緊建設,政務資訊資源交換共享開始應用試點,統一行政審批服務平臺上線執行;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完成1萬張CA證書投放;人口、企業、巨集觀經濟和空間地理等基礎資料應用試點取得成效;資料儲存與容災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完成;政務資訊資源目錄系統啟動試點和標準驗證;社會信用資訊系統完成企業信用資料整合和政府及個人信用資料庫指標體系建設;800M數字叢集移動通訊系統完成擴容與延伸二期工程進入建設招標流程;行政中心基礎網路完成改造工程並投入使用。

通訊樞紐建設工程正常啟動。國際通訊出入口工程有效推進並取得階段性進展;“無線城市”工程的技術體系和應用體系建設相繼展開,“掃盲”計劃、3G試驗網計劃和Wi-Fi網狀網計劃及移動政務、移動商務、移動支付等應用計劃陸續實施;國家級資料儲存災備中心開工建設,以儲存裝備研製、儲存空間提供、資料災備服務、資訊資源開發和綜合應用配套為標誌的資訊資料應用及處理生態體系逐步形成;國家級高效能運算中心建設的社會投資主體基本確定,並進入投資可研和建設規劃編制;基於高階業務同傳目標的“三網融合”工程取得重要突破,從政策支援、網路環境、裝置研發到應用拓展,逐步形成互動態勢。

應急通訊工程及時部署。公眾通訊保障、資訊災難恢復和政府應急指揮三大通訊工程災後迅速啟動;網際網路傳輸安全、資料安全和應用安全預案不斷完善,通訊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國家重點支援的無線短波、超短波和機動通訊系統建設順利推進;極重災區和重災區資訊化基礎設施重建工作全面展開,受災區域的受損資訊化基礎設施全部恢復執行。到目前為止,資訊化基礎設施和通訊樞紐工程建設以及災後損毀通訊系統恢復等,已累計完成社會投資105億元。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全面推進

電子政務應用進一步深化。全市統一的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一期工程按時完成,並在武侯等7個區(市)縣先期部署。並聯審批系統向區(市)縣延伸應用,對促進規範化、服務型、高效率政府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統一政府電子門戶工程加緊建設,內容保障和政務、事務等公共資訊資源共享機制不斷強化,電子化市民辦事、政府辦公執行機制開始建立。新都、大邑等區(市)縣加強政府入口網站建設,服務內容和業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在我市得到有效實施,依託政府入口網站建立的全市統一政府資訊公開管理系統執行良好,月均釋出各級政府公開信息3000餘條,較好地發揮了政府資訊公開主渠道作用。

國民經濟資訊化加快推進。加大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訊化示範工程推進力度,深入邛崍金利、蒲江巨豐、崇州豐豐等10多家企業展開調研,積極探索“公司+經濟合作組織+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資訊化應用工程實施,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強化了“三農熱線”建設,豐富了涉農市場、科技等資訊資源,全年解答有關諮詢1萬餘次,利用西部農業線上、“三農熱線”平臺釋出農村經濟資訊1.5萬餘條。通過農村經濟資訊網路,實現網上招商引資超過2.5億元,網上農產品交易額超過3億元。製造業資訊化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示範工程部署實施。溫江、郫縣工業集中發展區資訊化規劃編制完成,相關專案啟動建設。青白江、龍泉驛企業資訊化示範區建設開始起步,並鎖定一批企業,引導其開展資訊化技術改造,逐步推進“兩化”融合。區域電子商務門戶平臺的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模式基本形成,花木、蔬菜等市場營銷、供需對接的電子商務應用初見成效。錦江、溫江等電子商務示範區建設規劃深化編制。紅旗連鎖、國美、蘇寧等商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逐步深入。

社會資訊化步伐加快。加快實施“寬頻進村工程”,全市行政村(社群)寬頻可接入率達85.36%,比去年提高了15%,建成753個農村便民資訊服務中心(站) ,提前超額完成農村資訊化民生工程,都江堰、彭州、崇州三

個極重災區受災群眾安置點新建資訊服務中心(站)100個。農村資訊化培訓普遍開展,“資訊大篷車”流動服務受到歡迎。完善了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資訊平臺建設,全年全市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資訊平臺共辦理各類救助事項152萬件。積極推進網上辦稅服務,全市納稅人網上申報達7萬餘戶,佔納稅戶50.87%,入庫稅金49.45億元。全市計程車電子識別系統和移動稽查系統建設完成,實施了道路交通訊號控制系統優化改造、中心城區智慧停車誘導系統二期、公交GPS營運排程系統及電子站牌、交通訊息採集和智慧交通指揮等重點工程。全市教育資訊網建設加快推進,教育科研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衛生、食品、文化和就業等行業資訊系統得到有效應用。城市管理數字化和網路化水平不斷提高,“數字社群”工作取得成效,促進了網路資源和社會服務向基層延伸。銀行卡刷卡環境進一步改善,行業支付得到較快發展,“天府通”卡髮卡270萬張,日刷卡交易200萬筆,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資訊產業持續較快發展

資訊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今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資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9.63億元,同比增長33.79%。其中,電子資訊製造業完成465.78億元,同比增長32.4%,軟體及資訊服務業完成353.85億元,同比增長35.67%。預計,全年總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其中,電子資訊製造業突破600億元,軟體及資訊服務業突破400億元,軟體外包服務出口超過3億美元;全市“雙軟”認證軟體企業達到563家,登記軟體產品1885個;電子資訊產業主要集中區保持高速發展態勢。1-10月,高新區軟體及資訊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30%,佔全市54.2%。武侯區、金牛區軟體及資訊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71.17億元和46.07億元,佔全市22.4%和14.5%。龍泉驛區結合國家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建設,大力推進IT製造業和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都江堰在5·12震災後,全力支援東軟等電子資訊企業加速災後重建,迅速恢復生產。同時,加大了與上海市IT產業尤其是軟體業的對接,上海都江堰軟體園建設專案取得重大進展。錦江區、溫江區分別圍繞電子商務示範區、國際金融中心和動漫遊戲競技、體驗、研發、銷售核心區建設著力打造資訊服務業。

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有效實施。完成了《市電子資訊產業叢集發展規劃》編制,明確了做亮六大產業方向、做強十大產業叢集和做優六大產業鏈的工作部署,並由市政府頒佈實施;完成了《市資訊服務業發展規劃》,並納入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總規;財政、金融、市場和人才等政策加緊研究和完善;IT人才培訓體系初步建立,實用型軟體人才培養取得成效;電子資訊地方產品配套目錄完善和經濟執行監測穩步推進;鼓勵和支援電子資訊企業上市等政策頒佈實施,川大智勝和衛土通實現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三泰電子和吉銳觸控完成上市輔導和證監會受理;三零、國騰、邁普、顛峰、華誠等一批重點企業集團發展規劃納入全市產業發展規劃整體推進;第六屆軟洽會、第六屆電腦節、全球知名IT企業座談會、微軟外包CEO峰會以及Gartner外包峰會等成功舉辦,本地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交流不斷加強,電子資訊產業的國際影響明顯提升。


四、無線電事業穩步發展

以繼承、創新、發展為主題和以資源、技術、應用、管理、產業、人才為核心的《市無線電事業發展規劃》基本形成;無線電組織管理體系和執行機制進一步優化;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頻率指配和臺站管理加大力度,年檢率95%以上;依法行政有效加強,多部門、跨區域、跨行業聯合執法體系不斷健全,無線電專項整治取得成效,受案查處率100%,無線電干擾申訴受理率和排除率均達到100%;無線電頻率資源效用充分發揮,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抗震救災、奧運火炬傳遞、海博會、西博會等重大活動無線電通訊保障任務順利完成並獲得省無委通報表彰,惡意干擾、非法插播等得到有力和有效控制。


五、抗震救災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救災救援全力投入。地震使我市公眾通訊系統遭受重大破壞,全網因話務量巨增,造成系統阻塞和通訊嚴重障礙。通過積極協調各電信運營商,緊急調集力量,採取應急措施,大規模恢復損毀通訊設施,全市公眾通訊迅速恢復正常執行;及時組織力量趕赴極重災區建立無線應急排程基站,有效保障了通訊指揮和現場救援;動員IT企業參與抗震救災,摩托羅拉、海特、川大智勝等企業為救災提供了優質的資訊化保障服務,興網、匯源、資訊港等公司無償提供抗震救災裝置,任我行、鼎天等公司緊急開發抗震救災物資管理資訊系統和災民安置救助資訊管理系統,為救災救援和災民安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援;政府入口網站及時釋出政府公告和抗震救災資訊,並協調電信運營商傳送公益簡訊上億條;協助東軟學院師生完成異地轉移復課;新建災區群眾臨時安置點便民資訊服務中心(站)和“親情資訊服務站”及時提供便民服務,受到普遍歡迎。

災後重建迅速展開。震災發生後,及時走訪慰問了三零、邁普、顛峰、國騰、東軟等企業,瞭解受災受損情況,共商恢復生產方案,積極幫助我市IT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全部恢復生產;多方協調交通運輸、商務、銀行等部門和單位,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在產品運輸、資金週轉、技術改造等方面存在的困難,並組織企業申報專案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援;認真研究和分析了震災對我市資訊化和資訊產業造成的影響,並提出了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和產業扶持等對策措施。及時組織災後全球知名IT企業座談會,Intel、摩托羅拉、微軟等企業對在發展仍然充滿信心;積極爭取工業與資訊化部的支援,災後重建規劃、重大專案安排、救災資金投入、資源配置傾斜等逐步得到落實,受災鎮(鄉)對口聯絡工作有效推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tw/zhi/zongjie/76pnn.html